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汽车工业 (第2/3页)
身重了就要求有一副结实的底架和坚固的车轮。就这样恶性循环车越来越笨重cao纵越来越困难越来越不实用最后还是什么问题都未能解决。直至“南方重工”汽车研究所采纳林逸的建议使用橡胶轮胎后情况才有所好转时提高到了4o公里/小时。 蒸汽车在慢慢加机器的嘈杂声越来越大里面其它一些坐过这种蒸汽车的人早有经验地掩上双耳。随着度的越来越快车子的振动也越来越大车箱里的人又得用手掩双耳又得用手去抓车沿以平衡左右剧烈摇摆的身子他们脸上都现出十分痛苦的表情。林逸为了在众人面前保持其领导者的风度不能像其它人一样老是摇摆着身子只得用双手死死抓住一处车沿死命保持着身子的端正这样他就只好牺牲自己的双耳了。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开始命令那些官员上车时众人露出那死鱼似的表情而那些不用上车的人则大大地深舒出一口气的原因了他现在也好怀念骑马的滋味啊! 马与车混行的队伍前行三十公里走到前头的蒸汽车突然停了下来后面的无论是马车还是蒸汽车也都跟着停了下来。马车只要勒勒马头大喊一声“吁——”即可停止而蒸汽车则不然了它的停止要艰难许多由于队伍相间而行而相间的距离并不远有好几辆蒸汽车骤然刹车收止不住笨重的车身一直往前冲要么撞坏了前面已停止下来的蒸汽车要么撞向了山路左侧的山脚根还有一辆蒸汽车更过分居然往山路右侧的深渊沟涧冲去吓得所有的人大惊失色大喊大叫。幸好车不快车上的人都及时跳了下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怎么停了下?”林逸倍受煎熬疑惑问道。 “林主席!车子要加煤加水了!”坐在他旁边的司机恭敬回答道。司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好司机以前赶马车是一把好手后来学习驾驶这种蒸汽车现在已有两年的车龄了。平常他开车倒也轻松自如不过他开的都是货车很少拉人那倒不是他不想拉人而是没有人愿意坐这种蒸汽车。今天不得了他不仅拉人了而且拉的还是人民根据地的高官他一直紧张得全身都在颤抖。 “哦!要加油了啊!”林逸恍然道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忙又打断别人的思绪道:“大家都下车休息一下吧!” “加油?不是加水加煤吗?”司机听到林逸的话好生疑惑暗想。车上的人听说可以下车活动一下兴奋得想哭早乱哄哄的了哪还能计较林逸说漏了什么? 车子加满水添好煤后车下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想上来他们故意装作没看见林逸一样在车子的四周活动着筋骨。林逸苦笑他也不想做得太过分准备让他们多休息一下自己则爬上车重坐回座位上。 “长官好!”加满水添好煤在等候的司机见林逸上来紧张而拘谨地招呼道。 “师父你好!”林逸面带微笑礼貌地回应“师父辛苦了!” 司机受宠若惊忙应道:“不辛苦不辛苦!长官辛苦了!” 林逸移挪身子安坐好后闲着无事拉家常道:“师父贵姓?贵庚几何啊?” “小人免贵姓杨今年四十有二了!”司机态度依然恭敬道。 “哦!原来是杨师父啊!杨师父开了几年车了?”林逸随意问道。 “有两年了!”杨司机简单回答道他心里多少有点骄傲自得。 林逸认真看了一眼杨司机道:“开车辛苦吗?” “辛苦啊!”饱受个中酸甜苦辣的杨司机感叹万千道“不仅辛苦而且还要遭受别人的嘲笑!” “此话怎讲?”林逸不解问道。 “开这种蒸汽车不仅要日晒雨淋热天坐在锅炉边没人能忍受刮风天车尾的浓烟还会把人熏得喘不过气来。而且当汽车与马车并行时我们常常还会遭受到马车夫抽打过来的皮鞭受尽他们的污辱与嘲笑他们认为我们抢了他们许多的生意。”杨司机情绪低落道。 这蒸汽车坐得难受是肯定的但林逸未想到驾驶这蒸汽车的司机居然还要遭受精神折磨人格污辱。他同情道:“这车好使吗?” “唉!”杨司机一声长叹道“别提了!这蒸汽车体形笨重cao作不便不仅自身需背负许多的煤与水而且沿途还需设置许多的加煤加水站。不仅如此这车还特别容易坏我们汽车司机必须还得是一个优秀的机械修理工不然没人敢开这种车出远门。在许多场合下我们不得不‘从汽车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铁匠那儿去修车!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困难呢!如下雨天车上遮盖不严道路泥泞不安全;严寒天烧水难易熄灭行驶度慢等等。” 林逸越听越沉默心里暗自感叹:“这汽车的展何其艰难?后世汽车风风雨雨经过一百多年的展才有了后面美观、大方、快捷的汽车。后世历史上1765年英国人瓦特明蒸汽机许多明家纷纷开始把瓦特的明应用到‘自走式车辆’的设计中;法国人居尼奥于1769年制成世界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艾提力-雷诺在18oo年制造出内部燃烧的动机称之为内燃机;1825年英国公爵嘉内制成了第一辆蒸汽公共汽车。这之前的汽车历史都是蒸汽车时代直到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明对进入汽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进行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循环的原理和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苯茨制造出第一辆汽油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止这之后汽车才进入真正意义的汽车时代。现在根据地的汽车展才三年的时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达到这种真正意义的汽车时代啊?” “我早已给出‘南方重工’汽车研究所内燃动机的图样这比后世历史提早了三十多年。听说研究所的人做出了样机就不知为什么他们迟迟未能投入实用中?可能还是基础工业太薄弱吧!还得加大科研与生产的资金的投入啊!”林逸陷入沉思中。 杨司机见林逸好长一段时间未出声他也停下话音不敢打断他的思绪。 一会儿后林逸恍过神安慰并憧憬道:“这种望车莫及谈车变色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