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七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三章 (第8/9页)

  此言一出,慈禧太后勃然变色。李莲英那句话,直刺老太后深藏心中五十年的隐痛!慈禧太后虽出身于“海西四部”之一的叶赫那拉氏,是不折不扣的满洲人,但一切想法,早与汉人无异。汉人大家的规矩,正室穿红,妾媵着绿,慈禧太后一生的恨事,就是未曾正位中宫。当年穆宗病危,嘉顺后悄然探视,夫妇生离死别之际的私语,恰为慈禧太后所闻,要传家法杖责皇后,情急之下,忘掉忌讳,说得一句:“皇太后不能打奴才,奴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以致慈禧太后的盛怒,更如火上加油。宫禁相传,穆宗的天花重症,本来已有起色,只为受此惊吓,病变而成“痘内陷”为终于不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今李莲英牵强附会,一语刺心,张荫桓在慈禧太后面前,从此失宠了。相反地,皇帝因为变法维新,对于深通洋务的张荫桓,更见倚重。因此便又有一种流言:两宫母子不和,都是张荫桓从中挑拨离间之故。当然,这些流言是李莲英手下的太监所散布的,不然,王三喜就不容易有机会听到。

    收获相当丰富,王五觉得对秦稚芬已足可交代,而谭嗣同郑重托付的大事,却还不曾着手,心里不免焦急。因而不顾王三喜殷殷劝酒的情意,致谢过后,出了东兴楼,急步往南而去。

    刚到崇文门,恰好闭城的禁令解除,外城的车马,蜂拥而进,彼此争道,塞住了城门洞相持不下,大呼小叫,喧嚣一片。王五陷身在车阵之中,进退两难。照他的身手,很可以攀登车顶,跃越脱身,但那一来惊人耳目,会引起更大的混乱,所以王五只能钻头觅缝地找空隙擦身而过,费了好大的劲,才得出城。赶到糖房胡同,夕阳西下,大酒缸正是上市的时候。

    京师的酒馆分上中下三等“大酒缸”的等第最下,极大的酒缸,一半埋入泥中,上覆木盖,就是酒桌,各据一方,自斟自饮。酒肴向例自备,好在大酒缸附近,必有许多应运而生的小吃摊子,荷包里富裕,买包“盒子菜”叫碗汤爆肚,四两烧刀子下去,来碗打卤面,外带二十锅贴,便算大酒缸上的头号阔客。倘或手头不宽,买包“半空儿”下酒,回头弄一大碗麻酱拌面果腹,也没有人笑他寒酸,一样自得其乐。有时酒酣耳热,谈件得意露脸之事,惊人一语,倾听四座,无不投以肃然起敬,或者艳羡赞许的眼光,那种痒到心里的舒服劲儿,真叫过瘾。

    因此,大酒缸虽说是贩夫走卒聚饮之处,却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尽有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身负奇能的末路英雄,在此借酒浇愁。王五的徒弟,干这一行买卖,一半也就是为了易于结交这类朋友。因此,提起京里糖房胡同口的大酒缸,江湖上亦颇知名。

    自然,那里的常客,是没有一个不识王五的,一见他到,有的让座,有的招呼,十分亲热,王五爱朋友,很招呼了一阵,方得与早已迎了上来的徒弟叙话。

    他这个徒弟叫张殿臣,手底下的功夫不怎么样,但极能干,又极忠诚缜密,为王五倚作可共心腹的左右手。在柜房后面,专有一间密室,若有大事,都在这里商量。

    “五九派人来传过话,从午前到此刻,我都没有敢离开。

    可是,谭大少爷没有来。”

    “他在日本公使馆,快来了!”

    “那得派人去守着,打后门把谭大少爷接进来。”张殿臣说“宫里的事,很有人在谈,南海会馆抓的人,一个一个都说得上名儿来。谭大少爷在这儿露面,可不大妥当。”

    “有人认识他吗?”

    “有!”

    张殿臣说完,随即起身去安排。不一会去而复回,亲自端了一托盘的酒菜,来陪师父小酌。

    “有件事很扎手,可是非办不可。”王五问道“你在西苑有熟人没有?”

    张殿臣想了一会答说:“有一个,是茶膳房的苏拉。再有一个,是护军营的笔帖式,他那一营本来守西苑,前一阵子听说调到神武门去了。”

    “那还是有用。反正在西苑待过,知道那里的情形…”

    一语未毕,拉铃声响,这是有人要进来的信号。王五抬眼外望,而张殿臣起身去掀门帘,正是谭嗣同来了!

    “大少爷!”

    “五哥,”谭嗣同抢着王五的话说“今日之下,可千万不能再用这个称呼了!你叫我复生。”

    王五还在踌躇,张殿臣在一旁插嘴:“师父,恭敬不如从命,你老就依了谭大叔的话吧!”

    “好,好!”谭嗣同抚掌称赏“殿臣当我老叔,我倒忝受不疑了。”

    这意思是,愿与王五结为昆季。虽不必明言,亦不必有何结盟的举动,只要有这样的表示,已足令人感动了。于是王五慨然说道:“我就斗胆放肆了!复生你请坐。”

    “请师父先陪陪谭大叔,我去看看,有什么比较可口的吃食?”

    “这就很好!”谭嗣同拉着他说“殿臣你别走,我有话说。”

    于是张殿臣替谭嗣同斟了杯酒,坐定了静听。而王五却迫不及待地表示歉意“复生,”他说“今天白白荒废了,你昨儿交代我的事,一点眉目都没有。不是没有眉目,根本就没有去办。”

    “那是因为突然关城的缘故,咱们得谋定后动,先好好商量。打你走了以后,日本公使馆的人,倒是有好些消息告诉我。”

    消息虽多,最紧要的只有两件事,一件是皇帝确已被幽禁在瀛台,而珍妃的遭遇,更为惨酷,已打入冷宫。在宁寿宫之北,景祺阁之后,贞顺门之东,靠近宫女住处一所简陋小屋。

    一切首饰,尽为慈禧太后派人没收,甚至连一件稍微好一点的衣服都不许携带。

    再一件是,慈禧太后决心要捉康有为,已经由军机处密电天津的直隶总督荣禄,江宁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广州的两广总督张之洞,以及江苏巡抚、上海道等等,一体严拿。又有个传说是:电谕中指康有为弑君,是大逆不道的重犯,一经缉获,就地正法。

    “这个传说靠不住。或者是怕洋人庇护康先生,故意安上个了不得的罪名,以便于抵制洋人的干预。不过,我相信康先生一定可以脱险。”谭嗣同停了一下说:“珍妃,当然也顾不得了,如今唯一的大事,是要将皇上救出来!”

    王五点点头不语,张殿臣是想说而不敢说,但终于因为他师父及“谭大叔”眼色的鼓励,将他的如骨鲠在喉的话,率直吐露。

    “谭大叔,我想插句嘴。倘或能够将皇上从瀛台救出来,可又怎么办?有什么地方能藏得住这么一位无大不大的大人物?”

    “这话问得好!”谭嗣同将声音放得极低“能把皇上救了出来,还得送出京去,找个安全的地方,譬如天津、上海租界,万不得已外国公使馆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