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只要有权力野兽朱元璋1吃和 (第5/6页)
看的是《金刚经》,就说:“想不到如净如此专心致志地读经了,可喜可贺呀。” 朱重八忙合上经卷,站起来长揖。佛性却发现经卷里夹着别的书,已露出边角来。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里边的夹带,原来是一本《玉壶清话》。 “好啊,你敢在佛面前闹鬼,贫僧将就你,你也得将就贫僧啊。”佛性有些气了。朱重八也觉得有愧,赶紧说道:“弟子再不敢了。实在是因为经书味同嚼蜡,怎样用心也看不进去!” “又胡说。”佛性说“看不进去,是你浅薄,没缘分。”他抖动着那卷《玉壶清话》“这是专门写宋太祖轶事的帝王之书,你看这个做什么?” 朱重八不免眉飞色舞起来,开始大讲自己的独到见解,什么对人要宽容、仁爱,得人心方得天下。 “这与你当和尚何干?”佛性打断他。 “只是看看而已。”朱重八讲起书中的一段“宋太祖即皇帝位,有一回见了周世宗的幼子,问是谁,宫嫔答是周世宗的儿子,太祖问从人该怎么处置?” 这时佛性替他说了下面故事,赵普主张杀掉,潘美不言可否。 “原来师傅也看过,”朱重八笑道“不只是徒弟不守佛规呀。” “又胡说,”佛性说自己是入佛门之前看过的,没忘而已。他问朱重八:“知道赵匡胤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儿子吗?” 朱重八脱口而出:“一是仁爱之风,二是廉耻之心。宋太祖不是说了吗?即人之位,再杀人之子,天理难容。所以他让潘美收养了这孩子。”佛性点了点头说“赵匡胤的宽厚仁慈还有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饭,在碗里看到一条虫子,当时侍者脸都吓白了,按说厨师、御厨房的人都是死罪呀。但赵匡胤对他们说:千万不要让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虫子的事,他们会心上不安。” 朱重八不禁点头三叹:“只有这样,才能有天下。”说这话时,眼里闪闪发光。 佛性显然注意到了。他说:“你知道赵普这个人吗?” “是宋太祖的贤相啊。”朱重八显得有些激动。 佛性称赞赵普靠的也是仁政,他的名言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全够用了。朱重八称赵普是孔明、张良一流的人物,得之则得天下。佛性不无揶揄地问:“你想结交这样的贤人吗?” “没缘分啊。”朱重八说“一个出家人,更不需要了。”佛性说他倒知道几位旷世奇才,号称浙西四贤。朱重八两眼放光,急不可耐地问是哪几个? 佛性说“四贤中尤以刘基、宋濂为优。刘基字伯温,博通经史,是两榜进士,当过县丞,后来做过江浙儒学副提举,看到朝廷腐败,耻于为伍,便回到青田老家去隐居了。” “要是能认识他们就好了!”朱重八顿了顿又问“另一个呢?” “另一个是浦江的宋濂,他被元朝廷委为翰林院编修,根本不屑于去,隐居在龙门山著书立说。” 朱重八喜形于色道:“这不是今世的卧龙、凤雏吗?是不是得一人可得天下?”佛性笑道:“这岂是你我方外之人所能论及的话题。” 朱重八不言语,却拿出纸笔,记下了“青田刘基、浦田宋濂”几个字。佛性意味深长地望着朱重八笑。 其实朱重八并不知道,佛性原本是世俗中人,是一位有宏大抱负的饱学之士,他是刘基的座师,亲自教诲刘基三年之久,后来因文字狱犯事,才躲到寺院里披起了袈裟,有机会就想为自己的学生刘基物色明主,他认为刘基就是张良、赵普一样的人物,遇到明君就能成就大业。 他此时竟看出来朱重八日后必称雄天下吗?也许连他自己也处在朦胧中,但朦胧的幽灵往往会聚而成形,成为现实。 监守自盗 几个月的时光,在木鱼声和诵经声中滑过去了,朱重八的工夫不在佛经上,他跟着佛性,长了不少知识,他变得深沉多了。 皇觉寺的长夜无比寂静,长明灯也显得暗了,朱重八还在看书,只是不再用经卷打掩护了。突然有人叩击窗棂,朱重八放下书本,走到门口,推开红漆木门,不禁又惊又喜,原来是汤和、徐达、吴良等人。 朱重八一点头,几个人溜进佛殿,朱重八忙掩上门,问:“深更半夜,你们怎么溜到庙里来了?又是肚子饿了?上回给你们偷馒头,差点挨了二十大棍。” 徐达说:“今天不要吃的,弄点钱。”朱重八心想,这回胃口更大。吴良指着汤和说:“他要领我们投军去。没听说吗?天下到处都反了!”朱重八听了心里一动,但他不明白,去就去,要钱何用? 汤和苦笑着说:“总得打造几件兵器呀,不然人家瞧不起咱们。”朱重八正色道:“我哪有钱?这身破袈裟当了也值不了半贯钱。” 汤和岂不知道朱重八是两袖清风!他的眼睛一个劲地在佛殿里搜索,最后定格在巨大的铜香炉上。 朱重八立刻明白了,忙说:“你打香炉的主意?今天是我守夜坐更,若失了铜香炉就是监守自盗,我不得被乱棍打死呀!” 徐达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把你绑起来,口里塞上烂草,你就没有干系了。” “亏你想得出。”朱重八走过去,拍了拍那个余烟袅袅的铜香炉“这玩意少说也有八百斤,白送给你们,你们也扛不走啊。” 汤和不以为然,说了声:“你小瞧人!”大步跨过去,双手抱定香炉,一蹲身,向上一挺,香炉离地二尺,放下后,他说:“徐达比我力气还大呢,我们抬上它走,轻而易举。” 朱重八想了想,默许了,让他们去找条生路也好,这大灾之年,留在濠州也得饿死。 汤和说:“你和我们一起走算了。还真想成佛得道呀!”朱重八要他们先去,看看那个起兵造反的是不是个礼贤下士的人物,能不能成大器,到时候再说。 朱重八不是胆小,也不是没主见,更不会忠于元朝的正统,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没有摸清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