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联与邦 (第2/2页)
“阴兄何时对天下大事赶起兴趣?”徐子陵狭长的灵目微微张开,写意道。 “我并非关心此事!只是想早点结束此事,早回长安见我的小妹阴小纪而已。”阴显鹤直白道。 “李世民自一开始最信任的人非是我,当然亦非羿帅或是少帅,而是师妃暄,他和妃暄详谈后,我相信他会做出选择。”徐子陵双目神光大盛,自信道。 “来了!”阴显鹤低声道。 … 一艘外表看来只像商船的两桅风帆,出现在河弯处,停靠在一品居的大门外。李世民和徐子陵对坐正中圆桌,李世民身后立着李靖、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庞玉四个得力心腹大将,阴显鹤则立于徐子陵身后。桌上放置的一张蜀锦帛纸,开始位置赫然竟然写着《华唐联邦条约》。 徐子陵紧紧盯着李世民,双方眼神交流,都没法说出片言只字,从初识到此刻,其中经历的恩恩怨怨、喜恨交织,有若千百世的轮回,纵是天下妙笔,仍难尽述。李靖等均露出感动的神色,虽然不知今日的会谈是否成功,但这已经为华唐两国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李世民终于开腔,艰难的道:“唉!人质之事,徐兄请说出你的条件,希望不是太难接受。” 徐子陵双目精芒电闪,毫不眨眼的盯着李世民,沉声道:“不论世民兄是否相信,羿帅从未想过要灭杀李氏一族,在此点上,少帅也是如此看法。”徐子陵的称谓依旧未变。 李世民颓然道:“羿帅和少帅本就是当时一等一的豪杰,我从未有所怀疑,子陵尽可直说。”他称呼自身不用“朕”,而是用“我”,就是想让徐子陵知道自己的诚意。 “我们之所以不放回令尊以及太子等人,却也是为世民兄着想。世民兄该比我更明白甚么是成王败寇,令尊倘若回到北地,你将如何自处?”徐子陵直说道。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全现出震骇的神色,因想到那时倘若李渊或者李建成妄图复位,那么当今皇帝又该如何处理。无论如何处理,最终只会导致悲剧收场。 李世民默然无语。 “世民兄若不懂把战场引用到皇权的争夺,一切将徒劳无功。倘若选择对峙,那么便交换人质;倘若世民兄选择合作,那么一切自然不成问题。”徐子陵淡然说道。 李世民勉力振起精神,道:“其中是否有转圜馀地?” “突厥依旧觑机入侵,听闻已经沉兵朔方,显然和吐谷浑早有预谋。倘若唐地陷落,北方天下仍将是四分五裂,那是受苦的依旧是我中原百姓。难道就不能和平的统一么?”徐子陵激动道。 “和平统一也一直是我李世民的愿望,但这又怎么可能?我和师仙子谈论多次,这张条约很难实现。即使我李世民愿意合作,到时候定然会有其他的士族出面反叛,局面再也不是我能掌控,只怕之后的局面将更加复杂多变。”李世民目光如炬,摇头道。 “长痛不如短痛!”徐子陵震耳发聩地说道。旋即神色静如止水,不发一言,心中只想到跋锋寒那句“谁够狠谁就能活下去的话。”心中依旧了解到,李世民依旧对麾下不够狠,对北地的掌控程度远远不及南方的坚固,故而他不敢博,也没有筹码一搏。倘若李渊以及李建成的回归,那么大唐即将再次面临危局,那么中原即将再次生灵涂炭、战火纷飞。 李世民抬头往徐子陵望来,又环顾四将后丝毫不让地回视寇仲,一字一字的缓缓道:“我是否真的别无选择,我想听李靖你们的意见。” 李靖全身剧震,单膝跪地道:“皇上明鉴,属下惟陛下之命是从!” 尉迟敬德等三人也全体下跪。室内气氛沉凝至极。 一品居在燕京选择的位置极好,一衣带水,风光明媚。鸦雀无声下,河水轻柔地拍打一品居外的石滩,似乎整个天下都在静待李世民决定中原未来命运的答案。 李世民长长吁出一口气,伸出双手,振奋道:“好!我答应!” 徐子陵闻之大喜,立即起身,紧握住李世民的双手,叹道:“天下万民定然会为世民兄如今的决定而敬服!” 李世民回复神采,道:“不过我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徐子陵心下一沉,奇道:“什么条件?” “《联邦条约》我可以签署,但是《条约》中提出联邦皇帝是由天下百姓选举而成,此点显然不合时宜,师仙子虽然对此法令极为赞赏,却也指出其无法cāo作的可能性。为此,我们一致认为皇帝要由对我华夏百姓做出最大功绩之人担当,并由其最终确立天下的国号。”李世民眼中射出无限自信的精芒,直白道。 徐子陵在众人注视下,苦笑道:“条约只是云少的草创,且整件事绝非小弟能做主,只要有合作的诚意,至于条约细节必会慎重谈判,剩下的只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办!” 李世民等大奇,问道:“子陵请说!“ 徐子陵,叹道:“条约要生效,必先说服宋阀主!” “你要我去见宋阀主?”李世民疑问道。李靖等无不露出震骇神色。 “陛下!”李世民的第一心腹长孙无忌终于忍不住道: 李世民举手阻止他说下去,沉声道:“倘若让我亲身前去,我也在所不辞。不用担心我的安全,若徐子陵不可信任,那我还可以信谁?” “哈哈!世民兄果然诚心!至于劝说宋阀主一事,云少早已安排好。”徐子陵久违的笑声传出,寓意着此次的谈判的成功。 “好!如此说来,今日便这么定了!”李世民也同时大声笑道。 “上菜!”阴显鹤难得识趣道。 足音响起,一品居的掌柜兴高采烈的捧着菜肴上桌,茫不知天下的命运,已因刚才一席话改变扭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