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_第一百八十五章大战序曲起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大战序曲起飞 (第2/3页)



    跑道的尽头,已经停着六架dh-1o,柯蒂斯公司这次算上麦克一共派来了七名飞行教官,这些人包括麦克这时都已经穿上了皮质飞行服,背着伞包来到飞机前。在他们的周围,所有在机场上没有任务的人都已经远远地聚集在飞机的周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在等待着观看他们平生第一次见到的飞机飞上蓝天这个令他们激动不已的时刻。

    宋哲武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转头问麦克:“这个机场的两条跑道都是土质的,这样的跑道是否能经受住飞机降落时的冲力?”

    麦克点头说:“没有问题,我仔细检查过跑道的质量,它要比我们在一战时的野战机场的跑道结实多了。”

    得到麦克的肯定答复后,宋哲武放下心来,可是他还是满是疑惑地问麦克:“可是如果雨后,飞机怎么起飞和降落?由于雨水的原因,跑道的土质会很松,如果飞机起飞就会把跑道压坏,如果是降落,湿滑的跑道又会给降落的飞机带来巨大危险。”

    麦克摇摇头说:“那只好等跑道干后在使用,没有别的办法。”

    水泥宋哲武不是没有,他可以到唐山去买。二十年前天津商人周叔从丹麦史密斯公司购进两套2x2o米中空干法生产设备,在唐山市建成了启新水泥厂,这是我国的第一座水泥工厂。该厂现有拥有5条水泥生产线,其年生产能力达2o多万吨。甚至他现在在涞源也有一个小型实验用的回转窑,这主要是宋哲武考虑他一旦有了山西就势必要进行大量的建设,水泥需要量很大。而他只是在小说中知道后世先进的回转窑的大致结构,他这是在进行试验,不过现在看应该是成功了,产量比立窑要高出百分之三十以上,宋哲武认为如果在做些改进,产量应该还会更高。只是现在毕竟是实验性的,产量还是太小。

    最关键的还是宋哲武根本不想在涞源,这山西的眼皮底下有一座永久机场,这里他是不敢保证不会暂时失守的。如果让日军在这里拥有一座机场,那对山西的威胁可是实在太大了。

    见宋哲武皱着眉不出声,麦克对宋哲武说:“如果我们在这里驻扎很久,那么还是建水泥跑道;如果仅是在这了驻扎一段时间,那么现在这样的跑道就足够了。麦克指着跑道两侧说:“那里都埋着暗沟,专为排水的,下雨后,雨水会很快的排走。如果只下半天的大雨,一天后飞机就可以起飞。

    宋哲武点点头,他知道现在也只好如此了。

    麦克跟宋哲武和伍进打过招呼,就走向他的飞机。麦克自然是要驾驶他改进的教练机,改进的效果必须要他自己架机才能感觉得到。

    麦克招手喊来一名教官,两人说了几句,那名教官一耸肩,摊开双手,爬上了排在跑道前的教练机的后座舱。麦克一打手势,其他五名教官也都爬上了自己的飞机。

    宋哲武知道,这是麦克要那名教官同他一起检验教练机的性能。

    在麦克做出手势后,在木架做成的临时塔楼上,负责指挥的一个参谋举起了红旗,用力挥了挥,麦克的座机开始出轰鸣声,随着轰鸣声越来越大,教练机开始慢慢的滑上跑道。

    教练机在跑道上越开越快,在跑道的中段,教练机的机身猛然一轻,起落架一下子离开了地面,随后越飞越高,在离开地面一百多米后,教练机的机头猛然一翘,以更大的角度轻盈地飞向高空,在蓝蓝的天空上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开始平稳的盘旋。

    随后,其它五架dh-1o逐一在跑道上腾空而起,它们在机场上空结成编队,盘旋几圈后,在教练机的率领下猛然笔直的冲向高高的天空。机群在钻入一朵洁白的云朵后,暂时离开了众人的视线。在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机场上张大着嘴,看着飞机起飞全过程的人群,突然爆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这些人绝大多数不要说是看到过飞机,就是听说过的人都不会过一半,可是现在竟然是眼看着别人把这些运到这机场的一些物件组装在一起,拼装成飞机,再给它们喝饱油,然后人们就可以坐在它的里面飞上天!对于来自北平、天津的学生们还好理解,可对于那些当了二十来年农民的,参军前足迹不出住所百里的年轻人来说那可就是太神奇了。他们现在已经在心里升起了一股巨大的自豪感,第四路军就是最好的军队,宋哲武就是他们最好的脑和长官。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宋司令万岁!随着这一声呼喊,机场上立刻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宋司令万岁!…”

    宋哲武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空军,而且亲眼看着它高高的飞向蓝天,此时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不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