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_列传二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列传二十五 (第3/3页)

邓州指挥使;都聚居在许州。后晋天福初年,听说张从宾在河阳作乱,都前往依附他。张从宾担心他们难以控制,全部在帐下杀掉他们。

    段凝,开封人。本名叫明远,年少时聪颖,多智谋。起初为渑池文书,脱去隐士之服服侍梁太祖,梁太祖渐渐器重他。开平三年(909)十月,自东头供奉官授为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军巡使兼水北巡检使。段凝的meimei是梁太祖的美人,所以逐渐视作心腹。四年五月,授怀州刺史。

    乾化元年(911)十二月,梁太祖北征回师,经过州郡,段凝多加贡献物品,梁祖大悦。梁祖又往北,段凝迎奉进贡,比上次更多。梁祖到相州,刺史李思安迎接侍奉有些疏忽怠慢,梁祖大怒,贬李思安。命令说:“怀州刺史段明远,很年轻就治理州郡,办事一心为公,两次迎奉皇上,几次在本州界内宿营饮食,没有遗漏缺失,凡事都很周到丰足,能够竭尽家财,力求显现酬劳慰问之情。看到段明远如此忠诚勤恳,再看李思安就太狂悖怠慢了!”由此可见对他的赏识。以后,迁任郑州刺史,在黄河边监管大军。梁末帝任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进军失利,用王彦章代替他,受任的第二天,攻取德胜的南城,军声大振。张汉伦等人把功劳推归于段凝,段凝收集王彦章的过失指摘他。梁末帝发怒,罢免王彦章的兵权。段凝向赵、张两族送贿赂,求为招讨使,敬翔、李振极力说他不行,但不能阻止。段凝率五万之众在高陵津扎营,副将康延孝叛变归顺庄宗,康延孝详细陈述梁军的虚实,庄宗遂决定施行长驱直入的计划。

    没过多久,庄宗进入汴州,段凝从滑州率兵往南,前锋杜晏球到封丘,投降听从命令。第二天,段凝率大军在汴州郊外求降,庄宗释放了他,又任他为滑州兵马留后,赐国姓,名绍钦。一段时间后,正授节度,改兖州节度使。段凝初次见庄宗,通过伶人景进向内宫送礼物。段凝天性jianian佞,巧言饰智,善于察颜观色揣摩人意。这一年,契丹侵犯幽州,命宣徽使李绍宏监护各军,以抵抗契丹,段凝和董璋防守瓦桥关。段凝取巧侍奉李绍宏,李绍宏曾找机会上奏说段凝有盖世奇才,可以担当大任,多次请授予兵权。郭崇韬说:“段凝是亡国败军之将,jianian邪谄媚难以形容,不可信任。”段凝在藩镇,私用公库财物数以万计,有关官员催促他偿还,皇上下旨赦免他负的债。同光三年(925)四月,移授邓州节度使。四年二月,赵在礼占据邺城,李绍宏请用段凝为大将,庄宗同意,命他陈述具体战略方法。段凝请求任命的偏将裨将都是自己一伙的,庄宗生了疑心,便停止任用他。明宗到洛阳,霍彦威恨段凝以前的行为,把他与温韬一同逮捕下狱,庄宗下诏释放他,放归乡里。第二年,逃窜到辽州,最后和温韬一起被赐死。

    孔谦,庄宗同光初年,任租庸副使。孔谦原是州中能干的小吏,远从天。。十二年(915),皇帝平定魏博,会计都委托给他管理。孔谦能曲意服侍权贵要人,为他们效劳。皇帝把钱财事务交给他,他设法收敛搜刮,七八年间,军储充足。皇帝在邺城即位,孔谦已应当任租庸使,舆论认为孔谦虽然有经营供应钱财的功劳,但他地位还卑微,不应突然让他担当重任。枢密使郭崇韬推举魏博观察判官张宪为租庸使,任孔谦为副使,孔谦郁郁不乐有很长一段时间。

    皇帝平定汴梁后,孔谦直接从魏州赶到天子所在地,对郭崇韬说:“魏都是重要的地方,必须要有大臣弹压,按我的想法,非张宪不可。”郭崇韬觉得是忠告,便上奏任张宪为邺都副留守,命宰臣豆卢革专判租庸。孔谦更加失望。于是寻找豆卢革的过失。这时豆卢革以手书趁便借了几十万库钱,孔谦拿手书给郭崇韬看,并稍微暗示豆卢革。豆卢革害怕了,上表章请郭崇韬专管此事,郭崇韬也辞让回避。皇帝问“:应当委任哪个人才可以呢?”郭崇韬说“:孔谦虽然很长时间掌管钱货,然而大家的议论认为他不能担当这个大任,以我的意见,应委任张宪更好。”皇帝催促快点征召他。张宪生性精细明辨,受到趋炎附势的人的妒忌,人们不愿接受他。孔谦乘机对豆卢革说:“租庸钱谷,都在眼前,委任一个小吏就可办理。邺都是根本之地,不可轻易交付一个人。兴唐尹王正言没有有用之才,徒然有cao行,诏书既然征召张宪,又用什么人代替他留守邺都?”豆卢革对郭崇韬说到此事,郭崇韬说:“邺都各部门的众官员,都是主上的旧人,委任王正言有什么担心办不好?”豆卢革说“:都是失策,假设不得已,就任王正言掌管租庸,和大臣一起谋划,或许可以办好,若任命他掌管一个方面,一定会坏了事。”孔谦觉得王正言既无德也无功勋,懦弱而容易控制,说:“这种安排比较合适。”然而也不是他的心愿。接着他又寻找王正言的过失,哭着告诉郭崇韬,用厚礼贿赂宦官、伶人,以求任租庸正使,人们知道他jianian诈谄媚,阻止他,于是孔谦上表章请求退职。皇帝对他逃避的行为很愤怒,将要依法惩处,伶人景进在皇帝跟前劝解后才作罢。王正言得了风病,恍恍惚惚的,不能治理三司的事务。景进多次对皇帝说这事,于是任王正言守礼部尚书,任孔谦为租庸使。

    孔谦因为国家财务支出不足,上奏说“:各道的判官人数过多,请只设置节度、观察、判官、书记、支使、推官各一人,留守设置判官各一人,三京府设判官、推官,其余的一并罢免俸钱。”又上奏说:“百官的俸钱虽然多,折合支出不合实数,请减半数,都支付实钱。”一并同意了他的办法。没多久,半年俸钱又从虚数折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