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天骄_第五回尽授三才归元艺倾吐忧国忧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回尽授三才归元艺倾吐忧国忧民 (第2/3页)

过,我既然和那丫头立下一夜之约,也没工夫教你太多。何况,仅仅靠这步法还不能胜她。”他踱了两步,缓缓道“若论凌厉,‘黑水一怪’的功夫,只怕天下无人能挡,所以惟有批亢捣虚,才足以抗颉。‘三三步’只是“批亢"。若要‘捣虚’,非得三才掌不可。”他顿了顿道:“时辰不多,我传你三招掌法。”

    “我不要练。”文靖悻悻地道“练拳脚最累人了。”

    “那可由不得你了。”公羊羽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气恼“那丫头万万不会放过你,你若要活命,非得练这掌法不可。”

    “打不过可以逃呀。”文靖想法天真。

    “逃?这‘三三步’只能原地打转。她看着你转,也能累死你呢。”公羊羽恐吓他。

    文靖顿被恐吓住:“这倒让人头痛。”转念一想,忖道:反正再苦再累,也只得三招。想到这儿,便一口答应下来。

    公羊羽将掌法演练了一遍,文靖看来,也不算十分稀奇,依样画葫芦,懒洋洋练了一通,也会了七八成。“这种掌法,就是三十招,我也学会了呢。”公羊羽看出他的心思,便道:“假如说‘三三步’是一张弓,这‘三才掌’就是三支箭。‘三才归元掌’最难的不是做这弓和箭,而是如何把这三支箭射出去。”

    “原来还没完么?”文靖有些摸不着头脑。

    公羊羽道:“‘三三步’虽然难,但只要你有些小聪明,也不难学会。但我这心法,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三才归元掌’处处离不开一个‘三’字,心法也分为三重。‘无妄识’与‘太虚识’太玄乎,以你的资质,今晚学会‘镜心识’,大概就不错了。”文靖听得一头雾水。“其实,说来说去,一言蔽之,这路掌法要害就在洞察敌手的心意上。”公羊羽道“若是你能先行一步,看出对方的心意,你说会如何?”

    “我就能先行逃命了。”文靖想也不想,随口答道。

    “只知道逃。”公羊羽怒道“你既然知道他的心意,难道不会趁机反击么?”

    “反击?”文靖仿佛听到天底下最离奇的言语,指着鼻尖说“你是说,要我跟那个臭丫头动手?不行不行,我和她打,只有死路一条……”文靖看公羊羽神色不善,忙把后面未出口的话咽了下去,改口道“但我怎么能猜出对手的心意呢?”

    公羊羽道:“这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某些人天生就有一种洞悉人心的奇能,有人能从琴声中品出鼓琴者的心意,有人能一眼从字画中看出作者的心意,更有人能从招式中看出武学高手的心意。你在那个巴山客栈,不是对老夫的字画评头品足,大言不惭么?”

    文靖目瞪口呆:“你……你都听到了?”

    公羊羽笑道:“那是自然!自巴山客栈开始,你们一路上说的话,我可是一句不落,听得清清楚楚!”文靖脸色发青,掉头就跑。

    “你去哪里?”公羊羽将他揪回来。

    “我不要回去,我不要当什么淮安王。”文靖奋力挣扎。

    “谁要你做什么淮安王了?”公羊羽奇道。

    “你……你不是来抓我回去的?”文靖比他还要希奇。

    “当然不是。”公羊羽冷笑道“若你真要做什么淮安王,我才懒得管你死活。”

    文靖松了口气,但又不解地问:“你和白先生不是一伙吗?”

    “当然不是,那小子一天大唱什么爱国之道,抱着临安小朝廷不放,不惜做那个狗屁千岁的奴才。哼,我早就不认他这个徒弟了。”公羊羽面如寒霜,望着星空,缓缓道“说什么大宋江山,五百年前,哪有什么大宋?又说什么蒙古皇帝,嘿,一百年前,又哪有什么成吉思汗?蒙古人视人命若草芥,大宋那些官儿又何尝将老百姓当人看?蒙古人要的不过是他孛儿只斤氏的天下;大宋那个混蛋皇帝,也不过是要保他赵家的江山。依我看来,他们两家,不过是两条野狗争一根骨头罢了。”说到这儿,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只可惜了老百姓的性命啊……”

    文靖听到这里,不禁张大了嘴,只觉这儒生的言语怪到了极点。半晌才道:“难道你不是宋人?”

    “是又如何?”公羊羽道:“这大宋朝腐朽不堪,赵家小儿只顾着自个儿享乐,弄得兵不兵,将不将,jianian佞宵小,横行朝野,忠臣良将,备受压制,成日献媚取宠于外国,穷于搜刮于百姓。这种王朝,能苟延至今,已是一个异数。天下之士,为何还要为它洒血流汗?像白朴那种家伙,就算死一百个,保的也不过是群吸人膏血的蛭虫罢了。”

    文靖听得头脑糊涂,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对,便道:“朝廷虽然不对,但百姓却是无辜的。假如鞑子占了大宋,老百姓一定没有好果子吃。我和爹爹在北方,就老是被乡里那些鞑子欺负。”公羊羽一时默然,过了半晌,缓缓道:“是呀,赵家的朝廷不值得一保,但大宋的百姓却是无辜的,我恨不能将那些昏君jianian臣食rou寝皮。但杀了他们,却会给外族以可乘之机,鞑子杀人如麻,这一仗打下来,不知要死多少百姓。但保住了这个大宋,也就保住了那个昏庸朝廷。他们又可以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直到吸尽老百姓的骨血,弄得民不聊生。如此江山,保它何益?如此江山,如此江山……”他不断重复这四个字,失魂落魄,形同槁木。说了七八遍,忽然放声长啸,啸声激越,久久不绝,直震得林中树叶簌簌作响。一声啸罢,两眼中流出泪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