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星_二十四章黑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四章黑幕 (第2/3页)

组织部长这个位子一般都当不了太久就会被提拔。所以,新部长往往对本地干部的情况不熟,市委书记又只注意市直机关和县区一把手的配备,对副职,都是由组织干部处拿方案,副部长把关,经部长认可后交书记办公室讨论,最后由市委常委会通过。所以,许昌平在任干部科长和副部长期间有很大的人事权,这个人又生性贪婪,他在组织部的时候,买官卖官的事情没少干过,时间久了,手上也就囤积了一批不义之财。”林正祥娓娓道来。

    “他弄了那么多的钱,就没人告发他?”有些同志不解。

    “这你们就不清楚了。事实上,买官卖官这种事情看起来风险很大,实际上安全系数比起其它的**行为要高许多。首先,行贿者本身绝对不会告发,谁也不会告诉人家自己的官是拿钱买的。另外,许昌平这个人也有点小聪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他受贿有五不收:第一,事情办不成的不收;第二,有第三人在场不收;第三,有比他大的领导打过招呼的不收;第四,行贿者不具备一定政绩的不收;第五,行贿者本身有贪污**情节曾经被人告发过的不收。他本身就是管干部的干部,对全市大大小小的干部十分了解,哪些人的钱能拿,哪些人的钱不能拿,他心里可是一本帐。当然啦,也不是没人告他,但最后查无实据,最后不了了之。再说了,他收钱又不是一个人花,也是要上下打点的嘛。所以,这些年,许昌平虽然坐在风口狼尖上,却能够稳做钓鱼台,而且平步青云。如果不是你们注意到了他,一步步把他逼上了绝路,搞不好,许昌平现在已经是S市的市委书记了。”

    “就凭他许昌平一个人,几年的功夫能受贿上千万?”林清雅感觉难以置信。

    “清雅同志问在了点子上。凭许昌平一个人的资产当然不够,这就要扯上本案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了。”林正祥笑着望了望大家?

    “谈新权?”林清雅脱口而出。

    “不错,正是他。”林正祥的话让林清雅心里猛地一惊。自从她和蓝煜星两人开始怀疑谈新权以来,其它他们也一直在否决这种怀疑。即便是林清雅,她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像谈新权这样威望极高官声极好的干部倒下来。像他这样的干部都**了,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林清雅心里凉透了。

    “不过,说老实话,谈新权和许昌平还是不同的。据我们了解,这个人的的确确像清雅同志前期跟我们介绍的一样,能干,有魄力,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多年来,他的生活一直非常俭仆,他的犯罪动机,我们至今仍没有调查清楚。但是,事实却是明摆着的。”

    “林头儿,快点说。”田海龙有点着急。

    “好,我接着说第三点,就是谈新权的问题。谈新权担任市委书记以后,在经济工作上抓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是发起国有企业改革,第二件是发动机关干部创业,第三件是开展招商引资,第四件是加快城市建设。从后来结果看,他的这几个动作对P县的经济发展的确是起到了一些作用,P县有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谈新权功不可没。但是,他的前两个动作最直接的结果却是催生了一个经济上巨无霸,也就是P县犯罪集团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玉纶集团。”

    说到这里,林正祥顿了一顿,喝了口水,接着说:“玉纶集团前期净资产的收购资金是两千万,这两千万是钱大富用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从上海搞来的,但钱大富前期的收购本金加上他的运作费用,怎么也得八百万到一千万,这笔钱钱大富没有,光凭许昌平一个人放血也是不够的。所以,当时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一个干部在岗、离岗创业的政策,政策最富有含金量的一条就是机关单位要对离岗创业或在岗创业的人员给予资金扶持,钱从单位借,三年之内本息付清。具体的拆借标准是,县级领导五十万,正科级二十万,副科级十万,副科级以下干部五万。当时,孙继尧、吴伟安等六七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都从县财政拿了五十万元的借款,并且注册了公司。一年以后,这事情被公开报道,引起了多方的批评,P县县委县政府也适时调整了政策,大家又把借款给还上了。但是,这笔钱在这一年之中却发挥了作用,被转到了钱大富的手上,实施了上海的收购计划。”

    “原来是这样。”林清雅终于解开了一个疑团,但是,另外一个疑团又产生了:“既然后来许昌平可以从银行贷款上千万,为什么他们不直接从银行贷款,偏偏要搞得这么复杂呢?”

    “问得好。我们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想通这个问题。”林正祥对林清雅是越来越欣赏了:“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两个字,风险。我们后来分析,玉纶集团的创业,除了许昌平付出了大量的资金并且承担了一定风险之外,其他的人,包括谈新权在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风险,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许昌平用县财政作担保,贷款一千万,只有短短的几天,而且是暂解玉纶集团的燃眉之急,他们有绝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