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朱重八改名朱元璋 (第5/6页)
竟是《资治通鉴》,不由有惊讶之色。朱元璋平静地说他喜欢看点闲书、杂书。 “这可不是闲书、杂书。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书,一般人是看不进去的。” “你父亲看这些书吗?” “他好像没看过。”马秀英说“他更喜欢看元曲,《汉宫秋》、《西厢记》什么的。”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马秀英听出这笑声里隐含着轻蔑意味。 朱元璋直言:“这种书不宜元帅看,看多了会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啊。”马秀英看见张氏又一次从楼上探出头来,只好说了声“我该走了”进楼去了。 朱元璋拿着书,却看不下去,眼睛一直不离那雕花格窗,只有风摆窗帷沙沙作响,再不见倩影出现,不禁怅然若失。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亢奋不已,没想到冥冥中的神灵这样安排,马秀英竟离他近在咫尺,使他有朝夕相见的机会,这莫非是天意吗? 此前,马秀英、郭宁莲,还有那个赐予他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奇女子,三个影子走马灯一样在他这个即将还俗的小子眼前转,不时地唤起他对异性的渴望,现在,这三个影子中的一个,一下子拉近了,聚焦变实了,而另两个相对地变得虚幻缥缈了。 作为亲兵,郭子兴出行时朱元璋是不离左右的卫士,当然亲兵不止他一人,他也要轮流在帅府门前站岗或守更。 朱元璋从小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个性,在皇觉寺出家当挑水僧,那是为了混口饭吃,没办法,他现在连徐达、汤和都不如,百户都没混上,只是个亲兵。唯一给他慰藉的是,他当亲兵可以随时有机会一睹马秀英的芳颜。 这天,朱元璋手执画戟在门口站立。进帅府公干的徐达从府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令箭。 朱元璋问:“领到将令了?” 徐达说:“山寨那里给十石粮,元帅差我去护粮。”看看四下无人,小声问“想好了没有?快走人吧!你从小胸怀大志,给人站岗当护兵?太丢人,我都跟着害臊。” 朱元璋的情绪却出奇的好,他轻松地说:“这有什么?韩信那样的人,还甘受胯下之辱呢,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行。” 徐达用异样的眼光看了他一会,才无奈地说:“你别是中邪了吧?”朱元璋翻了翻眼睛,说:“走你的吧,你才中邪了呢!” 徐达怏怏离去,心里纳闷,其中必有说道。朱元璋一眨眼都有道道,徐达太了解他了。朱元璋这几天正试图讨好郭子兴夫人张氏。 要在郭元帅面前表现才干,同时得到马秀英的欢心,先得扫清马秀英前面的障碍。他知道,张氏虽不是巾帼英雄,但在懦弱无能的郭子兴面前,说句话还是管用的。 这天张氏正在梳妆台前卸妆,从镜子里看到郭子兴进来了。见他一脸的愁闷和无奈,张氏知道又是孙德崖给他气受了。郭子兴说:“有什么办法!他除了主张劫掠,根本胸无大志,他又总防范着我,这不是桃花山的赵均用也过来了吗?他们联起手来,我感到事事掣肘啊。” 张氏却不以为然:“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有天佑和天叙、天爵他们,还能放心些。” 郭子兴不好意思说她弟弟是个饭桶,只是说:“光有忠心不行,得有能人,有谋士,有将才,可我没有。” 张氏主张出贤良榜,广招天下贤士,为我所用。 “我何尝不想。区区之地,有何贤才!”郭子兴道“张了榜出去,只来了一个朱元璋,他又根本不是见榜而来。” “这个朱元璋怎么样?听天佑说,朱元璋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把你都听迷了?” “倒也没有那么夸张,朱元璋城府很深,所言天下大势和雄起天下的大策都对,可施行起来也不容易。” “那你怎么只叫人家当个亲兵?”张氏的意思是大材小用了。 郭子兴说:“也不能光听他嘴上说呀。况且他新来乍到,尺寸之功未立,骤然委以重任,别人也会不服。” 张氏道:“有一件怪事,不知该不该说。” 郭子兴问她什么怪事? “咱家小姐和他很谈得来。” “这怎么可能!”郭子兴很感意外,说“就不说他们男女有别,也是素昧平生啊。你还不知道秀英是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人吗?” “这还用老爷说!”张氏告诉郭子兴,她已见过两次了“秀英和那个亲兵有说有笑的,谈起来足有一顿饭工夫。” “是吗?”郭子兴不由得皱起眉头“难道,他真的不是个良善之辈,来者不善?”转念一想,即使他不怀好意,马秀英也不会越雷池一步,从小看着她长大,还不知道她的持重吗? 张氏听他话里有话,就问还有别的可疑处吗? 郭子兴道:“朱元璋一来,立刻去找底下的两个百户,天叙派人盯了他的梢,他们担心,这个朱元璋是来使反间计的。” “那可得防着点。”张氏说“没家亲引不来外鬼呀。” 郭子兴也叮嘱张氏,想法从丫头口中探探口气,这朱元璋哪一点叫她看中了,连女孩儿的规矩都不顾了? 张氏点点头,说:“我会注意的。” 佛性大师鼓励刘伯温出山 贤才是有的,大乱的世道,贤才往往隐于草莽之中。 当年佛性大师和郭山甫不约而同提到了浙西四贤是孔明、张良一样的人物,不管郭子兴怎样出贤良榜,朱元璋认定这样的人不会登门的,良禽尚知择木而栖,而况于人? 朱元璋当然不会知道,此时他的师傅佛性大师正在浙江青田县的武胜村拜访当代大儒刘基。 刘家的房子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郁郁葱葱的楠竹林拱卫着风火墙的院落,青堂瓦舍,飞檐画栋,整个院子被松拍围护着,一望可知是乡里首户。这家的主人便是在当地号称预知上下五百年天下大事的刘基刘伯温。今天,刘伯温正在书斋里接待远游讲经的佛性大师。 刘基四十多岁,面目清癯,星目长髯,因为弃官居家,又喜欢道家之术,所以羽扇纶巾,大有老庄之风。佛性说:“几年不见,你在这一带已是名声大噪了,听说你对《灵棋经》大有研究,推事极为灵验?” 刘基说:“学生岂能比得了老师?”因为佛性入佛门前教过他,所以他对佛性恭恭敬敬地执弟子之礼。 “那都是过去了。”佛性道“从前我只是个设塾开馆的教书先生而已,你不过跟我读过几天经书,如今则是分道扬镳了,一个僧,一个道,冰炭不同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