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八 (第7/10页)
四寸,上端的纽有盘龙相交,上面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西汉时代代相传;又历经魏、晋两朝;晋怀帝失败,玉玺流落在刘聪手里;刘聪失败,又归于石勒;石勒失败,晋穆帝永和年间,濮阳太守戴僧施得到了它,派都护何融送到建邺,历经宋、齐、梁三朝;梁失败后,侯景得到了它;侯景失败,侍中赵思贤把玉玺送给侯景的南兖州刺史郭元建,郭元建又送给辛术。所以,辛术进奉给天子。 不久,他被授命为殿中尚书,又领任太常卿。便与朝中贤士商议律令。又升任为吏部尚书,食俸于南兖州梁郡。迁都邺城以后,吏部尚书一职,继任者知名的就有三四个,但各有长短得失,不能尽善尽美。高澄年轻放达疏阔,他的缺点也在于疏阔;袁叔德沉稳周严,谨慎宽厚,缺陷在于过分细密;杨忄音风流潇洒,取士有失于浮华不实。惟有辛术性情高洁清明,取士注重才能器识,根据名声探求真实,把他们的今天与昨天相参考。掌管仓库的小官吏只要有能力,也必定被提拔;豪族大姓的人也不会遗漏。考察这一时期铨选人才的情况,辛术最为公正,很被当时所称道。天保末年,文宣帝曾命他选拔一百名官吏,而参选的人多达二三千人。他列出的士子名单,人们没有不满意的;他所选拔出来的,后来都官位显赫。 他廉洁俭约,没有别的嗜好。勤于职守,从没有过少许的松懈。统率军队施以威仪,管理地方多有惠政。少年时爱好文学和历史,晚年更加勤奋学习,虽然身在戎马军旅,仍然手不释卷。平定淮南后,对所有的财物秋毫不犯,惟有大量收集典章册籍。这些书大多是宋、齐、梁三朝的精本。他共得到一万多卷图书,以及顾恺之、陆探微之徒的名画,王羲之、王献之以下名家的书法,数量也很不少。这些都不上交公府,而归个人所有。回到朝廷之后,他用这些书画馈赠给重臣权要,人们议论起来因此有些微词。天保十年(559)去世,终年六十岁。 杨机,字显略,天水冀人。祖父杨伏恩,移居到洛阳,因而在那里安了家。 杨机从小就有志气节cao,被读书人所称道。河南尹李平、元晖,一起召请他任功曹,元晖还把郡中的政务交给他处理。有人对元晖说:“不亲自处理政务,也不要相信庶民出身的人。为什么把郡中的事情交给杨机办理,您自己却高卧不起,讨取清闲呢?”元晖答道:“我听说君子们在选拔人才时非常辛苦,一旦人才被发现和使用,他就变得很清闲了。我既然得到一个人才,为什么不使用他呢?”从此,杨机的名声更大。这时,皇帝的儿子们的封国内官吏大多不称职,朝廷下诏选拔清廉正直的人才。杨机被举荐任京兆王元愉封国的中尉,元愉对他既尊重又害怕。后来,他任洛阳令,京城内都畏服他的威严。告状的人从他面前走一趟,以后他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并记住了他们的案情。他历任司州别驾、清河内史、河北太守,都得到卓有才能的名声。永熙时,被朝廷任命为度支尚书。 他的端方正直之心,时间越长就越坚定,一心奉公,严于律己,被世人所称颂。家里贫穷,没有马骑,大多坐小牛犊拉的车外出,人们都认为他十分清廉。他与辛雄等人,一起被高欢杀害。 高恭之,字道穆,自称是辽东人。祖父高潜,献文初年,被赐爵为阳关男。天子下诏把沮渠牧腱的女儿赐给他为妻,牧腱的女儿又被封为武威公主,高潜被封为驸马都尉。 高道穆的父亲高崇,字积善,从小聪明敏捷,以端正谨慎出名。虽然家资丰厚,而他却崇尚节俭。他的舅父曾获罪被诛杀,武威公主为他们这一家绝了后代而痛哭,便把高崇送给沮渠家继承族业,他因而改姓沮渠。景明时,他又向朝廷奏请恢复原来的高姓,袭承父亲的爵位。任洛阳令,为政清廉,颇有决断,官吏百姓都害怕他的威严。发jianian摘伏,不避强权大族,县内因此一片肃然。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沧州刺史,谥号为成。 高道穆以书法驰名于世。他博览经书史籍,结交的都是一代名流和豪迈秀雅之士。从小失去父亲,对待长兄就像对父亲一样尊重。他常对人说“:人一生专心致志,奋力做事,贵在被世人了解。所以应当使自己晚上脱去羊裘皮衣,早晨佩带珠玉,富贵而又显赫。如果世人不知道我,就应当隐蔽在江湖山林,以保持自己高洁远大的志向。”御史中尉元匡奉命选拔御史,他上奏章向元匡自荐,元匡推荐他为御史。 他纠举弹劾,不回避那些权jianian巨豪。正光时,出使相州。前刺史李世哲,是尚书李崇的儿子,干了很多违背法律的事情。他强行买下别人的家宅,扩建自家的房舍,在屋脊上都装上只有宫殿上才能安装的鸱尾,又在马桴堠上装上持着节仗的木人。高道穆弹劾他,将这些非份使用的装饰全部去掉。又上表抄没他的赃物。尔朱荣讨伐蠕蠕族,高道穆负责监察他的军事。尔朱荣很畏惧他。萧宝夤西征,他任行台郎中,萧宝夤把军机大事全都委托给他。 后来,他的哥哥高谦之被灵太后处死,他心里很不安稳,便倾身于孝庄帝。孝庄帝命他为侍中,对他深加保护。孝庄帝即位,赐给他龙城侯的爵位,授予他太尉长史的职位,兼领中书舍人。元颢逼近武牢关,有人劝孝庄帝避向关西,孝庄帝征询高道穆的意见,他说关中残破荒芜,圣驾应该北渡黄河,再沿黄河东下,孝庄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当夜到达河内郡的北部,孝庄帝命他在烛光下起草诏书,以布告天下。于是,四方的官吏百姓都知道皇帝在哪里。不久,他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安喜县公。这时,尔朱荣想撤回军队,等到秋天再进攻元颢。道穆劝他说:“大王您拥有百万之众,辅助天子,号令诸侯。这是桓温、文聘的壮举啊。现在如果撤兵,让元颢重新布置防线,真可谓是养虺成蛇,后悔莫及啊。”尔朱荣认为他讲的很有道理。孝庄帝返回京城,在宴会上对尔朱荣说:“先前如果不采纳高黄门的建议,国家就不安定。你可替我劝他喝酒,让他喝醉。”尔朱荣借机陈说高道穆任他的监军时,遇事很有决断,实在可以重用。不久,朝廷任命道穆为御史中尉,仍然兼任黄门侍郎。 高道穆对外用法律绳量百官,对内参与朝廷机密大事的商议,凡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他必定奏报朝廷。进谏时畅所欲言,无所畏惧。选用的御史,都是当代的知名人物,如李希宗、李绘、阳休之、阳斐、封君义、邢子明等三十人。 当时,使用的钱币比较薄,他上表说“:百姓们立业,以钱货为根本。改铸新币,拯救时弊,这是朝廷为政的急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