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逸史_第二百一十九章追踪而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追踪而至 (第1/3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追踪而至

    6川防线被突破的消息就若平地一声惊雷炸得众将领目瞪口呆现在再讨论什么怎么打破僵局破除困境的问题已无任何意义倒是怎么摆脱与敌之纠缠安全撤退成了当务之急。

    林逸大步走到军事地图前沉思片刻果断命令:“北部6川的第8师守住大桥镇以掩护博白一带的第二军撤退;中部的第36师守住松旺镇以掩护松旺一线的第九军撤退;第32师守住东平镇以掩护东平镇一线的第八军撤退;南部的第12师守住公馆镇以掩护第三军及南方集团军总部撤退;沿海的第28师守住北海城以防联军海军6战师的登陆五个师务必坚守一天一夜之后可以自行选择突围、撤退、死战、投降等方式命令下达至师一级即可!”

    他停顿片晌转背身死死地盯着地图又命令:“各军撤退按如下路线执行:北部的第二军从博白撤退退至福绵镇、樟木镇、双凤镇、平睦镇一线;中部的第九军从松旺镇一带撤退退至平睦镇、浦北城一线;第八军从东平一线撤退退至浦北城、武利镇、伯劳镇一线;南部的第三军从常乐一线撤退退至伯劳镇、钦州城一线;南方集团军总部及军委各部门撤至钦州城背后的小董镇;沿海的第27师、第26师撤退至钦州城各部依托六万大山山脉与众多河网重新建立郁林——钦州防线。”他思路清晰下达完命令后转回身盯着众将领声色俱厉道:“钦州至郁林州防线是我人民军的第三线防线也是最后一条防线我们已退无可退各部务必坚守誓与阵地共存亡。”

    各将领得令纷纷下去传达命令或是布置各种撤退任务他们离开时那“世界末日来临”般的惊慌与绝望表情与林逸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镇静自若的表情形成鲜明地相比。

    待会议大厅走下仅剩林逸一人时他走至窗户旁凝视外面还在沥沥下着的大雨悲哀长叹一声:“终于还是用上它了!”

    他现在心中感受五味俱全有无可奈何之感也有如释重负之味还有一丝丝欣喜之意。

    连日来的暴雨就像上天施放的烟雾弹迷惑了人民军的视线而敌军刻意的减弱攻势则麻痹了人民军的神经暗地里在信宜的清军程矞采部借着连日的暴雨合着部分联军从一条清军花费大半年偷偷开凿出的山道翻越云开大山绕过人民军在6川依云开大山而建的防线出现在了人民军第8师的背后。第8师前有联军后有清军腹背受敌抵抗两个小时后被迫撤退至6川城南面的大桥镇。

    清军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开辟出新的翻越云开大山的山路并能轻易击溃人民军第8师的防线这其中有天气的原因有清军处心积虑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另一支防守6川的部队——人民军第5师时不时地被调离防线北上增援容县的徐自民部的缘故。人民军第5师的调离致使人民军疏忽了对云开大山其它险峰绝径的防范也严重削弱了人民军在6川的防御力量。

    此番偷越过云开大山的清军有一万人再加上联军一个师总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人民军第8师退守大桥镇后从正面进攻的五万清军及一万联军占领6川城与偷越的部队顺利会合他们不作丝毫停留从北部以泰山压顶之势力压下来冲击人民军第二军在博白至松旺的防线。此时撤退至大桥镇的人民军第8师挡住几万敌军的南下之路便显得至关重要了。第8师接到命令务必坚守一天一夜尽可能多地为各部的撤退争取时间。

    大桥镇距6川城不到二十里周围是高大的山岭处于云开大山中一条南下出海的驿道从镇中穿过镇东有一条河流过此处是敌军南下以攻人民军第二军防地的必经之道是联军中部兵团大规模翻越云开大山西进的必经之路也是第8师掩护人民军南方集团军西撤的必争之地人民军与敌军在这里展开了生与死的搏斗

    下午一万清军先出现在大桥镇北面五里处他们与南撤的人民军第8师前后仅相隔了两个小时。上午第8师背部出现大股敌军新任第8师师长的薛青敏锐地意识到不仅是6川的防御阵地被击穿了而且人民军整个的合浦——博白防线也完蛋了第8师死守于此并不能阻挡敌军的南下反而会有被敌军团团包围全军覆没的可能真正能有效阻挡敌军南下能为整个南方集团军争取更多时间的地方不是开阔的6川城而应是依山而建以锁喉的大桥镇。于是他在背部敌军尚未合围上来之时便主动命令第8师放弃阵地迅撤退。

    而第8师主动的战略撤退却被清军误认为是人民军的怯弱与不堪一击。五千新式清军在火炮的掩护下向第8师阵地全线扑来清军士兵十分猖狂不可一世踏着正步组成方阵大步向前听着号令一排一排地放着枪仅十多分钟便前进了几百米。清新式军队师袭西洋教官采用的是典型的方阵队列攻击方式这种进攻阵式在西洋人与人民军多次的对击后西洋人吃尽了苦头他们自己都早已不用了。

    抓紧先期后撤的两个小时人民军第8师依托山地有利地型构建了简易的防御阵地山头上看不见一个人影清军几个前进方阵进入人民军步枪射程后战士们还没有听到上面出开枪射击的命令他们很奇怪但他们还是屏住呼吸眼死盯着前方越来越近的清军。

    此时的人民军第8师师长薛青站在山头最高处端着望远镜异常冷静的观察着清军整个兵力的调配眼前这五千端着前膛线枪的新式清军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