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逸史_第八十五章民主之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民主之角 (第2/3页)

据地广西省南宁市市长。人民根据地政务院人民党中央委员会公元1853年11月17日。”

    “祝贺你!潘市长。”成像宣读完任命书后把手中的任命书递向潘文华。

    听到成像副部长宣读的任命书感到很吃惊顾不得多想连忙站起来接过成像副部长手中的任命书神情有点激动。他侧头看了端坐在右侧的林逸主席一眼见其郑重地向自己点了点头心里得到巨大鼓励说:“多谢林逸主席的栽培多谢根据地人民的信任多谢人民党、人民政务院的信任。”

    南宁市必竟不同于湛江市作为人民根据地广西省成立后的府他的地位与责任都不是湛江市这一新兴自由港所能比拟的。

    “南宁市这两年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有些是整个中国、整个根据地的问题比如说难民问题人民思想守旧的问题等等;也有些是南宁市自身独有的问题比如说在目前整个远东中国政治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如果万一生战争南宁地区怎么防御的问题还有南宁市受雇者与雇用者矛盾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及待解决。”

    “南宁市不同于湛江市不管是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还是工作对象都生了变化。湛江市只要对湛江市人民负责而南宁市不仅要对南宁市的人民负责还要对全根据地的人民负责;湛江市的工作可以充分自由放开而南宁市的工作则要严谨负责可控;湛江市是以投资者为服务对象而南宁市是以劳苦大众为服务对象。”

    “我希望你在南宁市市长任上能适当地借用你在湛江市时的民主自由之风吹散腐蚀了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封建浊气领导人民根据地新的文明进步开创中国老百姓思想领域里的新局面。”林逸见潘文华接过任命书后脸露欣喜激动转而神情凝重便对他说了许多。最后不忘鼓励他说:“人民党、人民政务院相信你放开手脚干事业前面没有路开一条路前面没有桥架一座桥。”

    听了林逸主席的一番话潘文华明白前面前进道路曲折他感到自己刚接过的不是一纸任命书而是一副沉甸甸地担子是一份林逸主席与人民党对自己的信任是一份自己对根据地人民的责任。

    “在下才薄识浅得林主席与人民党、人民政务院的信任定当竭尽所能谋福于人民。”潘文华听到林逸主席对自己的期望郑重地说。

    林逸还有其它的公务听了潘文华的一些想法多方鼓励他与他交谈近半个时辰吩咐人民党组织部成像副部长带潘文华去广西省南宁市市府报到后就匆匆离开了。

    以前政务委员会颁布《妇女禁足令》林逸开创专门搞一个会议室让保守和激进两大阵营进行大辩论的先河后人民根据地每每出现新的事情或是推行新的政策都会出现全根据地式的大辩论有的以文字的形式在报刊杂志上署名或署别名辩论有的以语言的形式在街头和巷尾等公共场合当众辩论。这是原广西大学校长周叙担任文化部部长之后所大力提倡的这种大辩论的形式能从一定程度上启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林逸主席对此没有说什么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其实林逸对以文字形式在报刊杂志上进行辩论还是鼎力支持的而对在公共场合当面的辩论却不置可否。后来有许多的政府部门来告状说这种公众场所的辩论既影响交通又影响治安给政府造成极大的管理压力纷纷要求限制性地管理。林逸想了很久觉得这种大辩论还是可控性的好于是同意政务院采取一些措施管理这种公共场合的辩论。

    政务院管理公共场合辩论的措施实施后全根据地的辩论明显减少导致根据地推行的一些新政策的影响力少了其效果也小了。对此林逸又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必竟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大多不认识字报刊杂志的影响力有限啊!”他想。

    林逸曾想再改回来后又想政令朝行夕改如此反复会损害政府的威信遂放弃了此念头准备另辟他途。

    潘文华就任南宁市市长后谨记林逸主席曾对自己在上任前所过的话:“我希望你在南宁市市长任上能适当地借用你在湛江市时的民主自由之风吹散腐蚀了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封建浊气领导人民根据地新的文明进步开创中国老百姓思想领域里的新局面。”为此他想过很多办法觉得还是以前根据地那种公共场合大辩论的形式效果最极他这种想法与林逸主席的不谋而合。

    “政务院有明文规定不能在公共场合进行大辩论又怎么利用这种全民的大辩论的形式呢?”潘文华暗忖“政务院出此限制的初衷是担心影响社会治安与交通问题并不是担心辩论内容本身的影响问题。这就好办了可以像以前林主席曾搞过的开辟一个专门的场合给老百姓辩论啊!”潘文华想到做到马上拟了一份报告给林逸主席。林逸看到潘文华的这份报告很有兴趣。“这个潘文华还真有一套居然想到要搞一个永久的固定的辩论场所而且所选的地方也很不错在南宁市南湖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