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逸史_第一百二十六章潜入信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潜入信宜 (第2/3页)

通道是不可能的了。

    只是出于大局的考虑第6师接到参谋部的命令要求其适机向高州府北部靠拢因为人民军的第5师与第7师已翻越云开大山山脉与云雾大山山脉到达高州府北部地区。如三个师合在一起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完全有能力扭转人民军目前这种被动防御的局面还可转为进攻。如此第6师对于自己辛苦开辟出来的根据地也只能忍痛割爱了。这块以阳春城为中心的小型根据地作为一颗钉子插在敌人交通要道的咽喉处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是物有所值的!第6师的官兵们大可不必为此那么心痛。

    在马波镇休整的第7师与驻于6川的第5师接到参谋部的命令后在第二军军长许仑将军率领下翻越云开大山山脉进入广东信宜县地境。云开大山南北走向绵延横长,奇峰险秀峰林环抱崆崆幽谷百鸟低徊其中峰顶密林深处,连一丝阳光都无法透进,林外却酷热无比。它处于桂粤交界处是广东与广西两省之间的天然屏障不管是从广东进入广西或是从广西进入广东这一座山脉都给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

    南部从广西进入广东最佳之路应是从云开大山山脉南端末尾的合浦县这一平坦地区进入但在与合浦县对面的高州府地区联军部署有重兵因此第5师与第7师只有翻越云开大山山脉一途别无选择。

    山路崎岖有时根本就没有路好在有当地的向导而且人民军也不是第一次翻越云开大山山脉了分成几个部分前进的人民军进展度并不慢而且极其隐蔽。但走到一些险峻之处时时不时地有物件掉下时不时地有一些受惊的马匹落入山谷中还是把人民军战士们的心揪得紧紧的。好在一路上都未有人员伤亡人民军第二军的两个师终于顺利进广东省高州府北面的信宜县境内。

    联军部署于广东高州府北部的部队是合江镇的法第11师与英第15师再往北的信宜县境就没有任何的西洋士兵出现了。联军重点进攻的地方是广东廉州的合浦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利于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而他们部署于合江镇的两个师仅仅是为了保护在合浦地区进攻的联军第二集团与第一集团大部的右翼安全。他们害怕人民军从高州府北部俯冲下来但他们又凭借着桂粤交界的奇峰险峻的云开大山山脉的存在认为人民军大部队不可能翻越此山从高州府北部出现。何况在信宜一带有几千清军防守在更往北一点的罗定州也有地方民团及两千清军绿营的存在如有什么异变能没有任何迹象出现吗?

    刚一进入信宜县的人民军就开始实施严密的保密工作部队尽量晚上行军尽量往偏僻的地方通过在路上遇到的任何人都被部队随军带着一同前进不准离开所经过的村庄镇落人民军都会派出一一个排的士兵看守所有的人只准进不准出。好在这是战争时期这里又是战争前沿地带大部分的老百姓早就逃的逃躲的躲十室九空这样并没有耗费人民军太多的兵力。

    人民军第二军进至离信宜县城三十公里处的径口镇其第5师还前出至离信宜县城二十五公里处的金垌镇。在径口镇许仑将军召集第二军自进入信宜以来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各师师长政委及参谋长都参加了这次军事会议。

    在第二军军部简陋的军事会议室里参加会议的有十二个人清一色的少将军衔。人民军曾经晋升过四个中将他们是人民军总政治部长——陈云山中将、第一军军长鲁万常中将、第二军军长许仑中将、第三军军长古华中将。几年来这四个人一直处于人民军将官中的顶峰他们是人民军所有官兵羡慕的对象他们为自己骄傲确实他们也有骄傲的资本他们中将军衔的获得是与他们的军事才能与军事功绩紧密相关的。后来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林逸不想打内战所以人民军一直没有打什么大战一些将军也就没有立功晋升的机会。三年下来人民军将官名单中少将军衔的军官一大片中将军衔的军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由以前的四个变成了两个。这是因为在前不久的粤西战役中作为南宁防御指挥部副总指挥的第二军军长许仑将军与作为粤西雷州府方向的总指挥第三军军长古华将军指挥不力导致整个粤西人民军的大撤退既丢失大面积的土地又殃及无辜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两个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被人民军政治部军事处分降军衔中将为少将。这样人民军中扛中将军衔的军官硕果仅存第一军军长鲁万常中将与人民军总政治部长陈云山中将了。

    在第二军军事会议室里除了清一色的少将军官外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十二个将军中居然有六个将军是光头。本来夜间召开这个军事会议点着油灯屋里很黑暗的但由于有了这几个光头的存在简陋窄小的会议室里也显得光亮许多。

    现在在人民军军官高层流行剃光头又特别是在将要上前线打战的部队中不仅是军官就连一些士兵们也开始剃光头了。这种剃光头流行的根源是林逸的光头这种流行的“罪魁祸”是林逸本人。为上位者是什么模样下面的人还不有样学样?何况林逸还说出一大通剃光头的种种好处什么夏天洗澡方便什么清爽凉快什么万一受伤了利于包扎等等下面许多的人更是理直气壮地剃光头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人对剃光头很不高兴那就是那些剃了光头的官兵们的老婆或是女友们了。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但还不至于出现像林逸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