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招娣 (第1/2页)
第22章 招娣 / 叶青可不管,跑出去绕了几圈,掐着时间回来,手里已经多了一条两斤重的五花rou。 “呀!真买回来啦?还这么多!”田婆婆不敢置信。 “嘘!小声点儿!来我屋,咱们包饺子。”叶青道。 田婆婆喜滋滋地跟着一起回屋,一会儿贾工敲门,手里托着颗大白菜。 “还真买着了?怎么卖给你这么多?”贾工也惊奇。 叶青笑道:“我老乡在矿上副食店。” 屋子里煤油炉不锈钢锅和调料倒是都齐全,就是空荡荡的,桌椅板凳什么都没有。 贾工一看,回自己屋把椅子搬了过来,田婆婆也回去拿了案板。 叶青把贾工带来的白菜洗净,拿出小口袋二斤多白面给他。贾工揉面,叶青哐当哐当切白菜剁rou馅。田婆婆指挥着,一会儿让贾工放温水和面,一会儿让叶青往rou馅里调花椒油。 馅料调好,三个人把案板放椅子上,盘腿坐地上一起包饺子。 “叶啊,以后工业券我都攒着,回头你先去买张桌子,这么凑合总不是事儿。”贾工包着饺子说。 “我的也给你,我床底下还有几块以前他们撬下来的地板,让小贾给你做张凳子。”田婆婆说。 叶青正为家具的事发愁,好不容易盼到领票证,居然自己还没资格领工业券。 “哎,不急,慢慢添置就是了。” 不大一会儿,饺子包好,白白胖胖的三大篦子。不锈钢锅里烧开水,贾工端了一篦子下进去,熟了先给田婆婆和叶青盛出来。 “你们吃,我等第二锅。” 叶青和田婆婆也不客气,端起碗沾上醋就吃了起来。 “呜…好吃。” “香!” 贾工笑呵呵地看着田婆婆,这时候第二锅也熟了,拿自己的碗盛了大半碗,坐过来一起吃。 “嗯,真香!” 生的熟的最后还剩了一篦子多,叶青分成三份,给田婆婆和贾工装到碗里。这时候已经上冻,放在窗台外面跟速冻饺子差不多。 晚上锁好门,叶青对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票证直犯迷糊,找了个大夹子给夹在客厅墙围上对着研究,大半夜才睡。 第二天一早,还没清醒,就听到外面敲门声。 叶青穿着睡衣睡眼惺忪的去开门“田婆婆,早啊。” “不早啦,赶紧洗漱跟我出门。” 叶青一怔:“这么早去哪儿?” “去买粮啊!”田婆婆还是笑呵呵的,就跟邀请叶青一起逛街似得。 叶青摸不着头脑,打开门让田婆婆进来。 “面口袋,盐袋子,油瓶子都要带上。”田婆婆嘱咐。 叶青头脑发胀,晕晕乎乎的洗漱好换上衣服。 “粮本粮票呢?”田婆婆问。 叶青指了指墙:“在那儿,带哪个?” “都带上。” 折腾半天,叶青拎着面口袋,装着盐袋子油瓶子,跟着田婆婆全副武装的出了门。 出了巷子口,七绕八绕来到粮站,叶青一看吓一跳,乌央乌央的全是人,长长的队列排了好几行。 “叶啊,油票撕下来,对对,就这张,还有油瓶子,你去那边排着,给你我的盐票…” 叶青手忙脚乱的听田婆婆指挥,两人各排了一列。 队伍里不少半大小子和小丫头,拎着面口袋占着位置等家长,陆陆续续的有大人过来接过面袋子。昨天发粮票,今天开支领工资,领了钱赶紧过来买粮,这个月的日子就又续上了。 到十点多钟才轮到叶青,白铁皮大桶里的玉米面已经见了底。每人按照粮本上的限量够买,买完她和田婆婆的,后面的人就没了。 “玉米面卖完啦,下次等通知!”粮站工作人员站在椅子上大喊,引起后面一阵抗议,不过谁也没走。玉米面没了,红薯干还有呢,这次不赶紧买了,下回还不知道供应的是什么。 玉米面九分一斤,两斤花了一毛八。 红薯干六分一斤,五斤花了三毛。 半斤盐三毛,二两豆油一毛六。 快中午时候,叶青肩膀扛着一口袋红薯干,手里拎着玉米面,抱着一袋子半斤粗盐跟一瓶刚见底的二两豆油,气喘吁吁往回走。 总共几毛钱的东西,花了一上午才买回家! 叶青穿过楼道,扛着东西上楼。 宋招娣正在门口做午饭,大冬天的,楼里人家大部分都把铁皮炉子搬到屋里,就她家还摆在外面,屋子里实在是放不下。 见叶青扛着面口袋从门口经过,宋招娣使劲甩上屋门,冲着外面啐了一口。 “你咋跟谁都能对上?人家新来的女同志惹你啦?”招娣男人抱怨媳妇。 “你榆木脑袋里装着疙瘩是不是?啥事都不经心,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怎么我就嫁了你这么个窝囊废!”招娣扬着嗓子怒骂。 招娣男人气哼哼地转过头去,咬着牙暗想自己真是个没气性吗? 招娣男人叫葛三旦,爹娘死得早,乡下的大姐把他拉扯大送到城里来扛活,挣俩钱儿顾住自己吃喝。他解放前就在矿上做工,那时候的矿山还姓田。 每天上工下工领工钱,浑浑噩噩的也没什么想法。突然就变了天,漫山的口号,满城敲锣打鼓□□。一打听他才知道,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这矿山成了工人的。 这么大的产业都是自己的了? 忽然而来的巨大惊喜冲昏脑袋,葛三旦举起斧头跟着一帮人跑进工厂,砸!砸烂这些剥削人的铁壳机器! 后来解放军同志来了,拦住大家讲了话,这才醒过味儿来,都是自家的产业,怎么能砸呢? 马上又有更大的惊喜给他冲击,田家的小洋楼也是他的!以前多少回远远的看这座漂亮的小洋楼,心里想着哪天能进去逛一圈这辈子就算值了,没想到现在给他了! 大家兴冲冲的拆掉大门铲了草地,砸烂马房车房。一排排房子建起来,一间间屋子在小洋楼里搭了起来。 他如愿以偿住进来,还娶了原先这楼里水灵灵的小丫鬟。可惜是个丫鬟,要是小姐就更好了。不过那时候田玉茹已经四十多了,白给他也不要,他还等着生儿子继承家业呢! 过了几年,他总觉得有些地方跟当初说的不大一样。 既然都当家做主了,为啥还要干活儿?每月领工资,少干一天就扣钱,这跟以前干一天领一天的工钱有啥区别?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