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开张 (第6/6页)
想法,她要把罗伊的买卖搅黄了,逼着罗伊来自己的店里打工,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就可以随时随地监督他们的言行,同时向于博彦发起进攻。于是,她回到店里以后,就把一幅纵143厘米,横360厘米的傅抱石的《镜泊飞泉》拿来让罗伊看,并对罗伊说:“傅抱石的画一般都卖到二百万左右,还有上千万的。这幅《镜泊飞泉》是我从一个朋友手里捡的漏儿,只花了九十万,现在我原价匀给你,你可以加价加到二百万出售,或者到拍卖公司送拍,说不定就拍出千万的天价来!” 作为曾经出资鼎力帮忙的朋友,罗伊自然对宁海伦非常相信,但罗伊还是打电话叫来了于博彦。偏偏于博彦长于鉴定瓷器,书画鉴定是他的弱项。古玩行的人们并不一定是通才,在某一方面可能无与伦比,而另一方面就可能表现平平。于博彦对书画也有一定研究,但略逊于瓷器。他看了这幅《镜泊飞泉》以后就认定是真品。但手里没有这么多钱买怎么办?他便和宁海伦协商,用店里的坛坛罐罐折价交换行不行?宁海伦自然求之不得,便当即同意。于是,宁海伦一下子收走罗伊店里半面货架的东西,让罗伊的店里顿显零落。于博彦看到这个情景,感觉不好,便急忙带着罗伊把《镜泊飞泉》送到拍卖公司,打算参加即将开幕的秋拍,立即让资金回笼,好充实货架。 谁知拍卖公司总经理徐涛亲自接待了于博彦,并细察了这幅画。最后,徐涛说:“博彦啊,虽然咱们俩是好朋友,但我有话该说还是要说——这幅画是赝品,虽说画得不错,但也值不了几万。” 于博彦非常震惊,宁海伦是经营古玩艺术品五六年的老江湖,而且是自己的好朋友和尚未确定关系的对象,怎么会骗自己?要么是宁海伦也把假画当真画买了?他连连摇头,他不相信宁海伦会骗他。 徐涛拿出一本书说:“博彦啊,有一位专门研究傅抱石的专家叫高鸿,曾经做过辨伪。傅抱石先生的真品《镜泊飞泉》现在存在南京博物馆。而赝品已经出现过好几次,而且一般还都卖的价钱不低,有的竟拍到两千多万!傅抱石的《镜泊飞泉》真的这样取之不尽吗?非也!有关创作《镜泊飞泉》的前前后后,傅先生曾经在其《东北写生杂记》一文里有过详细记述,我读一段你听:《镜泊飞泉》画过两幅,这是第一幅,是游了‘飞泉’以后两三天完成的。我们去游的那天,正是雨后初晴,又是下午三点多种,金色的阳光正对着,‘飞泉’澎湃雄壮,银花四溅,恍如雷霆万钧之势的冲岩而下。通过一段峡谷,水面开阔了许多,形成了深潭。潭边尽是石块,不少同志或坐或立,目送手挥,沉浸在那汹涌咆哮滚滚流入牡丹江的水声中。我侧立在中间黝黑苔石之上,左右看看。实际是:向左,只看到上面的瀑布,看不到右边的深潭;向右,看到大部分的深潭,却又看不到主要的瀑布。我分别纪录几个草图。回到住处,怎么办呢?分别画,很自然的是两个画面(瀑布和深潭),稍加剪裁,便可拿出来见人。可是对于‘镜泊飞泉’这样的主体来要求,分开来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经营了两张稿子,一是横幅(一比二点五),把我当时所能看到的构为一图,‘飞泉’仍是一幅之主。我以为这样处理或者比较完整些。一是直幅,把‘飞泉’位置上半部,中隔崖壁,把瀑布转过弯从崖壁下面,注入下部的深潭。可惜因时间关系,直幅这张,始终未曾着笔。’” 徐涛念完,把书递给于博彦。于博彦默默把这段文字看了一遍,没有说话。徐涛说:“傅抱石想画两幅,一幅为横幅,一幅为直幅,可是,他只画了横幅而没画直幅。他自己不是说‘可惜因时间关系,直幅这张,始终未曾着笔’吗?可是,在整个古玩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好几幅《镜泊飞泉》,显然都是靠不住的。” 于博彦将信将疑。他把画作暂时放在拍卖公司,就跑到郑实家里翻自己的藏书,其中有一本《傅抱石美术文集》,他翻到《在更新的道路上前进》一文,从里面发现了这样的记述:“镜泊湖住了十几天,完成了十多幅画。不知怎的,思想上总觉得非画它不可。有一天,安排去看着名的瀑布‘镜泊飞泉’,大约下午三时光景,金色的太阳正射在瀑布上面,银花四溅,汹涌澎湃,犹如万匹白练凭空奔来,真是心为之悸,目为之眩,李太白的名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若移到镜泊湖,那再恰当也没有了。我目不暇接,手不停挥,匆匆钩了些草图。第二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完成了《镜泊飞泉》的横幅…” 于博彦感到傅抱石话里有话。他立即回到拍卖公司找到徐涛,说:“傅抱石自己说,见到镜泊飞泉以后很受震撼,‘此情此景我能忘之乎,我能不画乎!’‘不知怎的,思想上总觉得非画它不可?’由此可见傅抱石先生创作《镜泊飞泉》之时的激情。对于艺术创作来讲,没有激情是难以产生好作品的。而且,产生这种强劲的创作灵性以后,是不可能只画一张《镜泊飞泉》图而绝笔的。你说是不是?” 徐涛对此不以为然,他摇了摇头说:“一个画家即使有创作激情也不一定就一个题材创作很多幅画作。根据傅先生的自述,我们已经可以对他的《镜泊飞泉》的整个创作经过以及在当时的创作数量,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和准确的数据了,那就是他在1961年7月在镜泊湖仅创作过一件‘横幅(一比二点五)’即‘第二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完成’的《镜泊飞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尺寸为纵45厘米,横厘米的《镜泊飞泉》。而你的纵143厘米,横360厘米的这幅画,显而易见是赝品。” 于博彦感觉要说服徐涛是不可能的了,但他对书画又确实不如对瓷器等其他古玩那么有把握,于是,只能无奈地将画作拿了回来。他和宁海伦是这种关系,他没法追究宁海伦,况且连自己都没分清真伪,凭什么追究宁海伦呢? 于博彦回到罗伊的店里,看着空了半边的货架,十分气馁。这样的情况在他身上仅出现过两次。上一次是他买了一幅张大千的画,结果打了眼。眼下这幅傅抱石的画,他感觉和张大千那幅的情况还不一样,因为这幅画从构图和笔性、笔姿、渲染方法实在看不出错在哪里。他想把这幅画拿到北京潘家园或天津沈阳道试试,看看能不能出手,看看能卖到什么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