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_卷四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六 (第4/5页)

疑。他曾跟从武帝打猎,却任意胡来,武帝恼怒,当着众人的面责打他。从此,他的积怨越来越大。武帝到云阳宫,他在京谋反,攻打肃章门。司武尉迟运关闭宫门,他无法进入,退出京城。朝廷派兵到荆州将他擒获,免为庶人,囚禁在宫中,不久他又生异志,连同他的儿子十人都被诛杀,他的封国也被撤掉。

    齐炀王宇文宪,字毗贺突,周文帝宇文泰之子,达步干妃所生。他性情通达睿敏,有器识度量。最初被封为涪城县公。从小与武帝一起攻读《诗经》、《左传》,都能领会其中的要旨,得到里面的精华。宇文泰曾赐给儿子们好马,任他们自己选择。宇文宪却挑选了一匹毛色不纯的马。父亲问他原因,他说:“这匹马的毛色既然特殊,或许更加俊逸神速。如果从军打仗,或者参加围猎,容易区分。”周文帝高兴地说“:这孩子的智慧识见不同一般,将来会成为重要人才。”后来,他跟从父亲到陇地,来到官办的牧场,周文帝每看见毛色驳杂的马便说:“这是我儿的马匹。”命取回来赐给他。魏恭帝元年(554),晋封他为安城郡公。周明帝即位,授予他大将军的职衔。

    武成初年,朝廷命他为益州总管,晋封为齐国公。当初,平定蜀地之后,周文帝认为那里是重要之地,不想让军中的老将居守。他想在诸子中挑选一人。武帝以下他都问遍:谁想守卫蜀地?诸子没来得及回答,宇文宪已抢先请求。周文帝说“:刺史应当抚慰百姓,亲临万民,不是你能做到的。按年龄大小授官,应当让你的哥哥去任这个官职。”他说“:才能与年龄大小没有关系,我先试着干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成效,甘心承受当面欺骗父亲的罪名。”周文帝因他年龄还小,没有派他去。明帝遵照父亲的遗旨,所以任他为益州总管。宇文宪这时才十六岁,却善于抚绥百姓,留心于为政的方法,告状的人每天接连不断,他受理起来不知疲倦。蜀地人都拥护他,一起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保定年间,朝廷任命他为雍州刺史。晋公宇文护东伐,让尉迟回充当前锋围攻洛阳。齐国数万大军从周军背后杀出,各军惊骇,纷纷退散。惟有宇文宪与王雄、达奚武临危不乱,抗拒齐军。王雄被敌兵打败,三军震惊。宇文宪亲自督促鼓励,军心才安定下来。这时,晋公宇文护掌管朝政,对他很是亲近和重用,对将士和百官的赏罚,都让他参与。天和三年(568),朝廷命他任大司马,行小冢宰的权力,雍州刺史的官职不变。天和四年,齐将独孤永业前来侵犯,朝廷下诏命宇文宪与柱国李穆进向宜阳,修筑崇德等五座城堡,断绝齐军的粮道。齐将斛律明月在洛阳南面修筑堡垒。天和五年,宇文宪率军涉过洛河进攻齐军,斛律明月败走。这一年,明月又在汾水以北修筑城堡,绵延向西,直达龙门。宇文护向他询问作战方略,他说:“哥哥你应率军暂趋同州,以显示军威。我请求带领精锐部队列队前面,寻找机会发起进攻。”天和六年,宇文宪率军到达龙门,齐将新蔡王康德领军乘夜悄悄退却。宇文宪挥军渡过黄河,攻打齐军的伏龙等四座城堡,二天内全部攻破。他又挥师攻打张壁,一举拿下。斛律明月这时尚在华谷,不能救援,便向北进攻周的姚襄城,克复。汾州又被齐军围困很长时间,宇文宪派柱国宇文盛运粮食救济汾州军民。他亲自率军进入两乳谷,攻克齐军的伯杜城,派柱国谭公宇文会修建石殿城,作为汾州的后援。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率大军赶来,周军大将韩欢被齐军打败,军士退却。宇文宪亲自督战,齐军稍稍退却。适逢天色黄昏,双方各自收军回营。

    晋公宇文护被武帝诛杀,武帝召宇文宪入宫,宇文宪免冠向武帝叩拜谢罪。武帝对他说:“你与我关系亲密,同气连枝,休戚与共。事情和你不相关涉,何劳谢罪?”便命他到宇文护的府第收取兵符以及各种簿册文书等。不久,武帝又命他为大冢宰。这时,武帝既诛杀了担任宰相的大臣,亲自总揽朝政,正想以法治国,涉及到亲友也很峻刻。宇文宪原来被宇文护信任,自天和年以后,威势越来越大。宇文护想有所陈奏,大多令宇文宪出面奏说。其中偶尔有些不恰当的意见,他担心帝相之间有矛盾,常常委曲心意以求君臣之间关系和畅。武帝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所以,他能够没有祸患。然而,仍因威名过重,武帝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虽然授予他冢宰的职务,实际上夺去了他的权力。开府裴文举是宇文宪的侍读,武帝曾在内殿召见他,对他说“:过去,北魏末年纲纪败坏,太祖匡扶元氏;周朝受命立国以来,晋公宇文护又掌握极大的权力。积习为常,便认为朝廷成法就是这样。哪里有三十岁的天子能够受别人控制的?而且近代以来,还有一种弊端,暂时有了隶属关系。便立即像君臣一样,这只是动乱时的权宜之计,不是治理国家长久的办法。你过去虽然陪侍过齐公宇文宪,不得一直保留臣与主的关系,况且太祖有十个儿子,哪能都成为天子?你应遵循正道,不要令我们兄弟相互招致嫌疑。”裴文举听完,再次叩拜武帝出宫,归来将这番话告诉宇文宪,他听后指着心,扶着几案说:“我的心你还不知道?只能竭忠尽智去对待天子,其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建德三年(574),他被晋爵为王。他的好友刘休征送来《王箴》诗一首,他读了十分赞赏。休征后来又将这首诗呈给武帝,武帝正要削弱他的兄弟们的力量,也很喜欢这首诗。宇文宪曾因为兵书过于繁杂,自己编写《要略》五篇,这时上表陈奏,武帝看后连连称赞。

    这年秋天,武帝在云阳患病,卫王宇文直在京城举兵反叛,武帝召来宇文宪,对他说“:你作为前军先行,我接着也出发。”宇文直战败逃走。武帝到京城,他与赵王宇文招一起入内叩拜谢罪。武帝说“:管叔、蔡叔虽然也是武王的兄弟,却因反叛被杀戮;而周公旦却辅助成王建立国家,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脸面互不雷同。只是兄弟骨rou之间大动干戈,深感惭愧,对我来说不能这样啊。”早先,宇文直心内忌恨宇文宪,宇文宪对他却宽容隐忍。况且,又认为他是武帝的同母兄弟,所以对他友好敬重。晋公宇文护被诛杀后,宇文直请求武帝将宇文宪一齐除掉。武帝说:“齐公的心思,我自己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