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中蒙边界 (第4/5页)
:“难道他真是中国派来的特工?” 布尔坚科摇摇头“光凭这些,还很难判断。另外,此人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还会驾驶汽车,否则,他不会自不量力地去摆弄我们的吉普。” 马卡罗夫点头道:“看来此人来历不俗啊!”两人正在屋中分析呢,突然,一个卫兵跑进来,报告道:“那个中国人醒过来了。” 马卡罗夫和布尔坚科听闻,立即赶了过去。这时,那个中国人已经苏醒过来,不过,看上去依然很虚弱。那人看见马卡罗夫,一改昨天的态度,首先开口了,还是一口流利的俄语:“请给我吃的。” 这个中国人态度的转变,让马卡罗夫和布尔坚科都有些诧异,他俩不禁互相对视了一眼。 马卡罗夫命人拿来两大块面包,还有一碗牛rou汤。那人真是饿坏了,一阵风卷残云,将两大块面包和牛rou汤全塞进了肚里。吃饱喝足后,那人往床上一靠,平静地说:“你们想知道什么,就问吧!” 布尔坚科厉声问道:“姓名?” “李国文。” “年龄?” “十九岁。” “在中国,你是什么身份?” “知青。” “知青?”布尔坚科显然对知青还不甚了解。 “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知道吗?”那个叫李国文的年轻人解释道。 布尔坚科似乎想起了什么,因为工作关系,他平时是很关注中国动向的,他曾在克格勃内部订阅的中国报纸上看过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文章。他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和你一起的那个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李国文忽然一怔,随即反问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死了?” 布尔坚科点点头“是的,他已经死了,算你命大。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李国文听到同伴死讯后,两滴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过了好一会儿,就在布尔坚科要失去耐心的时候,李国文又睁开了眼睛,回答道:“他叫王军。” “他也是知青?” “是的,和我一样,都是从北京到内蒙上山下乡的知青。” “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布尔坚科追问。 “嗯,是的!事已至此,我没什么好隐瞒的。”李国文面色十分平静。 布尔坚科根据他多年做特工的经验,判定李国文应该没有说谎。他点点头,又问:“那你先说说昨天你们是怎么逃跑的?” 李国文看看布尔坚科,又瞅了瞅马卡罗夫,嘴角微微动了一下,然后,长叹一声,一五一十说出了昨天逃跑的实情。李国文交代的情况,果然和布尔坚科之前的判断一致。马卡罗夫不禁对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刮目相看,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布尔坚科,毕竟比自己在克格勃多混了几年啊! 布尔坚科听完李国文的叙述,满意地点点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但是他脸上的笑容转瞬即逝,依旧以那样的语气质问李国文:“现在来说说关键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偷越国境?不要再告诉我是什么误闯,那是骗小孩的鬼话!” “因为我们的出身不好,因为我们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李国文的回答是一个字一个字从牙缝里蹦出来的。 “出身?”马卡罗夫不太明白。不过,布尔坚科却出人意料地点了点头,说道:“嗯!我能理解,我对你的回答很满意。” “谢谢您的理解。”李国文答道。 布尔坚科站起身,对李国文安慰道:“你在这里好好休息,养好身体。需要什么,可以对我说。你放心,这里绝对安全,你希望的新生活已经开始了。”说完,布尔坚科递给马卡罗夫一个眼色,两人一起走出这间铁皮屋。 马卡罗夫不解地问布尔坚科:“你怎么那么容易就相信了那个中国人的话,你难道已经排除了他是中国特工的可能?” 布尔坚科笑道:“你看他像吗?” 马卡罗夫不解其意。 “你应该多去研究一下中国,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在,还有中国的未来。当然,你不了解也很正常,莫斯科那帮老爷们儿也不了解,但他们却热衷于指手画脚。”布尔坚科没头没脑地对马卡罗夫说了这一大通,既而又说了一句“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再审他一遍,我想你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马卡罗夫不放心,和上尉又审了一遍李国文。果然如布尔坚科所说,他没有任何新的收获。马卡罗夫开始相信这个中国人所说的话,于是,他和布尔坚科共同撰写了第一份关于此事的报告。很快,他们收到总部的回复。回复只有这样一句话——全力争取此人,以期为我们服务。 … 马卡罗夫正回忆到这儿,突然,软卧车厢的门猛地被人拉开了,一个身形瘦小的年轻人探头,往他们的车厢里看了一眼。唐风、韩江、马卡罗夫都很诧异,倒是徐仁宇马上反问了一句:“你找谁?” 那个年轻人用俄语反问道:“亚历山大不在这里吗?”但是还没等徐仁宇回答,那个年轻人立即挤出尴尬的笑容,自我解嘲道:“看来我是走错了,对不起,打扰诸位休息了。” 说完,那个年轻人就退出了车厢,并将门给关上了。唐风、韩江、马卡罗夫和徐仁宇互相看看,四人都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感到诧异。突然,马卡罗夫像是想起了什么,对众人说道:“不对!刚才那人有问题。” “怎么?”韩江追问。 “我刚才就觉着他的俄语发音很奇怪,这会儿再回想那人的眼神,还有他冒失的举动…”马卡罗夫说到这里,徐仁宇也惊道:“他的俄语发音是很奇怪,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