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步步后退 (第2/3页)
要一雪前耻痛击程启龙部清军”大家纷纷叫好。 徐自民望一眼罗高平郑重道:“政委!请你放心我绝不会让敌军从我容县防地南下!我也绝不会让容县城落入敌军之手!” 有了这份保证罗高平不好再说什么军事上的事他也不想多插嘴那反而会干扰军事主官的决策与指挥。 徐自民站起大声命令:“人民军第17师挥师北上依托大容山阻击法第2军的南下务必迟滞其五天以上;人民军第18师与增援而来的人民军第5师过北流河在南渡镇与容县城那宽阔的田野间打击来犯之程启龙部务必在三日之内击溃之而后再调头西进以增援在大容山阻敌的人民军第17师。” 下完命令后他又重敲桌子道:“此番我们一定要痛击程启龙部而且是正面战场打击让他们尝尝人民军真正实力雷霆打击之后的滋味!”他提醒:“注意!是正面战场对击我军一万余人对战清军八万余人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全体军官起来大声吼道。 清晨程启龙部八万清军从岑溪出下午到达黄江华畔的南渡镇并开始作渡河准备。傍晚他们分三个方向渡黄华江先渡过河的清军一支五千人的先头部队在黄华江西岸上下扫荡人民军的游击部队没有抵抗清军轻易建起几座浮桥他们开始加快渡河步伐。黄昏时分清军渡过大半清军一左一右两个五千人的前锋部队并排向前搜寻前进为本部拓展渡河纵深。晚八时清军的火炮全部运送过河后清军悉数渡河。 在清军渡河前徐自民早已经把1多万人民军在黄华江西岸布置成了一个长1o里的半圆形口袋阵。右翼阵地由人民军第18师负责以马兰村为依托沿着两条长斜坡布置长4里。其中防守马兰村的是人民军第54团马兰村的左边是人民军第53团右边为人民军的第52团。左翼阵地由人民军第5师负责从温岭一直延伸到牛谷长6里依次是人民军的第15团第14团第13团他们已经挖掘好战壕据守。两翼结合部是两师的两个炮兵营及两师的师部直属部队。此外人民军第5师与第18师阵地的背后有当地的民兵组织负责第5师与第18师的后勤工作。 对人民军的这一些布置清军所有知晓但他们自认为自己有八万大军只要过河突击便可稳cao胜券。以前风传人民军是如何如何的厉害连西洋人都被他们打得老鼠见到猫似的。可自这两个月以来他们与人民军的交手却是只见人民军逃窜哪见人民军敢与他们正面对击?人民军无厉害可言!听到探子回报前面有人民军大部队阻击清军士兵们兴奋得呱呱直叫叫嚣着要再次给予人民军颜色看看。 清兵纷嚷着前进可是渡河时部队一片混乱许多清兵失去了自己位置这怎能打仗?领兵的将军好一阵整序还是未能恢复部队秩序这令统帅程启龙十分恼火只得令部队停止下来安营扎寨待明日天亮之后再进攻。 第二天程启龙令清军展开阵形并以扇形接敌的机动抵近人民军的阵线。此时一万新式清军与两万八旗兵在马兰村一带构成整个清军的左翼一万新式清军置后作为预备队这一路是清军的主攻方向。在清军的右翼四万绿营民团构成攻击方阵挺进到掘壕据守的人民军的左翼温岭阵地前。双方都排开架势只是清军黑压压一片人头涌动而人民军阵地一方却眼rou看不到一个人大战即将揭幕。 锣鼓擂动清军的指挥旗舞动左右两路各一个二千人的冲锋方阵开始移动他们慢慢踏步前进待至离人民军阵地一百米时大吼声响开始疯狂跑动。人民军战士沉着冷静他们大多是经过几番血战的老兵自是知道调整心态藐视前面这貌视强大的敌人。等清兵冲至三十米处时一声令下“打”无数子弹飞至清军倒下大片。清兵不怕死的前赴后继也只是白送性命而已十五分钟不到随着清军最后一个硕壮地扛着大旗的士兵依着旗杆缓缓滑下清军的第一轮冲锋就此结束。 程启龙透过单孔望远镜目睹己方兵士如割麦般倒下这时他才真正见识人民军的战力果然不同凡响。他意识到如继续像刚那样进攻不行但他现在还是充满信心因为他还没有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新式清军他相信只要新式清军投入战场上将是另一番景象。 程启龙再一次命令左右两翼组织方阵进攻这一次在清军的左翼有五千新式清军分成八个方阵投入进攻踏着正步前进。在展开第二轮进攻之前清军的火炮先展开了一阵炮击而后师承西洋军事教官的清军自以为是的雄赳赳气昂昂地迈步向前。雪藏已久的人民军两个炮兵营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铺天盖地的炮弹落在清军的进攻方阵中清军便如炸开了窝的蚂蚁倒处乱跑很快便退了下来。清军的第二轮进攻还没有开始又结束了。 程启龙自信的脸上开始流出冷汗他很崇尚西洋人的火器也很崇尚西洋的战术方阵等等他训练出来的两万多新式清军集训完毕后他曾为他们自豪自认为便是与西洋联军对击他们也不会输分毫。但为什么与人民军对击却如泥人一样一推就倒一戳就烂呢? 他不甘心寻思一会儿决定改变战术他令清军分散开来从两侧翼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地进攻。 在他的赌气之下一场残烈的屠杀开始了。几万清军连绵不断地进攻人民军战士打得的手软!心麻!一些人民军士兵还不忍地叫喊:“不要冲了!你们不要冲了!这是在送命啊!”徐自民掏出怀表看看时间战斗已打了五个小时应该差不多了他令炮兵部队炮火延伸炮击清军部队的聚集地另令所有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