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叙州府战役一 (第1/3页)
第一百零三章 叙州府战役(一) 许奂接到人民军参谋部的命令有点兴奋:“终于动手了!”他那仍显幼稚的脸蛋踌躇满志意气风。作为人民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人民军第四军军长他可谓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啊! 起初林逸把他提拔到这个位置上来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在人民军内部引起很大的争议。许奂作为一个军校学员在公开性的议题辩论中被林逸主席所赏识而带在身边言行身教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被像射火箭般地提升为少将军衔、掌一方军事大权成为人民军中几大地方要员之一“真是上帝的宠儿啊!”人们感慨。尽管许多人对他的被提升有诸多异议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但许奂用严谨的治军、创新的理念、辉煌的战绩回击那些怀疑目光加上每个人都知道他是林逸主席眼前的红人军中另一个威名赫赫的常胜将军——许仑中将的亲弟弟所以一些人眼红归眼红不服气归不服气但这种对他的贬性的议论还是慢慢消失了。 陈辞少将受人民军参谋部的委托亲往攀枝花地区人民军第四军军部传达人民军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他宣布完军委任命并热烈祝贺许奂将军荣升为四川作战指挥部总指挥后把他拉到一边说:“许军长这次本不是我来传达军委命令的是林逸主席特别指示参谋部临时更改人选特意指定我前来的。在我临出前林逸主席要我传达几句话给你:根据地其它地方都可能是守四川南部一定要是攻;根据地其它地方都可能失守但四川南部特别是攀枝花地区一定不能失;根据地其它地方都可能失败但四川南部一定要胜利。林逸主席知道你怕热他特意叫人做了一部折叠的骨扇送给你希望你能乘风除热般凉快奠定川南局面。”陈辞少将顺手从自己的公文包中拿出一把精致别雅的骨扇递给许奂。 许奂声音哽咽接过骨扇感慨万千眼前浮现出一幕幕跟在林逸主席身边受教的情景。他轻轻展开扇叶“许然予奂精彩绝仑”八个龙飞凤舞的狂草跃于扇叶上。“林逸主席很少送东西给别人更别说提字了。”看到这珍贵的礼物陈辞少将有点羡慕地说“这是林逸主席对你的期望: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做出精彩的事业来。这几个字里有你的名字也有你哥的名字林主席的意思是希望你们兄弟俩齐头并进相映生辉。” 许奂看着那几个大字千般知味涌上心头对林逸主席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陈将军请你转告林主席学生许奂定不负所托努力开创川南新局面。” 许奂今年二十刚出头林逸考虑他年纪轻轻担此大任可能因为经验的欠缺、性情的冲动在小细节上误了大事特意给他配备两位性格谨慎作风稳重的助手。一位是第四军政委——三十五岁的左思明少将;一位是第四军参谋长——三十二岁的任新少将。 以第四军为基干组建四川临时作战指挥部后川南的人民军完成对清廷四川叙州府的进攻准备工作仅用了五天的时间。许奂把四川作战指挥部的进攻方案让陈辞少将带回给人民军参谋部一份后也给驻贵州府的人民军第一军送去一份以期求得与第一军的战略配合。 十天后人民军参谋部同意四川作战指挥部与贵州作战指挥部的军事行动方案。两指挥部在相互协调后于公元1855年4月13日同时出作对川作战命令。 许奂命令:驻守昭觉的第四军第13师跨过西溪河向北直上攻下屏山县后等候其它师的到来;驻守西昌的第四军第14师沿越西河上溯至普雄镇再西折攻下马边厅后向第13师靠拢;驻守雷波县的第四军第15师渡过金沙江向东攻下高县等候第一军兄弟部队的到来一起完成对叙州府的进攻势态。许奂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与第一军的部队相互配合待攻下四川的永宁州和叙州府后两军再度向北重兵威胁四川的经济、军事重镇——重庆府。 第四军驻于盐边厅的第16师并未参与这次北上进攻的计划。许奂为了确保攀枝花重工业基地安全把布于西面的第16师向西北方向移动计划进入彝藏少数民族地区攻下盐源县以防护攀枝花西北方向顽固的彝藏少数民族反动分子的搔扰。自从人民军在1852年进入川南后由于川南彝藏少数民族土司、领的顽固愚弄少数民族百姓对所有反对他们的少数民族百姓进行疯狂的报复人民军政治部与地方政府的行政工作人员依照人民根据地的民族政策努力亲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并未取得什么效果。那些进入少数民族区域开展工作的政工干部常常要么被赶出来要么被多方羞辱要么被残酷折磨更有甚者有的干部还被土司的兵丁残忍杀害。这些反动的顽固分子还经常结团下山打劫抢掠商队和人民军的运输部队呢! 对此许奂曾几次主张采用高压政策完全清剿这些讨厌的“苍蝇”可第四军的政委左思明从全民族团结的愿望出一直极力反对这种对少数民族平民百姓进行血腥镇压的政策。 这种对部分少数民族顽固分子的靖绥政策现在终于尝到了后果在根据地形势极其严峻兵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居然重重地被他们拖住了人民军一个师的兵力于此而无法动弹。许奂对此相当恼火指示对进入盐源县的第16师:对所有胆敢反抗的敌对势力不管是什么人一律杀无赦!对所有不执行人民根据地政策的人不分清红皂白一律收监关押!他的这个指示未敢拿到四川作战指挥部去讨论他是在召开四川作战指挥部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后第16师师长关隆民临回部队时他私下给的指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