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重现_第四章歧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歧路 (第4/6页)

“反常”中扮演的是旁观者还是主角。

    然而这只是一闪念间。我根本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在F大的校园里向梁应物提出过这一设想,而当时梁应物中止了我的猜测,只是通过提醒了我一句简单的话:如果林翠真的来自另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里的林翠哪里去了?

    我马上把这个疑问对林翠说了。

    而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应,似乎对这个状况早就胸有成竹。而她接下来说的话,提的问题,更是让我觉得完全摸不着头脑:“那多,你读过《时间简史》吗?”

    “没有。”我老实回答“但是我听说过这本书,很多人认为它是近年来写得最好的科普读物,而他的作者斯蒂芬?霍金堪称坐轮椅的先知,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林翠点点头“没错。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实验——”

    我正想着这会不会是个有关无数平行的世界是否存在的实验,林翠就在纸上画了个平行四边形,在其中画了两条与底边垂直的线段,然后在平行四边形的左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在右上方画了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

    “你是否记得,高中课本上,有过这样一个实验?”林翠此时就像是给学生讲解课程的老师“在一块纸板上开两条缝隙,用一个手电筒偷过这两条缝隙,照射到纸板后面的黑幕上。会产生一个什么现象?”

    我想了一下“好像是会产生斑马状的条文吧?”

    “回答正确。”林翠的表情真的好像是在堪答对问题的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虽然不喜欢被人看作小孩,但是偶尔返回一下学生时代,体验一下被温柔漂亮的女老师表扬的感觉好像也不错。“我记得好像是因为光波透过了两道缝隙,就好像成为两个光源一样,波峰和波谷之间产生了干涉,于是出现了亮暗区别的条纹。”

    “那多。”林翠突然收起了笑容,并且严肃地喊出了我的名字,我在那一瞬间觉得自己一定是答错了。谁知道她说:“你虽然当了记者,大学里学的是文科,对物理知识记得还真不少嘛。你这回答简直算得上是标准答案,相当不错,值得表扬。”

    我不禁有一丝得意,看来记性好的确是我的必杀技。

    “你既然知道这个,就好解释多了。”林翠马上继续她的“讲课”“如果将光源换成粒子源,照射过这样的两条缝隙,也会产生一样的条纹。这你知道吗?”

    我点点头“嗯,这容易理解。光本来就具有波粒二象性嘛。粒子和光产生相似的结果也是正常的。”

    “原来你连波粒二象性都懂啊?!”林翠的惊叹已经渐渐让我感觉到是一种贬低了,好歹我是F大学生,即使是文科生,即使这文科生也是混出来的,好歹背几个科学名词总会的吧。她这样大惊小怪,未免太小瞧我了。自然,如果要我解释什么是“波粒二象性”我最多能回答“光既具备波的特征,又具备粒子的特征”至于这特征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我就一点也不知道了。

    “回答的不错,虽然原因并不是这个,不过你能明白就好。”林翠显然不愿意在技术层面跟我整个外行人纠缠。“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粒清楚地写道:由于粒子和光不同,它的量可以精确地计算控制。所以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如果一个时刻通过缝隙只有一个电子被发出,会产生什么情况——你知道会产生什么情况吗?”

    我想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整理了一推断:“如果只有一条缝隙,光源打在黑幕上显示的是均匀的分布,而两条缝隙会产生条纹,就是因为互相干涉了。而粒子流既然也是这样,就是因为经过两个缝隙的粒子相互干涉,是使得落在黑幕上,有的地方粒子多,有的地方粒子少。如果一个个地放出粒子,每个粒子一次只能通过一个缝隙,那么就跟只有一个缝隙一样吧。那么,应该是均匀缝补,不会有条纹出现才对。”

    “你错了。”林翠狡黠地朝我笑了笑“这是今天你第一次回答错误。不过这不能怪你,几乎是谁都想不到:事实是条纹依然出现。”

    “怎么会呢?”我马上皱眉,但只是喃喃自语——我即使敢怀疑林翠,页不敢怀疑斯蒂芬?霍金啊。

    “不可思议吧?”林翠兴奋地用了设问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每个电子必须在同一时刻通过两个小缝!”

    “一个电子…在同一时刻…通过两个小缝…”我重复了一遍这句在逻辑上显然矛盾的话,思路一时陷于一种停顿的状态。

    “听上去不可能是吧?”;林翠断然地说“但实际上它就是经过科学证明的事实。我之所以举整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很多我们平日里认为不可能被违反的原则,事实上是可以被打破的。”

    “你的意思是…”

    “既然一个电子可以同时通过两道缝隙,那么为什么一个人不可以同时存在于几个世界呢?”

    一个人同时存在于几个世界!

    比这个概念更让我惊讶的,是林翠说出这句话时的认真表情。这简直是荒唐的想法!然而此时我却反驳不出来,不知是因为之前的那个类比确有点道理,还是林翠自身的态度带给人信心。

    “我是在想,”林翠进一步地解释她的话“如果说,每个事件的每一个细微不同,都可以构成一个新的世界,也就是真的存在着无数个可能性的世界。那未必说这些世界中就有许多个我。铁牛在1992年被打捞上来的世界,和铁牛在2002年被打捞上来的世界,都有我;诺诺患有晕血症的世界,和她没有这种病的世界,也都有我…这些我未必就不可以是同一个人呀!在不同世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