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将军归来 (第4/7页)
沉着地道:“大姑娘你哭,喊着曾祖父大哭。” 念姐儿从来乖巧,很听话的颦着小眉头撇嘴,却哭不出来。郭夫人心疼的看着孙女儿,凤鸾对褚敬斋从来信任,狠狠心掐了念姐儿一把,念姐儿回身见是母亲弄的,哇哇大哭起来:“曾祖父,哇哇,曾祖父。” 姐妹同心,二妹在床上大哭起来。郭老爷子身子颤抖起来,他嗓子眼里干呕着“呼噜呼噜”有痰声。 褚敬斋眼睛亮了,扶起郭老爷子大声在他耳边道:“往外面吐,快吐出来!”旁边的人全明白过来,捶背的捶背的,抚胸的抚胸,还有念姐儿和二妹的哇哇大哭。 凤鸾流着泪水在女儿身边,抚着她见她不哭,不敢再抚,瞪眼她:“哭,快哭!”念姐儿从没有见过母亲这样凶,哭到最后变成:“我要父亲,母亲不好。” 大哭声在郭老爷子心里掀起巨狼,他用力缩着身子,面上血红一片用力使着劲儿,终于一口浓痰吐出来,郭老爷子清清楚楚的说出来一句话:“凤鸾,你不要打她。” 念姐儿带着泪水喊他:“曾祖父,”再回身看母亲:“还要哭吗?”凤鸾把女儿抱在怀里,二妹在床上不愿意,哭着爬过来要母亲抱。 房中欢声雷动,长平笑嘻嘻请教褚敬斋:“先生回来真及时,前面多少位医生也说是痰厥,只不如你这样有办法。” 褚先生漫不经心把银针收起来:“这有什么,痰堵于心,心牵于情,再没有比自己家里人更能牵动人。”他微抬眼一晒:“小子,你不是从来聪明?”长平甘败下风,见他翻前帐,赶快转移话题:“你的银针不用,拿出来吓人?” “你见走江湖的,哪一个没有几套把式?”褚敬斋还记得以前小厮们拿他取笑,就这么回长平的话。 长平瞪瞪眼:“那这药呢?让人熬出来,也是把式?”褚敬斋被提醒:“吓,这药还是要喝的!”他急忙去送药,长平微有得色:“还得我提醒你。” 郭老爷子睡下来好几天,今天可以坐起来,还可以清楚慢慢的说着话,大家只高兴去了,把这碗药忘了。 见药送过来,郭有银先怪自己不怪先生:“是我忘了。”郭老爷子话又出来:“不是你忘了,是我让你们全忘了。” 他接过药,竟然能硬朗的自己喝下去。褚敬斋接药碗,带笑大声道:“公子让我捎句话回来,说您还没有见到曾孙子,可不能有个头疼脑热的。” 郭老爷子笑呵呵:“好的,好的。”他扶着儿子要下来:“我走几步,等那小子回来给他看看?”一大群人拦住他,让他还睡床上。 念姐儿正在母亲膝上哭泣泣,凤鸾小心给她揉着:“还疼吗?”念姐儿噘起嘴:“这里不疼了,不过背上痒痒。” 凤鸾给她搔着再问:“还痒吗?”念姐儿嘻嘻:“这里不痒了,换个地方搔吧。”二妹扶着另一边膝盖,小脑袋拱来拱去,学着jiejie说话:“二妹痒。” 左手抱起念姐儿,右手抱起二妹,凤鸾两个都亲亲,念姐儿问她:“母亲,你还要小弟弟吗?”凤鸾语塞,只能哄孩子:“是父亲要,不是母亲要。” 念姐儿嘀咕一句:“父亲不好,”二妹在旁边嘿嘿笑起来。 自此郭老爷子一天一天硬朗,没出半个月,他就能自己走来看念姐儿念书。褚敬斋遵郭朴的话:“公子说既然叫多念书,就念书吧。” 在凤鸾房里给念姐儿收拾一个小书几,只到大人腿那么高,念姐儿坐着正好。多念书摇头晃脑念书,二妹在旁边有一个小杌子,起劲儿地把jiejie手边的一张纸拿过来,撕个不停。 郭老爷子笑着喊她出来:“不要打扰你jiejie念书。”先生离案过来,郭老爷子拍拍过来的二妹,对他道:“女孩子念书很应当。” 褚敬斋没有反应过来,郭老爷子再道:“就是考状元,也不会离家不在。”褚敬斋忍俊不禁:“我说别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们家里就不一样,难道跑出两样子来。” 郭念淑小耳朵里听着话,眼睛一点儿不乱看,嘴里叽哩咕噜念着初学的字,光看上去,就是很认真的。 多撕书过了三周岁生日,多念书六周岁,每天一早贫着背过几首诗,把凤鸾耳朵根子絮叨烦到笑,就可以去学念书。 出了正月,春天悄悄的来到,先是江水破寒,人在水边不再寒气浸人。再就是官道上人渐多,和绿柳相融。 官道上快马飞驰,走来郭朴。他身后带着军中随去的几个小厮,最差的一个也有军阶在身,是从八品的副尉。 见城门在即,他停下马曼声吟道:“近乡情更怯,”郭大少的诗思被引出来。有人煞风景,是笑嘻嘻的临安,他知道郭朴心事,催促道:“公子别再停了,头几天又有信回来,家里一定想着,不瞒公子说,奴才也想家里人。” 郭朴忍俊不禁,但是又奇怪地看看城门内,问小厮们:“你们看这城门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城门里和平时一样,有守城的几个兵,有官老爷来时就笔直立正,没有要紧人来时,就懒懒散散。 此时他们懒懒散散,没有认出官道驻足人中,有一个人是大官。 临安掩口笑不肯说,南吉愣头愣脑道:“没什么不同?”他哦上一声恍然大悟,郭朴以为他猜出来,却听南吉道:“公子是说城门上贴的有这福字,这不是才出二月。” 郭朴哈哈笑几声,马鞭子敲敲他肩头:“你小子回答得真不错,城门上贴什么,我也去管不成?小子,让你往家里发的信,你发了没有?” “发了,一共三封,全是奴才亲手发出去的,”南吉急了眼,怎么能怀疑自己当差不认真,他急眉愣眼地回答:“去年腊月里一封,是公子今年可能回来。新年里又一封,是说公子一定回来。咱们走以前又发一封急件,是说公子就动身。” 他委屈得不行:“奴才从来不误一件事情。” 郭朴点头笑:“不错,你从来不误事。”对着城门口儿再看一眼,他还是纳闷:“十里长亭没有人接我也算了,怎么城门口也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