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三章稠缪 (第1/3页)
二十三章 稠缪 熟悉大海的人都知道,平静的海面下,往往会潜伏着一股波涛汹涌的暗流,而且,这股暗流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在海面上掀起惊涛骇狼,这,就是当前S市局势的最佳写照。 距离林清雅回到S市,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江北平原已是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一派生机盎然。这一个月,林清雅在S市纪委忙得不亦乐乎。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忙着整治S市的投资环境。 这是新任市委书记耿义波和市长谈新权的共识。S市经济要发展,可以走原来P县的路子,加快经济外向化和民营化的进程,让招商引资和民间创业两翼齐飞。在两个人的推动下,全市学P县已经在S市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 两个人认为,加快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首先要解决好的就是S市本身的内部问题。这个老牌的工业城市,各种各样的机构太多,大学都习惯于吃皇粮保饭碗,习惯于通过收费、摊派、罚款充实单位的小金库,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所以,各种各样的收费、摊派、罚款多如牛毛,企业和广大个体工商户苦不堪言。 林清雅领导的纪委,现在就是在市委的领导下,对“三乱”行为进行彻底整治。短短的一个月之内,被取消的收费和变相收费项目有数百项之多,清查大小单位的小金库上百个,没收资金数亿元,一时间,S市市政府的钱袋快速鼓了起来,很有些当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的意味。不过,市委在行动的时候放出了口风,只以整治环境为目的,不以整治人为目的,对没有重大贪污受贿行为的个人,只要诚实向组织坦白的,一律从宽处理,否则,严惩不怠。这样的政策,在经过初期正反两方面的示范之后,居然收到了奇效,在这次行动中,虽然有大大小小数十名党政干部被执行了党政纪处分,却只追究极少数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就是这极少数,还是作为初期顽固不化的典型来对待处理的,是杀来给猴看的鸡。而“三乱”行为也的的确确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企业经营者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对市委市政府的行动莫不拍手称快。 对市委、市政府的行动,机关工作人员也在议论纷纷。其实,这样的事情做起来似乎挺容易,为什么以前没有做或是做不成,而现在的两位主要领导就敢做而且能做成呢?最后,大家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两位领导,自己坐得正,所以才能走得直。 新任市委书记耿义波不用说,他刚刚来S市,还没有和S市的这些官僚们建立什么联系,就算他从前有什么,大家也不知道;年后在人代会上由代市长被选为市长的谈新权却是清名在外,无人不知,他可是S市最大的清官。廉则正,正则威,如果是以前的许市长,拿人家的手软,小辫子被人抓在手里,行起事来岂能如此理直气壮? 同时,大家也在议论另一个话题。谈新权以五十六岁高龄,从人大杀回市政府,本以为是个过渡,等耿义波熟悉情况以后他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新年过后省里肯定要变动,没想到这老头枯枝发新芽,居然越干越来劲,和耿义波两人,配合得如鱼得水,看这形势,搞不好今年年底耿义波在S市镀了一层金,就能带着改变S市面貌的政绩提拔到省委了呢,那时候,谈新权原地提拔为市委书记再发挥两年余热也不是不可能。 人一旦引起大家的注目,他的过去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注目。悄无声息之中,谈新权在河西村和P县的事迹开始被人交口传颂,一时间,很多刚进机关的年轻人热血沸腾。清官同样有前途,当官当如谈新权,这样的价值观也开始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的选择。只有一些机关里的老人对此笑而不语,他们心中有数:像谈新权这样的情况,是万中无一的特例,可遇不可求,学是学不来的。 每日里忙忙碌碌的林清雅心里却是焦急万分。眼看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蓝煜星至今下落不明,不知是死是活。十三室来的一帮人究竟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林清雅心里也不清楚,就连田海龙也在等消息。因为,事先林正祥交待得很清楚,这次行动,保密是第一位的,包括把田海龙安在林清雅身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最多只能让对方知道,他是林清雅的保镖,绝不能让对方知道他还是十三室的人,否则,一切的计划就落空了,最起码被对方控制的蓝煜星、李强等三人的性命就保不住了。想到自己万一露出一点马脚,就可能连累蓝煜星死于非命,林清雅自然是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只有无可奈何地等着。 这一天,林清雅接到市委办公室的通知,市委书记耿义波,市长谈新权,将带领一百二十人的党政代表团到临近的L省的三个市参观学习,市四套班子领导,各留一个人在家值班,其余的人都得参加,此外,还有一部分党政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下属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