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师范女生日记_第三学期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学期2 (第2/3页)

,只要你足够胆大,敢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很多鸟窝就建在你触手可及的苇秆上。小鸟把几棵靠得近的芦苇用草连接加固,再用草缠绕编织成精致的圆形小窝,窝里铺有柔软的细草。那绝对是大自然的杰作!在孵化季节,从里面抓到羽毛未丰的幼鸟是很经常的事。或者你发现了一窝鸟蛋,欢迎喜喜捧回家去准备煮了吃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湿漉漉的小家伙正破壳而出。这些被孩子们抓到的幼鸟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它们即便有机会见到这个世界,也是短暂的,没有鸟mama的照顾,它们根本无法存活,人们不知道它们吃什么,怎么吃,把你认为好吃的食物塞到它们嘴里也没有用。记得还有很多次,咏春把找到的鸟蛋带回家,母亲准备炒了吃,磕到碗里才发现里面已有了鸟的雏形,只好扔掉。于是她就愤愤,很失望。

    有鸟的地方就有蛇。孩子们虽然也知道这里极少有毒蛇,仍是恐惧它丑陋的样子,以至见了蛇蜕或者单个的小型蛋的时候,决不去捡。大人说这种撂单的、比花生米略大些的青皮或白皮的蛋就是蛇蛋,是断不能捡更不可吃的。孩子们认为如果吃到肚里,它定要变成蛇。所以蛇蜕和蛇蛋是一定要躲着走的。

    捞虾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滩里自然形成的明沟暗渠很多,虾也就格外多。星期日,她常约了伙伴,每人拿一笊篱、一个脸盆就出发了。到了滩里,找到一处水渠,拿笊篱专往水草多的地方捞。孩子们早摸熟了小虾的习性,知道它们爱躲到水草下面乘凉。如果是春季,捞来的小虾会有很多籽,mama说那是它们要有宝宝了。孩子们一笊篱下去,能捞到好多虾,有时还有小鱼和螃蟹。小鱼和螃蟹会成为他们的玩具,而不是美味,因为他们认为小鱼和螃蟹不能吃。每次归来,他们每人都可以带回半脸盆小虾。回到家里,母亲帮忙把里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再换上干净的井水,并不急于吃,而是要先放上一个晚上,为的是让小虾把肚子里的脏东西吐干净。听大人们说,小虾是吃污泥的,肚里脏。第二天早上起来,去脸盆边看,虾的小肚皮变清亮了,连内脏的纹路都清晰可见。再看看脸盆底部,确实铺了一层黑灰色的污泥状的东西。此时再把虾捞出来,重新换过水,就会发现虾已经很洁净,可以下锅了。等油热了,把虾放进去,只听“兹啦”一声,香味就冒出来了。只需一会儿,锅里原本白色或略微泛黄的小虾就变得通体鲜红,撒上盐,放进口里鲜美无比,那是她成年后再不曾品尝过的上好野味。

    河岸边长大的孩子除了爱虾,还在河滩烤过小鸟,吃过螃蟹腿。抓到大个的螃蟹,把它的胖腿揪下来,直接放进嘴里,有股淡淡的咸味。她不怎么爱吃这东西,但在小伙伴中有不小的市场。

    小鸟要吃起来就麻烦了,抓到的小鸟,孩子们也不会给它开膛破肚,弄死后直接用软泥裹上,就捡来柴草,烧一堆火,把它扔进去,等得实在不耐烦的时候,把它从火堆里扒出来,剥去泥巴,毛也顺势掉了,几个孩子就分扯着它的腿和翅膀来吃。小孩子心急,很多时候扒出来的可能还冒着血丝,他们也不管那么多。她看着恶心,又怕伙伴笑话的时候,就偷偷给扔掉。

    稍大些,她常约伙伴去河滩洗衣服。找一个泉眼或一渠活水,水边往往有现成的大青石或磨石,是天然的洗衣台。她们装模做样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石头上揉衣服,揉够了放盆里撒上洗衣粉玩泡泡。衣服不见得洗净,玩一定要过瘾。有了泡泡的衣服要在水里不知荡多少回才罢休。也有把衣服往水边一放就去玩的,玩一会儿回来找衣服,衣服没了,赶紧去下游寻。水一般不深,也不急,大多可以找回来,如果在水深的渠里洗,就要当心些,因为漂走就再找不回来了。咏春就记得有一次在大渠里趟水,mama给她买的新凉鞋被大水冲走了一只,她找半天也没找到,吓得直哭,好长时间不敢回家。不过最后mama并没有训她,只是告诉她以后不要去那里玩,因为水深了会有危险。

    衣服洗好了,找一处干净的草地,草要高些才好,把洗好的衣服摊开晾在草上,让天空中高高的太阳晒着,她就可以跟伙伴去旁边玩了。采野花、拔野菜、捉小鱼或者追蝴蝶,等疯够了,太阳快要落山了,她们这才收了已晒干的衣服,拿了脸盆回家去。长大后读诗,读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时候,她就会想起童年的自己和伙伴在金色的夕阳中回家的情景。

    到她上中学的年龄,假日也是在洛河滩的怀抱里度过的。那年,母亲卖了一千斤麦子,得三百多元,从镇上换回一头小牛犊。那牛犊浑身金黄,无一根杂毛,眼睛快跟她的小拳头一般大了,双眼皮,格外精神。到河滩放牛就成为她的主要任务。那时的河滩,柳树多已被伐,芦苇荡也已基本无存,但还有相当广阔的湿地,水草丰茂,望去满眼葱绿。柳树被伐后,在它的根部周围,发出一簇簇新条,所以一眼望去,并不能一览无余。鸟儿没以往多了,但于草丛中、树林里找到一窝鸟蛋的机率还是比较高的。

    有一次,她在往回赶牛的时候,无意间惊飞了一只水鸭,她往水鸭飞走的地方找,发现了一窝六个又白又大的野鸭蛋。鸭蛋的大小苞家养的鸡蛋差不多大,她的手小,拿不住,只好用衣服把它们包了起来。回到家,mama把野鸭蛋炒了给她吃,真香!

    她每天一吃过早饭,就赶着逐渐长大、越来越强壮的牛儿,沿着银河的河床往河滩走。滩地里,早有一群群的牛在那里了。那时村里养牛的人家很多,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半大孩子承担着家里放牛的任务。其实说是放牛,不如说是凑在一起玩,只需把牛赶到滩里,牛自会去找自己的同伴,根本不用担心丢失。这儿的牛是极幸福的,肥美的草足够它们享用,在它们走过的地方,草儿失去的只是最嫩的部分。牛吃饱后,就三五成群地卧在草地上休息,闭着眼睛,用细长的尾巴扫着蚊子、牛虻,安闲地反刍。

    这大天大地是孩子们天然的游戏场,他们会找一片树阴,在那里玩抓子、打扑克,或者跑到泉眼那儿挖渠、捉虾。在堤岸的下方,就有很多小泉眼,终日不停地往外冒水,夏天的泉水格外清凉,冬天时则水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