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学期1 (第1/4页)
第六学期1 3月12日四兄妹 新学期开学,大家多日未见,本该高兴才是,可八八二人人无精打采,不知出了什么事。章睿好几日没有露面,人看起来很消沉,宇建也赞同咏春的猜测,可原因无人知晓。 宇建、忠永、章睿、咏春四人在酝酿结为兄妹。事情是宇建发起的。可约好登南大山盟誓的时间却一拖再拖。三月十日,咏春如约到了山顶,山上,是一群年轻人,咏春问他们有没看到一群三个男孩,他们说未见。咏春好失望,漫无目的地往山的另一头走,边走边欣赏早春的山野风光。这时,那群年轻人说:“让那位小姐帮我们来一张。” 咏春扭头看时,见是他们选好一景,准备在此留影,想让她帮忙,就欣然应允了。咏春继续往前走,到了那个制高点,宇建告诉过她十一月十一日,宇建、忠永、章睿他们三个曾到这里盟誓。咏春心里有些失落,转身往回走,又遇上那些人,又替他们拍了照,无意间一问,竟得知是阳城老乡!于是,大家在制高点旁攀谈了好久,咏春得知他们属于铁路系统,在此地机务段工作,都是一些年龄和她相仿的孩子,大多是接班来的。知道咏春在读师范,他们都很羡慕。咏春最近总想从校园生活中逃离,可能是为了排遣愁绪,回避现实吧,这帮朋友倒使她有了个机会。 三月十二日,劳动课时间,四人终于聚齐,并行赶往南大山制高点。到了那里,围绕那块巨石,四人分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十六点整点炮。宇建、章睿、忠永各点燃了一支香烟做引信,咏春的由忠永帮忙点燃。每个人都满怀虔诚地高举着手中的礼炮,一时间,炮声大作,四支闪光雷的巨响震撼天地,在山谷中回响,盘旋。天地为证,兄妹情始终不渝。仪式完毕后,宇建给大家分发纪念品——钥匙链。他们都让小妹咏春先挑,咏春挑了个桂林山水图案的,大观园、北京、苏州园林分与其他三人。四人约定,纪念日定位十一月十一日,兄妹要互相关照,不离不弃。 3月13日老乡 课外活动时间,咏春正在教室练习速记,那是任老师教她的。忽然刚出教室没多久的莹莹又返身折了回来:“咏春,有人找你。”那抱怨的口气,略带疑惑和厌烦的目光让咏春莫名其妙。咏春满腹狐疑地走出教室,校园中竟然站着前几日在山顶遇到的老乡。咏春有些兴奋,又不知该如何招待他们。“你们宿舍在哪儿?”他们中的高个问。咏春这才想起该请他们到宿舍去,虽然并不很妥当。 到了宿舍,几个姐妹本正在打牌,听说咏春有朋友来,一哄而散,搞得咏春很尴尬。聊了一会儿就到开饭时间了,宿舍的姐妹们该回来吃饭了,这里不能呆。没办法,咏春只好提议带他们到教室。其中叫先阳的年龄和咏春相仿,两人聊得比较多,他说:“我刚才在校园向一位在打乒乓球的男生问路,他让我自己找,他怎么那么凶呀?”后来咏春知道那是裴军。 教室也不是待客之处,先是忠永推门进来,看到他们转身“砰”地一声带上门走了,让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事,接下来是小强,他也差点像忠永一样离开,被咏春叫住了,并给他介绍了这些老乡,这才使气氛缓和下来。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看不便久留,就告辞,咏春也不好挽留,就把他们送走了。后来得知,他们翻过了几座山才找到咏春学校的位置,咏春想到自己连顿饭都没有招待,每次想起心里都充满歉意,很过意不去。 几天后咏春去回访几位老乡,见到他们的时候刚巧他们下班,个个头上戴着安全帽,根本分辨不出来。他们先认出了咏春,热情地接待了她,但在他们的住处,咏春敏锐地觉察到,其他的朋友都在尽量躲开,想创造条件让她和先阳单独在一起,这让咏春非常别扭。好在那个高个子徐军挺好,陪他俩说话,说话做事挺像个男子汉,没先阳那么稚气,但是个回民。随便聊了一会儿,咏春就告辞了。 3月19日生日感言 这天是三月十九日,正是咏春的生日。从先阳那儿回来,去栽树的同学已经陆续回来了,咏春没赶上栽树,心里有些懊恼。晚自习,咏春同几个同学在学校的会议室进行了第一次试讲,没有老师在场,大家讲数学。 晚自习下课后,咏春先到任老师处学习速记,然后带了些糖和瓜子来到教室。三个哥哥在走廊上等她,教室里亮着一盏灯,海波正在苦读。咏春同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征求一下海波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参加他们的聚会,毕竟要在教室里聚会,会影响到他的。咏春自己先走进去,同海波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哟!” “什么好日子,今天十九号吧?”海波不解地问。 “是呀,不过对我来说是个好日子”咏春停顿了一下,迈个关子,接着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们几个想小聚一下,你愿意参加吗?”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了!”他一面说一面就开始整理东西。 咏春把外面的三人叫进来,大家把几张桌子并到一起,围成一个半圆形的小桌,咏春把瓜子放在中间,又分给每人面前一捧糖块。宇建最先打破沉默,让咏春发表十七岁感言。咏春临时想了几句话,慷慨陈辞一番。接着,大家唱起了那首祝愿歌,照例由咏春起头,谁让她曾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呢!他们开始玩游戏,大家推选章睿做主持人。首先是猜谜,咏春给大家猜“《西游记》里开大会——聚精会神。”接着是玩“压指头”但只要海波与忠永碰上,总要“猜媒”海波的脸憋得通红,声如洪钟,传出去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