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贤凄_第十四章陷入窘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陷入窘境 (第2/5页)

卫轻易地不会出动!再说了,也不过才是千人,朝廷不会将这些放眼里。我那几位皇兄,是只会不屑一顾!他们看上,都是一些手握重兵将军,哪一个,不是二十万以上大军?”

    “能不被他们觊觎是好。咱们量低调些,小心些吧。总还是要防着别人安插这里耳目。”

    “嗯。有些人,咱们确是不得不防!”

    静依这边与元熙说着话,便见离他们近几人搏斗时,有人胳膊便挂了伤!那受伤之人却是连哼都不哼一声,手上攻击对方动作也未见停歇,可见他们是已经适应了这样训练方式!

    静依皱眉道:“这墨卫可有配备军医?”

    “自然是有!你放心!这每百人之中,便至少有三到五名是军医。”

    “这军医也要经过这样训练?”

    “自然,不过因为他们是军医,所以训练时间相对而言比较短,训练要求也不是特别地高。”

    静依这才点了点头“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配了疗伤药?”

    “每个人身上都有。我现就是盼着晴天能早日回来,我打算再给这墨卫每个人身上配上几种毒药、迷药之类。当然,还要配备一些能解普通毒解药。”

    “这些东西对晴天哥哥来说不难,不过,这药理之事,我也还是懂些,配制一些常用外伤药和一些解毒药,便由我来就成了。晴天哥哥只要专心为你墨卫配制一些毒药就是。”

    元熙微微皱了眉“这样话,你不是会很辛苦?”

    “不会!我会列个单子,先让下人们去采买,然后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就是了!我不必亲自做。”

    “那便好!”二人看了一会儿他们训练,天色已是不早了。二人又骑上马,出了林子,又翻过了山坡,来到了马车停驻地方。

    两日后,付无双便带人上门了。

    “王妃,您瞧。这里总共是有三十多箱旧棉衣,臣妾都已经一一看过了。都能穿,而且都做了标识,臣妾也都是一一记录册了。”

    静依随意地看了几件棉衣“不错!付jiejie办事还真是效率高呢!”

    付无双低头道:“臣妾府中还有一些,下人们正整理。而且还不停地有夫人送了旧衣来。这箱子只怕是不够用。您看,这些?”

    “放心吧,我待会儿便会出府去华阳山脚下。那里我与慧清大师约好了,昨儿便开始施粥了。今儿正好过去看看,顺便将这些旧衣物也给他们带过去。下午,我便命人将空箱子给你送过去。”

    “如此甚好!”静依用过午膳,便命人将箱子整理好,全部装上马车,向华阳山脚下驶去。

    到了粥棚不远处,马车便停下了。

    静依下了马车,四处看了看“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

    司画道:“启禀王妃,这些就是自封城辖下平秋县还有其它几个县来。听说是因为大旱,庄稼收成不好,所以才会如此。”

    “王爷可知道了?”

    “回王妃,王爷已经知道了。”

    “这些难民什么时候到封城?”

    “昨天还没有这么多,今天比昨天差不多多了一倍!”

    静依皱了眉“不过才一夜,就多了一倍?”她转头吩咐道:“何嬷嬷,你与海棠负责发放女人和小孩子衣服。初一,你找两名护卫负责发放男子衣服。千万莫要乱!”

    “是!”众人应了,便将箱子一一卸下,原地打开,分成了男女两队,让百姓们上前来领衣物。

    静依到了粥棚前,看到前面排了长长队,仔细看了看大锅里正熬着粥,又看了一旁两只大木桶中,所剩无几粥。木桶旁边各站了一名小厮为百姓们盛粥。

    “你们一天,熬几锅粥?”

    “回王妃话,这是今儿第五锅了。”

    “一锅下多少米?”

    “回王妃,就用这碗,一锅下二十碗米。”那熬粥师父指着锅沿儿前一只空碗着。

    静依点了点头,又亲自拿勺子锅里搅了搅“还行!以后再熬时,便多加两碗米吧。这样,百姓们喝了,才能御寒解饥。”

    “是,王妃。”

    “再架一口锅吧。这样一些。也免得让百姓们这样苦等着。”

    “是,王妃。”

    静依说完,看向了对面不远处华阳寺粥棚,便走了过去。“阿弥陀佛!小师父,慧清大师没来吗?”

    “贫僧见过王妃!师父今日上午来过,用过午膳便回去了。”

    “多谢小师父了。敢问小师父,明日慧清大师可还会来?”

    “这个,贫僧也不知道。以往施粥时,若是无事,师父他老人家都会来。”

    “如此,多谢了!”静依说完,便转身走向了那山脚下三五成群一些百姓们。

    “这位大婶,你们是哪个县?”

    那位刚刚领了一件旧棉衣妇人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个贵人,不知该如何开口。柳杏儿斥道:“大胆!王妃殿下问你话呢,为何不回?”

    静依轻斥道:“柳杏儿!莫要惊吓到了百姓。”

    那位妇人一听说是王妃,便立刻跪下道:“王妃殿下!好人呐!您真是活菩萨呀!”

    静依亲手将她扶了起来“大婶不必多礼。您是哪个县?”

    “小是平秋县。那里今年大旱,收成太差,小一家五口人,实是没法了!所以就带了孩子一起出来,看能不能找条活路?”

    “一家五口?”

    “哦!”那名妇人连忙将自己身边一位小女孩儿拉过来道:“这是民妇小女儿!民妇当家带着两名儿子前面排队领粥呢!”

    那妇人边说边指向了平王府粥棚前一位汉子道。

    “那你们以后做何打算?”

    “还能如何?只想着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差事做?也好过这样整日靠这些粥度日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