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一 (第9/16页)
自持公干理,甚有时誉。坐兄庶事徙平州。后 还,位尚书左中兵郎中,仍聘陈使副。江南以其父曾经将命,甚重焉。还,坐将人 度江私市,除名。后卒于秘书丞,士友悼惜之。 蔚弟若,聪敏,颇传家业,风采词令,有声鄴下。坐兄庶事徙临海。乾明初, 追还,后兼散骑常侍。大被亲狎,加仪同三司。若性滑稽,善讽诵,数奉旨咏诗, 并使说外间世事可笑乐者。凡所话谈,每多会旨。尝在省中,趋而前却,对答学奏 事之象,和士开闻而奏之。帝每狎弄之。武成以斛律金旧老,每朝,赐羊车上殿。 金曾使人奉启,若为舍人,误奏云在阙下,诏命出羊车。若重思,知金不至,窃言: “羊车、鹿车何所迎?”帝闻,亦笑而不责。又帝于后园讲武,令若为吴将,皇后 皆出,引若当前,观其进止俯仰。事罢,遣使谢之,厚加赏赐。韩长鸾等忌恶之, 密构其短,坐免官。未几,诏复本官。隋开皇中,卒于秦王府谘议。 谐弟邕,字修穆,幼而俊爽,有逸才。位高阳王雍友。几所交游,皆倍年俊秀。 卒,赠洛州刺史,谥曰文。 论曰:郭祚才干敏实,有世务之长。孝文经纶之始,独在勤劳之地。居官任事, 可称述焉。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衔命拥旄,风声克举。俱魏氏器能之臣乎! 遭随有命,二子俱逢世乱,悲哉!晏之、乾威,可谓亡焉不绝。邢峦以文武才策, 当军国之任,内参机揆,外寄折冲,其纬世之器欤!子才少有盛名,鼓动京洛,文 宗学府,独秀当年,举必任真,情无饰智,疏通简易,罕见其人,足为一代之模楷 也。及明崔甗之谤言,执侯景之jianian使,昔人称孟轲为勇,于文简公见之。唯尝短崔 暹,颇为累德。阮籍未尝品藻人物,斯亦良有以焉。李崇风质英重,毅然秀立,任 当将相,望高朝野。平以高明干略,效智于时,出入当官,功名克著,赞务之材也。 谐风流文辩,盖人望乎! 部分译文 郭祚,字季祐,太原晋阳人,是北魏车骑将军郭淮的弟弟郭亮的后代。祖父郭逸,任本州的别驾,先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司徒崔浩做妻子,一个女儿嫁给崔浩的兄弟、上党太守崔恬。太武帝时,崔浩受朝廷重用,因而,郭逸被任为徐州刺史。父亲郭洪之,受崔浩的株连被杀害,郭祚因逃跑才免于一死。他从小无依无靠,贫穷潦倒,姿容相貌并不惊人,家乡的人都不认识他。有一个女巫给他相面后认为他今后一定会大富大贵。郭祚博览经典史籍,学习崔浩的书籍,书信和文章都闻名当世。二十岁任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任他做书记。太原太守王希彦,是他祖父郭逸的妻子的侄子,不断周济他,才使他振作。 孝文帝初年,郭祚被举荐为秀才,朝廷对策为上等,被任命为中书博士,转任为中书侍郎,又提升为尚书左丞。稍后,又任给事黄门侍郎。他清廉谨慎,昼夜都不懈怠,孝文帝很赏识他。跟随孝文帝南征,回来后任正黄门。孝文帝去长安,路经渭桥,见一座郭淮庙,问郭祚:“这里供奉的是你的祖宗吗?”他答道:“是我的七世伯祖。”孝文帝说:“先人贤能,后世俊哲,都出在一门。”郭祚说“:过去我的祖先渊博宏通,只侍奉魏文帝;我浅薄卑陋,遇上圣明的君主,自觉十分幸运。”孝文帝下令用由牛、羊、猪做成的最贵重的祭品祭祀郭淮庙,让郭祚自己撰写祭文。不久,他因参与迁都洛阳的筹划,赐爵为东光子。孝文帝曾到华林园,顺便观看过去的景阳山。郭祚建议“:山以仁爱静谧,水因智慧畅流。希望陛下整修这座山。”孝文帝说“:魏明帝因奢侈已失误在前,我为什么还要跟在他的后面学?”郭祚叹道“:真是高山仰止。”孝文帝接着说“:难道不是景行行之吗?”郭祚升迁任散骑常侍,仍任黄门一职。 这时,孝文帝锐意建立典章礼仪,加上铨选九品中正人才,又要迁都,一切都需创立。而不断征讨用兵,朝廷内外都需规划谋略,国家诸事纷繁。郭祚与黄门宋弁帮助孝文帝参谋运筹,根据每个人的才干,委以不同的重任。郭祚负责注释经书,他终于完成了这项辛苦而繁杂的任务。孝文帝因册立冯后的jiejie为昭仪,晚上在清徽后园宴请朝臣。孝文帝举起酒杯赐给郭祚和崔光,说:“郭祚忧劳勤勉于国事,从不欺骗我。崔光温和善良,见闻广博,是我朝儒林的俊秀。不劝他两人喝酒,应当劝谁呢?”他如此被孝文帝看重。一次,孝文帝任李彪为散骑常侍,郭祚入见孝文帝,孝文帝对他说“:我昨天误授给一个人官职。”郭祚说“:圣上的诏书颁发,怎么能允许有差错?”孝文帝沉吟许久说“:我自应受到责备,因为你的责备,我想另授给李彪一个别的官职。”不大一会儿,李彪有奏章送上,说:“伯石辞去公卿,子产很是厌恶。我想得到这个官职已经很久,不敢推辞。”孝文帝叹着气对郭祚说“:你的忠诚进谏,李彪的义正辞严,使我处境两难,不能再作决定。”便不撤换李彪。 孝文帝南征,郭祚以侍中的身份随从,又被任命为尚书,晋爵号为伯。孝文帝去世,咸阳王元禧等人奏请朝廷任郭祚兼任吏部尚书。宣武帝下诏说:jianian吏逃避刑罚,就将他发配远方;如果长久躲着不出来,就让他的兄弟代替。郭祚启奏说“:如果因jianian吏逃窜,流配他的兄弟,那么罪人的妻子,也应流配。这样,一人犯罪,祸及二家。我认为罪人既然逃跑,只流配他的妻子。逃跑者本人记名永远流配,有病也不免除。这样,jianian途就会被堵塞。”宣武帝下诏采纳他的意见,不久,他正式任吏部尚书。郭祚自身廉洁清净,爱惜官位。铨选人才,授予官职时,即使人选合适,也必定犹豫很长时间,然后才下笔批示。下笔时便说“:这人便因此获得富贵了。”因此,事情往往被牵延耽误,因而当时常招致怨言。然而,所选拔的人都量才称职,人们又因此归功于他。 出任为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太极殿建成,郭祚到京城朝拜,转任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遭逢荒歉,全境饥饿,郭祚怜爱灾民,多方救济。虽然决断优柔,被人称为繁琐缓慢,然而,地方男女都怀念他的恩泽。他被调入朝廷,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中正。 迁任尚书右仆射。当时,议定新的法令,下诏命郭祚与侍中、黄门一起讨论确定。朝廷旧例:令、仆射、中丞骑马,由骑卒传呼入宫,可以到马道。郭祚任仆射,认为这是对皇上不敬重的表现,报告给了宣武帝,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规定,君主在太极殿,大臣入宫,传呼开道至止车门;君主在朝堂,传呼开道至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