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开山建厂四 (第1/3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开山建厂(四) “这一张是工厂的总平面图,这一张是渡假村的总平面图。”建筑公司的经理笑着指着我手中的被折叠成了厚厚一摞的图纸道:“关于工厂设备和渡假村内一些设备的事的你也不用再寻了人,俺们全包了负责给你建好,让你接手即能用,这就是俺们常说的交钥匙工程。” 建筑公司经理叫张永民,我对着他点了点头,见这位经理和工程师两人遂缓缓的坐了喝着水看着我不再出声,便将两张规划总平面图在堂屋的桌上依次缓缓的铺了开,如果确如他所说这样以来的确是让我们省去了不少的心,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去一些地言去寻找我们所想要使用的设备,看着他给我列好的设备清单里早已标明了设备的型号和处理能力,看来我仍是要依靠他们才是。 依着张经理的说法,我现在所要建成的金矿是个日处理矿石五十吨到一百吨的金选厂,从矿石运到选场后依次所列的设备是两台鄂式破碎机、一条十五米长的八百型胶带输送机,然后紧随着的是一个能承载三百吨矿石的大型储料仓,由储料仓下接了一个电磁振动的给料机,从给料机下又接了一个长达十米的六百型胶带输送机,至此在室外的设备部分便已结束。 图上可以轻易的看出有三座简易的大型车间,占地近三十亩,按图中所示车间应该是一个个完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空间。 紧挨着料仓的大型车间里并排放置了三台球磨机和两台螺放式分级机,两台小些的球磨机的规格是一米二乘以两米四,大一点的那一台是一米二乘以三米二,其目的是要达到将矿石磨的满足设计的需求,两台小些的球磨机串成一条通路,然后便经过两道分级机进行再次的斟选,然后经过大些的那一台球磨机再次加工,达不到要求的矿砂便返回第一道继续这一个过程,这当中一些管路回旋错落,同时还有两道水力旋流器与进入下一个车间的管道相通,在水流的作用下再次将料石的大小分离,目的是再次控制料粒的细度。 第二个车间里是两台六米的泥浆浓缩机,顾名思义是将已是在水中呈悬浮状的石料粒沉淀下来便于收集,从下面的出口再次进入另一台机器进行再次的浓缩。紧随着浓缩机的是两台不小的泥浆泵,然后便是一些管路旋回直通向下一个车间。 第三个车间内依次高低错落的摆放了八个可以从轴中供气的直经达四米的搅拌罐,罐里面便是放置了几个预装碳料的一些装置,在一旁还有两个小些的罐直经只有一米,一个是用来配药的,一个是用来洗碳的,在离这个车间约十五米远处还盖了个小屋,里面是两台大些的气泵,专用于给罐供气,我虽然不太明白这些流程,可也知每一台设备都很重要。 让我关心的却是排出的废水的去向,按张经理的原来的说法是可以露天直排,不过水经过的地却是不能再种粮食了,我当然不同意,所以对于废水的处理便成了这个厂建还是不建的关键。作为一个农民的后人心里所关心的莫过于土地,如果没了地吃什么喝什么,所以这个事让那些设计的人十分头疼。 按我的想法这事十分的简单,自来水不过是由混浊的黄河水加工而成,如果河水能处理,那么工厂排出的废水便也能处理了,这也让我曾见过的那几个绘图之人几乎笑了起来,看来外行毕竟是外行。当一座小型的废水处理厂跃然落于纸上时,这个工程也就算是彻底的定了下来。 按着预算,建设工厂共需投入资金达四百万元,这倒不算是个太难的事,可是渡假村的建设让我真正的头痛了起来。 听老人们和红红所言,村长起初并不同意由我们完成这一个壮举,他有着自己的门路和支持者,村长与他们在未上任前就有了口头之约,说的明白些即是将个山村整体卖给了那些南方来的人,当然那些人也是因为村里所特有的条件和资源才愿意投入本钱,其目的与我们很是不同,他们是为了挣钱而我纯粹是为了改善山村的生存环境和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这一年事经过了太长的时间,最后由村委会举手表决我才得以能够实现。 当初预算最后定稿时我是很吃了一惊,由最初设想的的二百万元提高到了近三百五十万元,盖屋的费用不到七十万,而其它的一些景观和景区的建设投入也不到一百万,这其中最大的一份付出便是电力。 依着省电力局的报价,线路按每公里计算费用,初期的投入即高达一百余万,这让我很是不满,本来这条线路即便我们不建国家早晚也得投入建设,毕竟山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偏远了些可百姓们也是主人不是。我本来想着的是为百姓们做些事可不知为什么他们处处要钱,我还真不信如果国家建设这么一条线路也要花费这么些资金,一个两千千伏安的变压器就高达四十余万元,还有些高昂的贴费。 为了这个事乡长没少去寻省长,最后省长生了气,说是国家已是有了一个计划即是村村通电、乡乡通路,因此万一商议不通就要免费的为村里专门拉上一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