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1/4页)
第十一章 午后两点钟光景,钱良材到了家。 也没休息,也没工夫和谁谈话,他就坐在书房里,写一封寥寥数言然而字字恭楷的平安家信,好交原船带回。 良材回来的消息,也已经传遍了全村。钱府大门外的广场上,三五个有点年纪的农民正在商量:要不要马上进去见“少爷”问他到底怎样办才好。他们的皱脸上罩满了焦灼和忧悒,然而他们那因为连夜缺少睡眠而长满了红丝的眼睛里却闪着希望的光。良材去县里一趟没有结果,这是他们从今天的仍有轮船经过而已猜到,何况老头儿苏世荣也已经悄悄对他们说过“少爷面色不大好”;但是,到底是少爷回来了,他们心里的疑难,可以整个儿交给“少爷”了。 本家的“永顺哥”也闻讯而来,他以为不必着忙;“少爷”想好了办法,自会叫大家进去的,而且他相信一定有了很好的办法。 “永顺哥”该不过四十来岁罢,可是,踏肩头的六个孩子,二三十亩多晴了几天就嚷早,过多落了几天又闹涝的淘气的田地,把他熬煎的像个五十以上的老汉了。他和良材是同一个高祖的,小时也曾在这阔本家的家塾里和良材的伯父一同念过一年书。良材家里有什么红白事儿,这“永顺哥”穿起他那件二十年前结婚时缝制的宝蓝绸子夹袍,居然也还有点斯文样儿;人家说他毕竟是“钱府”一脉,有骨子。 在书房里,良材刚写到“跪请万福金安”猛一抬头,却看见苏世荣那老头儿不知什么时候就已鞠躬如也站在书房门外。良材一面写,一面就说道:“老苏,有什么事,怎么不进来!” 苏世荣满脸堆笑,用庄重的声调答道:“少爷,你这话可说错了。这是老太爷的签押房,老太爷立下来的规矩:当差的,老妈子,管家,都只能站在门外回事。三老爷在世的时候,有一回,他从外边新带来的一个当差不懂这规矩,三老爷还骂过我呢!如今少爷比三老爷还要洋派些,不大理会这些老规矩,可是我哪里敢放肆;再说,太太要是知道了…” “得啦,得啦,”良材不耐烦地喝住了老苏,又和善地笑了笑“到底有什么事?赶快说呀!” “他们在外边等了半天了,少爷几时出去见他们呢?”苏世荣低声说,却又用半边脸笑着,似乎这些事也应当归入“洋派”也是他所看不惯,但又不能不将自己夹在中间跟他们一同“胡闹” 良材不回答,封好了信,起身就往外走。他的脸色很沉着,但也许路上累了,他那一对精神饱满的眼睛此时却暗淡无光。他举步很慢,好像一边在走,一边在思索。 穿过了书房外的小小套间,一个花木扶疏的院子在面前了;右首的高墙内就是正房,沿着墙的走廊上,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孩子正踏着不稳的步子迎面走来。良材站住了,愉快地叫道:“继芳!留心跌交!”突然像想了起来似的,他回顾那跟在后面的苏世荣,将那封信交给了他。这时候,那孩子也已经看见了爸爸,便嘻开了小嘴,跌跌撞撞老远的就扑过来。良材赶快抢前几步,像接住了一个抛掷来的东西似的,一把抱起了那孩子,不由的笑了。“爸爸!”那孩子这才叫着,但又忸怩起来,睁大了乌溜溜的眼睛,对良材瞧了一下,便把脸藏起来了。 良材转脸对苏世荣说:“你出去叫他们回去罢,这会儿我也累了;回头再…” “爸爸!”孩子在良材耳边叫。“奶妈要,小花厅里,爸爸,吃饭去。”忽然又害羞地藏过了脸,但是很流利地接着说: “继芳来叫爸爸吃饭去,奶妈要继芳来叫。” 良材高声笑了,紧搂着继芳,在她那红喷喷的小脸上吻了几下。 在走廊中段的一道门口,继芳的胖奶妈也出现了;这一个太有闲的女人半睁着她那双老像睡不醒的眼睛,有气没力地叫着“少爷”又侧着身子,屁股支在墙上,就同再走半步准要跌倒似的,慢腾腾又说道:“少爷,您的午饭,端整好了…” “老苏,”良材高声唤着“那两个摇船的,加赏他们两块钱!让他们也吃了饭去。” 他将继芳放在地下,搀着她的小手,就走进那个侧门。 继芳仰着脸,努力想跟上父亲的长步子,一对乌溜溜的眼睛老是害羞似的偷偷地朝父亲脸上瞧。这一个懂事得早了一点的孩子,对于她这长年少见面的父亲,近来常有一种特异的表情,像是害羞,又像是惧怕,偎在父亲身旁的时候,她快活得什么似的,小眼睛特别明亮,但同时又恐怕父亲讨厌她,明亮的小眼睛常常闪着疑虑的光芒。这时她一边望着父亲的堆积着忧思的板板的脸儿,更加怕起来了。 良材走得很快,继芳几乎跟不上。快到那小花厅时,继芳绊了一下,可没有跌交;她似乎受了点惊吓,哇的一声便哭了。良材又抱她在怀里,也不问她为什么哭,只朝那孩子的闪闪不定的眼睛看了一眼,心里忽然想道:“这孩子太像她的母亲,——这么小小一点年纪,多么怪!” 他抱着继芳在膝头,一边啜着那临时弄起来的rou丝面,一边逗着继芳说笑,心里却盘算着怎样办那件村里的大事。继芳夹七夹八对他说的话,他都没听清,但总是“嗯嗯”应着,又点着头。 忽然继芳高声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