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章军事会议 (第2/3页)
谋部部长)、周炳坤(总后勤部部长)、朱达(军情部部长)、龚敏(第一军军政委)、彭辽(第二军军参谋长)、雷明(第三军军政委)、许奂(第四军军长)、左思明(第四军军政委)、胡野林(第五军军长)、徐自民(第五军军参谋长)、陈辞(第八军军长)、朱昊(第八军军参谋长)、周宁涛(第九军军长)、施南宽(第九军军政委)、孙大雄(51特种部队司令)十五人由少将晋升为中将军衔并授予银虎勋章。 许都(第七军军长)等二十五人晋升为少将军衔并分别授予银虎与铜虎勋章。 王光良(第6师师长)、胡光翼(第7师师长)、薛青(第8师师长)、杨诚志(第17师师长)等三十位将领分别授予银虎与铜虎勋章。 还有人数多达三百人的基层优秀指战员及作战英雄分别被晋升或被授予各种不同的金豹、银豹、铜豹勋章。 军事工作会议的第二天上午由总政治部的王学范部长作了名为《前进时代》的向全国进军的政治动员报告。 下午人民军总参谋部部长吴命陵分析国际国内军事形势并作了《人民军军队编制改革》的报告。报告建议撤消原来的南方集团军、北方集团军、东方集团军、边防集团军四个集团的司令部与建制重新组建新的军事集团;建议取消人民军根据地所有的预备役师建制;建议以预备役师为基干组建第十军与第十一军两个新的人民军常规军;建议成立人民根据地政务院领导下的国防部所有地方后备部队由人民军总后勤部转交国防部负责今后地方预备役部队最大编制为团级。 第三天上午经过讨论、建议、修改、投票最后以极大多数的赞成票数通过了吴命陵昨天下午所作的《人民军军队编制改革》的工作报告。 下午林逸宣布以钦州预备役师1师、桂林预备役师、柳州预备役师、灵山预备役师四个预备役师为基干组建人民军第十军;以攀枝花预备役师、贵阳预备役师、昆明预备役师、南宁预备役2师四个预备役师为基干组建人民军第十一军;钦州预备役2师转为海军6基部队。至此人民军一线作战部队彻底告别了常规部队与预备役部队混杂的局面。 同时林逸还宣布人民军51特种部队由团级单位升格为师级单位所有编制与特种兵人员的补充由总参谋部完成。 接下来是重头戏将要宣布组建新的集团军及集团军司令部组成*人员名单。林逸站起来郑重宣布:人民军一线作战部队统归三个集团军司令部和一个特种部队司令部领导它们分别是人民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部、第二集团军司令部、第三集团军司令部及51特种部队司令部。 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 司令——古华政委——雷明副司令——许奂 参谋长——朱昊 第一军:军长杨元典(原第一师师长)政委成名(原第三师师政委)参谋长段开(原第三师长)。 第二军:军长胡光翼(原第七师师长)政委杨莘(林逸第一任军务秘书)参谋长张军(原第1o师师长)。 第三军:军长潘攀(原第11师师长)政委黄凡岗(原第9师政委)参谋长孙虑意(原第5参谋长)。 第四军:军长任新(原第四军参谋长)政委左思明(未变)参谋长高燕平(原第四军副军长)。 第二集团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第八军。 司令——古华政委——龚敏副司令——孙定军参谋长——徐自民。 第五军:军长胡光翼(原第七师师长)政委罗高平(未变)参谋长陈导敏(原第12师参谋长)。 第六军:军长伍凯则(未变)政委金涛(未变)参谋长谭恒(未变)。 第七军:军长石候明(原第12师师长)政委谷展华(原第26师政委)参谋长向阳厚(原第27师参谋长)。 第八军:军长陈辞(未变)政委程志光(未变)参谋长李冰河(原第3o师参谋长)。 第三集团军:下辖第九军、第十军、第十一军、第十二军。 司令——鲁万常政委——施南宽(原第九军政委)副司令——许都参谋长——彭辽。 第九军:军长周宁涛(未变)政委高宏明(南宁政治学院副院长)参谋长孙山义(原第9师参谋长)。 第十军:军长杨诚志(原第17师师长)政委郭昂(第二军副军长)参谋长顾勇(原8师师长)。 第十一军:军长薛青(原第8师师长)政委刘存放(原第33师政委)参谋长蒋志坤(原第2o师参谋长) 第十二军:军长朱宜松。 听到林逸从头到尾一一报出各个职位上人的名字许多人乍惊乍 喜先忧后喜各人表情不一既有兴高采烈欣喜若狂也有无所谓嫉妒要命! 这份长长的职务人员名单既是对将领们指挥作战的肯定与奖赏也是人民军改革与展的需要。在这份名单中细心的人现有几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将领均调离了自己原来的部队;第二军与第三军此次被提升的将领最多;军职与能力相匹配而不与军衔相匹配;职务的升迁不讲资历不讲年龄不讲关系不讲过去唯才是用。 而这里面最大的疑惑还是第三集团军的组成人民军根本还没有组建第十二军怎么就把它划归为第三集团军中了呢?第十二军还没有一兵一卒一枪一弹怎么就任命朱宜松为军长了呢? 听到林逸报出朱宜松为第十二军军长时会场上的将军们均愣然随即全场爆出震天的哄堂大笑。朱宜松由喜变尴尬他成了历史上最具真正意义的光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