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合兵勤王 (第2/3页)
已是乱乱的吵嚷着进了厅中,不久老太傅和皇四叔也到了府中。 此时时已正午,传了亲兵备膳,众人俱都在此胡乱的用了些,随后商议起办法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渐渐的有了个清晰的思路,果真采取了东都彭老将军的建议,合兵一处,共担大事。 命了李铁拳作了个先锋,郭明海辅之作了个副将,领兵两万直至四口镇先守了。周大刀、张仁和曾铁锤引兵三万直扑京都外,分别抢了京外的三座辅城以为大军开道。白应杰和方明引本部军兵两万在京城外堵了南来的官道,防止有其它的南方将士引兵北上,这一路自是不会对反抗的太清兵士们手软了。 我和彭老将军亲率其余的将领带着大军一路直奔京师,并让东都老将軍作了个副帅负责调动人马,众人到无异议,随后人马迅速的调动起来,彭老将军也紧忙传令追回了已出发了的东都兵士们,三日后大军挥师南下。 这一个安排我有着自己的想法,也存了为李华夺天下的私心。当初眼看着李铁拳等人为了个小皇帝宁可失了性命,自是先将他支了开,以免到时有了些行事的不便。 白应杰真是个玲珑的大将,很是明白我的想法,走时悄悄的对着我的耳朵说:“大将军无须担心,只要是为了国师之事,我等无不尽力。”说完“哈哈”一笑而去,我自是知道他已对我的按排了然于心,对着他开心的一笑,而其余众将则不明所以,无不一脸的纳闷。 三日后点齐了兵马,一声炮响,众将各自引兵纷纷离去。 李铁拳果真是个将才,一日两夜即赶至四口夺了兵权,将里里外外俱都安排了自已的亲信。 周大刀几人引了兵如风一样直奔了京师外的三座卫城。 白应杰和方明明显的已是商议过,方明骑马过我的身边时小声道:“大将军放心,如果让我寻的了那个小皇帝,我一定会。”说着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着纵马而去,我不由的也是心喜异常。 眼看着人马渐渐的没了影,留下了李明、徐刚守了正口关,我和彭老将军引兵进了恰林关,通知了金咤和哪咤,让他们随了大军缓缓而行。九日后到的四口镇,将三公主交与李铁拳,并让他做了个五关的总兵,李铁拳很是感激涕零,话别后便引了十万兵众向京师迤逦而去。 各色旗帜猎猎随风舞动、战鼓隆隆声不绝于耳。 兵士们组成了一个个一字长蛇的阵法,一队队有序而行。每千人一个方阵,每五百匹马为一个梯次,每百辆战车为一个冲击队,十余万人的顺了去,绵延了数十里。我和几位将军位了中军,眼看着队伍前不见了头后不见了尾,当真有些意气风发。 这一路行来,几个大将当真是将我做了大帅,不停的讲解着用兵的法子,我也明白了许多,只是还未实际应用过而已。 按金咤、哪咤所说,在经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地,驻扎时,要选择居高向阳的坡。如敌军在高处,不要一味仰攻,不然会很受损失。 横渡江河以后要迅速远离河岸,如果敌军渡河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其部分已渡、部分未渡之时,予以攻击,这样最为有利。当然具体的情况还要斟酌才能给予定性。如果要与敌军交战,也不要靠近江河迎击他,因为这样,敌人就不肯渡江了。在江河地带驻扎,同样要居高向阳,切勿逆着水流在敌军下游驻扎或布阵。 经过沼泽地带,应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如在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依傍水草而靠近树林。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为上。 自己的部队旁边有山川险阻之地、潢井低洼之地、或多林木、或生芦荻,草木繁茂蒙蔽遮盖,必须仔细地检覆、搜索,因为这些都是易隐伏兵和jianian细。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那是因为它倚仗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屡次来挑战的,那是企图诱我进击。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以利诱我的用意。 彭老将军也是不住口的与我论兵,众将纷纷而言。 刘节才的兵法的应用明显的高过数人,按他所说又是另一个局面。 仗并不是兵愈多愈好,只要不恃勇轻进,兵众合力就足用,能判明敌情虚实便能而战胜敌人了。无深谋远虑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俘虏。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一定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就难以使用;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使用的。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也深受感动,这些人并未将我置外,看来我在军中到是深得了他们的拥戴了,只是兵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