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_4.三战定胜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三战定胜局 (第2/3页)

时退回了锦西、葫芦岛。

    蒋介石眼睁睁看着锦州失守,急忙飞抵沈阳,然后给长春守将郑洞国发布命令,要其率部立即突围南撤,否则将受到“严厉之军纪制裁”长春守军发动起义,主动投诚共产党,不费一兵一卒,长春解放。

    随后,东野各部队迅速向沈阳前进,迅速包围。次日,对沈阳发起攻击。国民党军几乎全部投诚,除遇第6军207师顽固抵抗,但很快被解放军消灭。辽沈战役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一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东北的解放,是全境的解放,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他所解放人口之众,地域之广,影响之大,为未来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国民党部队从东北全线撤出,卫立煌遭到了蒋介石的查办。

    淮海一拖三

    淮海战役,是对国民党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范围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这些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的徐淮地区,向来就是兵家常争之地,也是国民党军事部署的中心。

    根据中央指示,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毛泽东在深思熟虑之后给粟裕去电:“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剿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黄伯韬部队地处徐东,自己在那单练,他东边儿是滔滔大海,一看就是手歼目标。

    华东野战军10多个纵队浩浩荡荡多路南下,干扰黄伯韬的联络信号,说白了就是让你来不了外援,咱关门打狗。︱非*凡*論*壇︱在徐州以北,那些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地下党也发动了起义,一下就打开了国民党运河航线。而此时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也迅速南下,占据了有力地形。驻扎在徐州的国民党一发现共产党主力南下的迹象,立马就开始转移了。可人家南京国防部不干啊,非让黄伯韬等着从海州西撤的44军。黄伯韬急得脑瓜子直冒汗,人家共产党各路大军早就把我包围了。

    华东野战军已经渡过不老河,攻占了徐州以东的大许家等地,完全切断了黄伯韬兵团的退路。蒋介石看到这情况,急令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去解围,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蒋介石让黄伯韬与解放军死拼到底,为了防止黄伯韬头像,天天往阵地上空投登有黄伯韬戎装照以及蒋介石嘉奖令的报纸。黄伯韬被说成蒋介石口中的常胜将军,打仗凶狠,指挥一流。黄伯韬凭借抢修的战壕与战壕挖到对方前沿阵地上。接着利用暮色做掩护,接近敌人,逐点夺取,逐个歼灭。

    1948年11月16日夜里,我军对黄伯韬部发起总攻。黄伯韬效忠到底,就是到最后一刻,还在用无线电向蒋介石表明苦战到底的决心。蒋介石算是彻底收买了黄伯韬。

    激战持续到19号,身着将军官服的黄伯韬,心急如焚,犹如困兽。直到最后,黄伯韬都不曾突围出去,12万大军丧失殆尽。绝望之中那个,黄伯韬拔枪自杀。自杀前,黄伯韬拿出名片一张,在背后写上“黄伯韬尽忠报国”交给国民党第25军副军长杨廷宴,请其转交蒋介石,也算是黄伯韬的临终遗言了。

    在黄伯韬的追悼会上,就是哭得大鼻涕都流出来了,原来黄伯韬并不是黄埔的学生,老蒋是真希望黄埔的学生能有几个像黄伯韬一样战死沙场,成全黄埔军校的面子啊。

    解决了黄伯韬,中共第二阶段的目标锁定在黄维军团。黄维是国民党陈诚系的重要将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唯一为陈诚掌握的,就是十八军。黄维从1938年开始,就担任十八军军长了。

    黄维少年得志,也不知道哪点被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看上,差点成为陈家的乘龙快婿。30来岁的小黄,就做上了军长,可谓是平步青云。不过论打仗,黄维可真是一般,黄维本来就是一介书生,木鱼脑壳,打仗一根筋,喜欢死磕,死用人海战,人称“血rou磨坊”属于死拼到底型。

    为了挽回被动局面,国民党军部命令黄维兵团增援徐州。黄维兵团12万人马,各个兵强马壮,美式装备,人称“汽车兵团”本来春风得意的黄维,也活该栽跟头,他的队伍里竟然有人反水,自己人对他反戈一击,这也成了剿灭黄维兵团的关键所在。这反水的同志是第110师师长廖运周。黄维和廖运周在1938年就认识,那时候正是武汉战役,廖运周还在第656团当团长,全国上下打日本人都红了小眼睛,小廖直接找到十八军军长黄维借炮。说了黄维木鱼脑子,书生气,眼睛高,看重派系。自己是黄埔出身,一看,这小廖虽然素不相识,却也是黄埔学弟,也就愿意接见。他见到廖运周,果然是端着架子对人死死盘问,左问右问,最后也大呼一声:“缘分啊!”原来小廖的哥哥廖运泽是黄埔一期,和黄维是同学。再者,廖运周的确是一员猛将,来见黄维之前刚袭击了日军辎重队,缴获甚多,给黄维带来不少礼物。两人聊到最后,廖运周开口借炮。当时国民党全军也很穷,像黄维这样有炮兵建制的不多,廖运周也是穷疯了才找六亲不认的黄维拉关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