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_第三十三章黑海岸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黑海岸边 (第1/5页)

    第三十三章 黑海岸边

    草原上的风越来越大,将那些深及膝盖的青草吹出一阵一阵的绿色波狼。

    不远处的河里,也泛起阵阵涟漪,河里白色的狼花与岸上那绿色的波狼交汇在一起。

    河的北岸,远远的腾起许多黑烟,那狂暴的风也没能将其吹散。

    一阵又一阵的隆隆声从那里传来,随着风被带到了河的南岸。

    在河的南岸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兵营,而在这座兵营的前方,紧临着河岸的地方,则是一组密集的阵地,阵地前方那生锈的铁丝网,铁丝网后的那长长的战壕,还有那士兵们手中黑洞洞的枪口,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到异常压抑和紧张。

    战壕中的士兵目不转睛的盯着河对岸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在长长的战壕中,每隔一段距离,便架设着一挺水冷机关枪,一些手持步枪的士兵簇拥在机关枪的附近,保护着机关枪正副射手的安全。

    在战壕的后边不远处,则是一些散兵坑,每一个散兵坑中都摆放着一门架设好的迫击炮,炮手就蹲在迫击炮的旁边,紧张的注视着河对岸的动静,他们的身边,放着已经被打开的炮弹箱,里面的炮弹摆放的整整齐齐。

    这里是林清华的中军大营,同时也是他的指挥部,每一个必要的命令都由这里发出,并被很快的送到河北岸的前线。

    当从朋楚克的嘴里知道“雅利安圣教”军队可能已经抵达乌克兰草原的消息后,林清华立刻改变了自己原定的行军计划。

    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在抵达乌拉尔河东岸之后,他将派遣一支北线部队,向北行军,前往乌拉尔河的上游地区,也就是乌拉尔山的西部一带,这支部队的使命很简单,那就是击败那里的可能敌人,并在合适的地点建立营寨和居民点,而且立刻动手,用携带去的工具和材料,在那里修建两座大型堡垒,为今后战略计划的实施做准备。

    林清华本来是打算留在乌拉尔河东岸等待那支北线部队的消息的,但现在他却不能再等了,他立刻下令将大军分为两支,一支为前锋,而另一支则作为辎重队和后卫,跟随前锋而行,同时他还派出骑兵,向陈唯一率领的北线部队通报最新的情报和自己的动向。

    前锋部队行进速度很快,因为林清华知道,在这个时候,必须分秒必争,若想顺利的建立战略缓冲地带,就必须抢在对手之前占领重要的战略要地,扼住对手东进通道。

    在朋楚克的引导下,中国部队很快就跃过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广阔草原地带,并沿着顿河向西南方快速推进,直到遇到了敌人。

    中国军队的前锋部队是在顿河靠近黑海的入海口附近遇到“雅利安圣教”的军队的,因为就在这个地方,在离顿河入海口不远的河的北岸,紧挨着乌克兰东部的一小片丘陵地带“雅利安圣教”的军队正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的要塞。

    这座要塞本来是奥斯曼帝国位于黑海以北的前哨基地,当“雅利安圣教”与奥斯曼帝国正式结盟之后“雅利安圣教”便开始打起了这里的主意,不过,由于奥斯曼帝国的素丹并不是傻子,他也知道控制住这里的重要性,因此,开始时并没有将这里交给“雅利安圣教”管理。

    但后来形势起了变化,由于波兰的残余军队被撵到了乌克兰一带,因此,本来就对这里控制薄弱的奥斯曼帝国军队立刻陷入混乱与惊恐之中,他们中的精锐部队早就被调到了帝国的东部边境地区,去抵抗波斯人,并援助陷入绝境的乌兹别克汗国,因此,现在的这里立刻变得异常空虚,面对着波兰军队的猛攻,这座扼守顿河入海口的城堡顿时变得亟亟可危。

    “雅利安圣教”追兵的到来解除了奥斯曼帝国前线军队的危局,他们消灭了围攻城堡的波兰残余部队,并顺利的占领了附近地区。

    在“雅利安圣教”接下来的威逼利诱下,奥斯曼帝国的素丹不得不将这座城堡让出去,以便换取“雅利安圣教”更多的援助。

    当中国军队的前锋部队在河的南岸发现“雅利安圣教”军队的侦察警戒部队的时候“雅利安圣教”的指挥官也得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东方军队到来的消息,于是,遭遇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参加这场战役的一共有四支军队,唱主角的是中国镇虏军主力部队和“雅利安圣教”守卫部队,而唱配角的则分别是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骑兵和“雅利安圣教”的盟友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逐步升级的遭遇战中,谁更有勇气,谁更有决心,谁的胜算就会更大,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战斗的第一枪是在五天前打响的,无人知道是谁开了这第一枪,但是,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的激烈。镇虏军的参战兵力最开始为八万人,后来逐步增加到了十二万人,此外还有少量民兵部队提供后勤、侦察与警戒支援。

    而他们的对手“雅利安圣教”的守卫部队则为九万人,而且从一开始,他们就投入了全部兵力,试图一举将渡过河的中国前锋部队压回顿河的南岸,而与他们同时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的则是奥斯曼帝国留守部队两万人。

    前三天的战斗最为激烈,由于中国前锋部队仓促渡河,抢建浮桥,因此,没有来得及修建坚固的工事,因而最开始时伤亡较大,而且一直被压缩到了河岸附近,若非仗着机关枪与野战炮的强大火力,恐怕已退回河的南岸。在得到随后而来的大量中国军队的增援后,中国军队便由防御转入进攻,他们分出一支部队绕开敌人正面工事,从侧翼进行佯攻,随后,守卫在河边简易阵地的中国军队同时出击,向正面敌人发动猛烈进攻。

    进攻只持续了一天,战局就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性能优于“雅利安圣教”的军队,再加上有蒙古骑兵的侧翼掩护,因此,顺利的突破了“雅利安圣教”军队的第一道防线,将其赶到了第二道防线上。

    从这一天开始,攻守双方转变了角色,中国军队成为攻击方,而“雅利安圣教”军队则成为了防守方,双方在城堡外围的第二道工事附近又展开一场惨烈的拉锯战。

    **********************

    林清华站在帐篷外,用千里镜观察着河对岸的动静,虽然他看不见那远处的战场,不过却可以听到那隆隆不绝的炮声。几名副官模样的人站在他的身边,也用千里镜观察着对岸的动静。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几名骑士由远及近奔来,守卫在辕门附近的卫兵并没有阻拦他们,因为他们已看出,这些骑士正是林清华等待已久的通讯兵。

    通讯兵们奔到林清华帐篷附近才勒住胯下那高大的顿河马,他们跳下战马,飞快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