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大纲片断 (第2/3页)
必恭必敬地称说的老太爷的签押房)后身的套间内翻腾出许多书籍和报刊来,这些报刊里有他父亲当年买的《新民丛报》和《民报》,也有他自己近年买的《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甚至还有《响导》。他把这些刊物各归其类,放在书房里,自己立下个规章,每天早起练拳,然后看书,边看边做笔记,十分认真。午后,嗣母睡过中觉,良材便携着小继芳陪着嗣母说闲话,又教继芳识字。这时候,继芳最高兴了,偎在她爸爸怀里,高声念了一个字,便格格地笑,又偷眼看着她奶奶,似乎说:爸爸在家,多热闹。老太太也高兴,为的良材好像收了心,不想出去跑码头了;但是老太太冷眼看来,良材这安静生活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很大很强的未知数。或许竟像是大风雷前的阴霾。 老太太的忧虑,不是没有根据的。白天,良材脚步不出中门,怕见乡亲;晚上,睡得很迟,但既不看书,也不写字,只在卧室里踱方步,一会儿眉棱高耸,捏紧拳头,一会儿又摇头叹气,眉梢皱紧。他是有心事,是有一团乱丝似的矛盾的思想在磨折他的火热的心。… 婉小姐智激钱良材 朱行健在县立中学内教物理、化学已二十多年,在中学创办时,是钱俊人(三老爷)介绍他进去的,每月薪金六十元。这个暑假将完,与朱相好的袁维明告诉朱竞新,王伯申等串通校长曾百行将鼓动学生在班上闹事,使行健下不去,自己辞职。朱竞新告急于和光、婉卿。婉卿出谋:不如行老以衰老告假,荐子自代。和光谓曾百行勾结王伯申、赵守义,左右逢源,目中无人,你此计虽妙,未必奏功。我看不如请良材出面,跟县署范科长说如此如此,料想范科长是会卖这情面的。婉:好,那得竞新到钱家村去一趟。 于是即吩咐阿寿雇定财宝的船,又备了若干礼物,托竞新带给钱永顺,并请钱永顺夫妇及子女进城来玩几天过中秋节再回去。 和光说,一切由竞新相机行事,我竟不写信了。竞新迟疑,看着婉卿。婉说:“和光想得周到,竞这么办罢。竞新,这位良少爷的脾气是不喜欢人家已经商定了办法而由他出面的,你只说县校风声如何如何,请他设法挽救。他如问行老有何打算,你才可以把我们商量的办法告诉他。” 次日,竞新一早走了。婉小姐亲自带领阿巧和木头施妈,奶妈抱着义女家玉,到二厅楼上三间打扫一番。刚进房,就有一股霉气扑鼻而来。婉皱眉道:“我说过,屋子不住人,窗子要常开,通通空气,可你们总忘记了。”回头叫奶妈去取花露水来,自己抱着家玉,指点洒扫,一会儿奶妈取了花露水和喷雾器来了。这里床铺现成,够永顺一家大小六口安息。婉小姐一一看过,又命阿巧换了新蚊帐并被褥等等,什么都安排定当。看看日色西斜,婉把家玉浑身上下打扮一新,这孩子更胖更白…两睛如点漆,赖在婉卿身上,叫:“mama,mama,客人,谁呀?”婉亲着她的红喷喷的圆脸说“是你的乡下爸爸和mama要来了。”家玉又问:“还有哥哥,姊姊?”婉卿点头。家玉乐得直笑,她在这里,没有小伴,张府的引弟也不能常来,一听得乡下的哥哥姊姊要来,她知道这一来总得住好几天,她可以跟他们在园子里掏蟋蟀玩儿了。 报说朱少爷回来了。 婉先问永顺他们呢?朱:“农忙不得闲。”和光又问:“所询事如何?”朱叹气道:“难难难!”于是他叙述到钱府后良材一听说曾百行的诡计,就勃然大怒,说曾百行这条狗,我正想打他,他倒想先咬人了。为今之计,先下手为强,尊大人先在省教育厅告一状,历举曾百行种种劣迹,然后和光、恂如、我,再动一张公呈(以上不用平铺直叙,应用问答体)。和光听说完后,沉吟不语,然后说:“办法呢,痛快。只怕扳不倒曾百行,那时,我们倒进退两难了。”朱:“我也是这么想。”婉急问朱:“你当时怎样回答良材来的?”朱:“我只好说,回去与家严和你们二位商量着办吧。”婉看着朱点头:“你做得对。和光,看来非得你我走一趟不行。”和光道:“也还该先商量好到了那里怎样挽回良材的主意。”婉:“请将不如激将。你我怎样配搭说话,回头再商量,事不宜迟,明天就去。” 次晨,带了奶妈、家玉,就去钱家村。家玉听说下乡,乐得直跳,要带着她的玩具送给乡下哥哥姊姊。婉卿听说,便叫阿寿选买了许多新式玩具,分作五份,四份以家玉名义送给家玉的哥哥姊姊,一份送给继芳。又备了孝敬姑妈的礼物。 和光等到钱家村时,正见良材短衣,在教练村中青年农民(十七、八岁,三、四十人,持木棍代枪)。 进去见姑太太。继芳与家玉一见如故,马上就熟了。永顺夫妇也带着儿女来了(早由钱府通知),一同午饭。老太太见和光戒烟已得八分,甚喜,称赞婉卿有办法,和光有决心。 婉卿说:“办法还是朱老先生出的。” 瑞姑太太问及和光:“听说你把几处房产都卖了,又把存在几家钱庄、商铺中的股本都抽出来,当真么?这是什么打算?”和光:“这是婉卿的主意,…我也是这样想。”良材:“现款都交给二舅父文卿,算是入了他的文记行股。”瑞:“上海做生意,赚钱容易,倒账也快。善卿不就是几天之内把一间轰轰烈烈的善记行告了破产么?”婉卿:“二舅和舅不同,稳得多。”良材:“婉弟又替二舅出了许多主意,连二舅也佩服:怎么婉卿不出闺门,却洞明十里洋场的生意经。”婉卿于是把自己今春同和光到上海住在二舅父家同文卿商量的事大概说了,又说源长号也该乘早脱手,照现在这样下去,愈淘愈空,一旦出事,还会背一身债…。又说mama和嫂嫂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