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圈套 (第3/6页)
罗伊长出一口气,便扑进马家驹怀里。她使劲亲吻马家驹,希望把马家驹的热情重新调动起来。然而,马家驹这边已经彻底偃旗息鼓灰飞烟灭。因为他此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张先令已经答应替老爸还上三百万欠账,但撬了他的老婆,他还会拿出那三百万吗?罗伊固然可爱,但毕竟已为人妇,她值那三百万吗?尤其是马家驹想起了张先令在王广林子的店里飞刀,曾吓出他一身冷汗,张先令会不会冷不丁往自己身上飞一刀?谁敢保证张先令不飞刀?自己父仇没报,却沉湎于儿女情长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当他在心里掂量这些事的时候,罗伊是不可能知道的。如果罗伊知道,会怎么看他?说不定也会立马给他一个大嘴巴,然后转身而去!像马家驹这么想问题的人是不是太狼心狗肺背信弃义了?罗伊不是既舍财又舍色,傻到家了? 但眼下罗伊还在继续傻着。她说:“家驹,回去以后我就跟张先令办手续,然后咱俩结婚。房子你也不用愁,张先令给我买的房子一直空着,咱们就住那间。里面什么家具都有。” 马家驹一听这话更反感了,不仅反感,而且还嗝应——住在张先令买的房子里,使用着张先令买的家具,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曾经做过张先令老婆的罗伊对这些可能不在意,而马家驹不行,他会因见景生情而阳萎。他使劲摇了摇头。 “怎么,你不想和我结婚?” “不,我不想住在张先令买的房子里。” “那好办,把这所房子卖了,换成新的。” 马家驹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罗伊当然看不出马家驹其实已经是虚与尾蛇了,她仍旧满怀希望,信心十足地回家就与张先令谈离婚问题去了。 但让罗伊意想不到的是张先令不同意离婚,说离婚可以,但必须先给他生一个儿子,然后才能离开张家。 罗伊说,你要这么强人所难,我就把诉状递到法院去! 张先令不得已,就再退一步,说:“我打算打开蓝海博物馆的大门,让博物馆馆长韩德庐打消竞争收藏家协会会长的念头。这些事女人比男人好办,你帮我做完这件事,我就放你走。” “你怎么知道人家韩德庐也对这个会长感兴趣?” 张先令从皮包里取出一份报纸,是《艺品周报》,递给她。她接在手里,立即看到了第一版的头条新闻: 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原副会长开店卖假古董受审——昨天上午,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以仿制的古瓷骗取他人人民币150万元,利用受邀鉴定的便利以假翡翠冒充真品骗取他人人民币200万元,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原副会长冯所标涉嫌犯诈骗罪被提起公诉。昨天上午,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此案,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冯所标原来是个企业家,和张先令经历差不多,后来做了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以后就借给人掌眼之名大肆收受报酬,最后走上诈骗的道路。 罗伊问张先令:“这是收藏界的悲剧,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我从中悟出:做收藏家协会会长果然油水很大。” 天,要么总有人铤而走险违法乱纪!罗伊几乎晕倒。诚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yin,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中国如此,国外也不例外,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蝇王》“政治家看到的是*崩溃和专制得势,道德家看到的是人不加约束,邪恶就会膨胀,宗教家看到的是原罪和世纪末…” 罗伊长叹一声问:“你想做什么?” “我想先在博物馆办一次藏品展出,然后和馆长韩德庐商量帮他把博物馆加高两层,我感觉博物馆那座楼才三层,太矮了,不够用;而且,墩墩实实的很坚固,上面加两层应该没问题。” “你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竞争会长?” “你没和我离婚之前,就是我最亲近的人,我不会对你说假话。” 罗伊看着张先令诚恳的表情,再联系这些日子张先令的所作所为,感觉他说的是实话,他确实在为竞争这个会长做着一切准备,不像有其他阴谋,便答应了。罗伊感觉张先令这么做可以一石三鸟:一是买通韩德庐,二是镇住《艺品周报》总编辑金铁文,三是比下拍卖公司总经理徐涛;至于实验中学的于博彦,张先令根本就没把他列入竞争对手行列,因为于博彦年纪轻轻手里没钱,就算倾家荡产也没法帮博物馆盖楼。但张先令提出,如果去找韩德庐,要两个人一起去,就是说,张先令出面,罗伊以配角身份随行,只是需要做好帮腔,就像说相声,有逗哏的,还需要一个捧哏的。 转过天来,罗伊如约陪张先令去找博物馆馆长韩德庐了。而马家驹则带着魏雨缪来到实验中学找于博彦对质。 马家驹不认识于博彦,所以他还是让魏雨缪先冲锋陷阵,他自己殿后守门。而魏雨缪是个心肠比较软的人,这种人说话就爱绕弯子,所以,他是这样开场的: “于老师,我们昨天刚从北京潘家园回来,据朋友讲,现在一块春秋战国时期的宝玉‘和氏璧’正在潘家园卖来卖去,你耳目灵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于博彦一听这话就笑了: “怎么可能?这样的传言你们不要信,难道‘和氏璧’是怎么回事你们还不知道吗?” “我们只知道一些皮毛,还请于老师不吝赐教。” “好吧,咱就说说‘和氏璧’。可以说,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和寻找着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天下共传之宝。我们现在津津乐道于我国历史上曾经有块宝玉,和由此产生的扑朔迷离的神奇故事,这从根本上要归功于韩非。他在《韩非子?和氏篇》中叙述了卞和献宝的经过,这就是你们都知道的和氏被砍了左脚又砍了右脚,终于进献成功的故事。后来,发生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再后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号称‘始皇帝’。象征至高至尊权力的宝玺自然非常物所为,于是特以和氏璧制‘传国玺’一枚。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形呈龙凤鸟虫之状。公元前229年,始皇巡幸,乘龙舟至洞庭湘山,骤起风狼,龙舟顿有倾覆之险。为祭神镇涛,于是抛宝玺于湖中。八年后,有使者过华阴平舒道,遇一人持璧曰:‘为吾遗滈池君’,从此传国玺失而复得。秦末,刘邦率兵入咸阳。在灞上,素衣白马的秦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