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二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5/9页)

杨鼎勋。

    两人背着身子各自写了字,杨鼎勋先伸手,掌上写的是个“蓝”字。郭松林一看,笑嘻嘻地也把手掌一翻,上面是个“东”字“东”就是“蓝”捻军蓝旗在东面。蓝旗较强,郭松林打算攻坚,倘或杨鼎勋表示愿意担当西路,攻捻军白旗,郭松林便要另作考虑,不肯伸出手掌来,明显地与杨鼎勋示异。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铭传极其欣慰,他也希望郭、杨能担当东路,这倒不是为了避强就弱,主要的是潘鼎新在西路,彼此呼应配合,比较适宜。

    “倒不是什么英雄!”郭松林说“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打这儿看,少铭跟我是一条心。”

    “其实跟省三、琴轩又何尝不是一条心?”杨鼎勋很兴奋地笑着“‘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下子东捻非垮不行。”

    刘铭傅紧接着说:“就为了大家一条心,我有十二分的把握,所以,”他很谨慎地回身看了一下,低声说道:“我想把出队的日子提前。”

    “喔,提前到那一天?”郭松林问。

    刘铭传不答他的话,先解释提前的理由:“我责成粮台四天以内办齐干粮,一半也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在内。现在外面都知道起码得四天以后才有一场恶战,今天谍报回来也说,捻匪也相信这话,作的都是四天以后迎战的打算。还有捻匪惊魂丧胆,饥寒交迫,都想好好儿歇一歇,这两天根本没有戒备,各人都在想办法,怎么能吃一顿饱的?兵法有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我们提前开一宝,打他娘的一个措手不及。

    子美,你干不干?”

    “怎么不干!什么时候,今天晚上?”

    “今天晚上来不及。准备明天晚上,起更出队。”刘铭传又说“行动务须机密!”

    郭松林和杨鼎勋深深点头。三个人又谈完了一些必要的联络配合的步骤,各自散去,召集营官秘密下达命令。

    刘铭传综领全局,格外辛劳,一样样检点交代,直忙到深夜,方始休息。

    身体虽累,精神亢奋,刘铭传辗转反侧,不能入梦,夜静更深,忽然想起家乡,神魂飞越,心里是说不出的那股如渴如饥,要去看看儿时钓游之地的欲望。这样直到寒鸡初唱,一颗乡思如火的心,才能渐渐冷下来。

    睡不到多少时候,便即惊醒。这一天有许多事要办,依照预定的计划,首先要找赵老师和李同知这两个乡绅,给他们一个信息。巧得很,刚要派人去请,赵、李二人带了一个人来谒见。

    这个人才是真正对刘铭传有用的,是个秀才,名叫杨锡龄,乡团实际上是他在办。那天刘铭传、郭松林联名请客,他正好到省城里去采办军需,未能赴约,这天特地来致谢,顺便要请示乡团该如何帮助官军来打捻军?

    有些乡团可靠,有些乡团不可靠,这一带的老百姓,跟捻军没有什么乡情友谊的瓜葛,而且一直吃捻军的亏,自然可靠。但任何乡团有个改不掉的毛病,那些年轻小伙子爱出风头,倘或得知一桩机密,会到处去说,自炫消息灵通,所以刘铭传不肯把这天就要出队的决定告诉杨锡龄。只问他那个圩子强,那个圩子弱,以便了解能够得到多少助力?

    杨锡龄人很能干,也很诚恳,原就开好了一张单子,预备面报刘铭传,这时便取了出来,双手奉上。

    单子上开着各个圩子的名称、方位、有多少人、有多少刀、矛、白蜡杆子、多少土枪,光是看人与武器的比例,就可以察知强弱。

    “很好,很好,”刘铭传对他很满意“总在这几天就要见仗了,请老兄早早作个预备。”

    “是!”杨锡龄说“各圩日夜有人巡逻看守,其余的只要锣声一起,个把时辰,就能成队。现在要请大人的示,官军一开了仗,各圩光是自保呢,还是出圩开火?”

    “问得好!”刘铭传点点头说“以自保为主。如有零星逃散的捻匪,自己量力处置,不过,务必要慎重,不可轻举妄动,更不可贪功远出。有句话,我此刻必得跟三位言之在先,倘或那个圩子为捻匪攻破盘踞,官军是无所姑息的。”

    这就是说,官军要攻入圩子剿捻,大战之下,势必玉石不分。赵、李、杨三人悚然动容,彼此商议着,立刻把他的命令传达下去。

    “对了,请各位赶快把我的话,通知各处。”刘铭传又说“我有样小玩意相赠。”

    他送了他们每人一支洋枪,名为“后膛七响”亲自教了他们用法。赵、李、杨三人无不高兴,因为,一则这是洋枪中的利器,再则是“刘大帅”所送,足以夸耀乡里。

    等送走了三名乡绅,刘铭传出发视察各营,官兵的士气极好,行动沉静迅速。到了初更时分,各营悄悄移动,最先出发的是副都统善庆和铭军中由记名总兵陈振邦所率领的马队,其次是郭、杨两军,最后才是刘铭传,亲领中军压阵。

    善庆和陈振邦的马队,照预定的计划,是要抄东捻的后路,这是一支奇袭的部队,所以马蹄上都包了草,好减低声音。士兵虽未如古时候那样“衔枚”——用枝竹片勒紧在双唇之间,让人讲不了话,但也下达了严厉的“禁声”的命令,所以一路由西转北,直抵清水泊附近,都没有什么惊动。

    马队将到清水泊时,东路已经发动了攻击。蓝旗捻军,仓皇迎战,从任柱死后,蓝旗捻军由他的兄弟分领,任定带的是“步贼”这时亲自持着长矛,率领三千多人,敌住了武毅军和勋军的先锋,接着任柱的胞弟任三厌,带着马贼,一阵风似地卷了过来,抵挡郭、杨两军的马队。

    在西面的白旗捻军,为善庆和陈振邦的马队一冲,上来就吃了亏,但白旗人多,而西路的官军因为鼎军在外围,铭军又因为刘铭传要照应郭、杨两军,有意偏东,以致在人数上众寡不同,但也还能够扯个平。

    东西两路,都成了相持不下之势,捻军人多肯拚命,官军士气也旺,又占了洋枪的便宜,人数虽少,仍能稳得住阵脚。但听杀声震天,洋枪劈劈啪啪,一阵阵地响,每响一阵,便有一排火光在暗空中闪耀,彼此象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涨而复退,总在那一带拉来拉去。

    西路铭军的步队,由总兵唐定奎、刘克仁率领,唐定奎的胞兄唐殿魁,是刘铭传手下第一个得力的将领,上年尹隆河一役,力战阵亡,那时唐定奎方在合肥省亲。湘军和淮军都是子弟兵的格局,兄死弟继,视为当然,所以唐定奎接统了他哥哥的部队。跟郭松林一样,唐定奎打捻军,也是要报仇雪恨,当然特别打得扎实。

    他的对手是牛洪,捻军都叫他牛喜子,机警而慓悍,唐殿魁正就死在他手里。仇人虽未相见,听说是牛洪的部众,唐定奎越加奋发,下定决心非打垮他不可。

    于是他跟刘克仁商量,要选拔敢死之士冲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