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_卷四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四十九 (第9/9页)

察各路军队,成国公梁土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陇西公李询、延寿公于仲文等都为行军总管。尉迟迥派他任命的大将军石孙心进攻建州,刺史宇文弁献城投降。他又派西道行台韩长业攻陷潞州,生擒刺史赵威,任命城人郭子胜为刺史。上仪同赫连士猷进攻晋洲,占据小乡城。纥豆陵惠攻破定州的钜鹿郡,围攻恒州。上大将军宇文威攻打汴州,上开府莒州刺史乌丸尼、开府尉迟俊率胶、光、青、齐、莒、兖等地的军队围攻忻州。大将军檀让攻取曹亳二州,驻扎在梁郡。大将军、东南道行台席毗率众号称八万,驻守藩城,攻占昌虑、下邑、丰县。申州刺史李惠自申州进攻永州,将州城焚烧后撤退。荥州刺史宇文胄驻扎在洛口,开府梁子康进攻怀州。

    魏安公尉迟。。率十万大军进入武德,驻扎在沁水之东。北周元帅韦孝宽等率军与他隔水相望,相互对峙。杨坚又派高赹赶来督战。尉迟。。布兵二十多里,指挥军队稍微向后退却,想等韦孝宽的军队半渡沁水再去进攻。孝宽却乘他们退却,便鸣鼓进击,尉迟。。大败。韦孝宽率军乘胜进抵邺城。尉迟迥与儿子尉迟。。、尉迟。。等又指挥他们的全部军队共十三万人,在邺城南面布下阵势。尉迟迥又另外统率一万人,都头裹绿巾,身穿锦锻衣服,号称黄龙兵。尉迟勤率五万人马从青州赶来助阵,先头的三千骑兵提前到达。尉迟迥过去招募的军队将士年纪虽然大,仍全身披挂上阵。他的部下都是关中人,所以都奋力作战。韦孝宽的军队失利退却。邺城的士民百姓观阵打仗的人山人海,高赹与李询便整顿队伍先侵击百姓,乘人群扰乱后向尉迟迥的军队猛攻,尉迟迥的军队大败,退入邺城。尉迟迥退保北城,韦孝宽挥军包围。李询、贺娄子干首先登上城墙。尉迟迥登上城楼,用箭射杀数名敌人,然后自杀。尉迟勤、尉迟。。、尉迟。。等败走青州。还未到达,开府郭衍赶上,将他们全部擒获。杨坚因尉迟勤当初有诚意归附,特意将他释放。李惠因自缚请罪,杨坚恢复了他的官爵。

    尉迟迥后来年纪衰老,又被后妻王氏所蒙蔽,儿子之间关系多不和睦。起兵以后,他任开府、小御正崔达弩为长史,其他委任的大多是齐人。崔达弩是一个读书人,胸中没有谋略,举措大多不合纲纪,不能匡救时弊。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共经过六十八天。

    王轨,太原祁地人。小名沙门。汉代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的大族。几代在魏做官,被朝廷赐姓乌丸氏。他的父亲王光,少小就英雄威武,有将帅才能。多次立有战功。宇文泰对他十分信任,官位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县公。

    王轨性情朴实正直,起家入仕,就跟着辅城公。武帝即位,他迁任内史下大夫,常被武帝委以心腹的重任。武帝准备诛杀晋公宇文护,他赞成这个决策。建德初年,他转任内史中大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又被封为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封爵为上黄县公。军国大政,都可参与。

    南陈将领吴明彻入侵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多次与陈军作战,连连失利,便退守州城。吴明彻便堵截清水河的水以淹灌徐州城,将战船开到城下,准备发起进攻。朝廷命王轨任行军总管,率领军队救援徐州。王轨暗中派人在清水河的入淮口竖立许多大木桩,用铁链连结车轮,横截河流,断绝陈军船只的退路,正想偷偷掘开堤堰放水,使敌船无法开动而将他们困毙。吴明彻知道了,便打破土堰迅速撤退,希望乘着退回的河水将船驶入淮河。来到清口,河流已经很宽阔,水势大为衰减,船又被车轮阻挡,无法通过。王轨乘机率兵将敌人包围,只有骑兵将领萧摩诃率二十名骑兵提前撤走,才免于一死。吴明彻和三万多将士,连同器械辎重全部被俘获。陈朝的精锐部队,这次被歼灭殆尽。王轨被晋封为柱国,拜授徐州总管。他性情严肃庄重,善于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动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

    宣帝征讨吐谷浑,武帝命他与宇文孝伯一起跟从宣帝出发,军中的进止攻取,宣帝都委托给他,宣帝只是获取成果而已。这时,宫尹郑译、王端都受宣帝宠幸。宣帝在军中颇有些失德的事情,郑译等人都参与了。军队回来后,王轨等人向武帝奏报了宣帝在军中的情况,武帝大为恼怒,便鞭打宣帝,免去郑译等人的官职,并加以痛打。宣帝因此对王轨等怀恨在心。王轨又曾与小内史贺若弼说到这件事,并且说皇太子一定不能承担管理朝政的重责。贺若弼也认为很对,劝他陈奏给武帝。他利用侍坐的机会,便对武帝说:“皇太子多有薄德,恐怕不能担负陛下您的家事。我昏聩短浅,不足以评论是非。您常认为贺若弼有文臣武将的奇异才能,胸怀恢宏宽阔,而贺若弼一再对我说,他深为此事忧虑。”武帝召见贺若弼并询问他。贺若弼答道:“皇太子在东宫蓄养道德,没听说有什么过错。不知道陛下您从哪里听到这些话?”贺若弼退出宫殿后,王轨责备他说:“你平常说话,没有不守信的,今天为什么反复无常?”贺若弼说“:这是你的过错啊。皇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怎么能轻易去说他?事情稍有不慎,便有杀身灭门之祸。本来让你秘密陈奏,你怎么能这样公开去讲?”王轨默然许久才说“:我一心为了国家,便没有私心。上次当众陈奏,实在不恰当。”以后他因内宫设宴为武帝祝寿,又捋武帝的胡须,说“:多可爱的老头啊,可惜您的儿子太不行了。”武帝认为他说的很对,但二儿子汉王没有才能,其他儿子都年纪幼小,所以无法采用他的建议。

    宣帝继位,重新恢复郑译等人的职务,作为自己的近侍。王轨知道自己必有灾祸,对亲近的人说:“我过去在先帝在世时,实在是为了国家而提出更换太子的建议。今天事情的后果,很容易判断。我所管辖的徐州紧靠淮南,与敌国相邻。要想为自己打算,易如反掌。但忠臣的节义,不可损辱。更何况蒙受先帝的厚恩,常想着以死报效,怎么能因为获罪于宣帝,便去背叛先帝呢?我只能够在这里等死,决不作其他打算,希望千载之后人们能了解我的忠心。”

    大象元年(579),宣帝派内史杜虔信到徐州将王轨杀害。御正大夫颜之仪恳切进谏劝阻,宣帝不采纳,仍然将他诛杀。他对朝廷忠贞,又立有大功,忽然无罪被杀戮,天下人不管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很悲伤惋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