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_第一百八十五章大战序曲起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大战序曲起飞 (第3/3页)

果说刚刚穿越时,宋哲武只是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努力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尽力使民族和国家少受些苦难,那时他只是想着尽力而为。可是现在,在这样热烈的场面下,宋哲武不禁暗暗誓,‘他不是要尽力而为,他一定要把小鬼子杀得落花流水,一直打到他们的老家去,捣毁他们的hg,拆了他们的鬼社…’

    随后的的几天里,宋哲武则是一头扎进教导总队,虽然箫国栋带队去迎接赵丕廉,军队整编的事情自有陶蓉负责,那是不用他cao心的。由于第四路军已经进行过两次整编,所以箫国栋和参谋部的人都是很有经验。这次又有陶蓉主持,效率很高,在人员的编排、武器配置等各方面都进行的极其顺利。先期整编好的部队的军官已经开始陆续进入教导总队等待轮训。

    宋哲武来这里倒不是有什么不放心,李文田和徐峥两人配合得很好,李文田主要负责军官教导团的组建工作,教导总队的整编基本上只有徐峥一个人在做,虽然是这样,可徐峥处理的井井有条。宋哲武来教导总队,只是要和李文田商讨培训计划,说是商讨,其实是宋哲武不放心。虽然李文田即有保定军校的学历,又有十几年部队的实战经验,可是毕竟受时代限制,有些战术问题未必很先进。

    他一到教导总队,正赶上李文田也正要找他。李文田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都已经做好,想要宋哲武检查批准。这个计划是箫国栋、陶蓉、李文田三人一起做的,当然这事得李文田为主,因为他们两人这些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训练计划和大纲做得很让宋哲武满意,不仅有6军作战的各种战术科目的培训,还有战略制定的指导原则,第四路军的三猛、三快、一点两面等特点也进一步在培训计划中得到强化。只是宋哲武觉得这个计划还是有些不足,那就是它太过于中规中矩,正大平稳。虽然拥兵讲求正兵为主,奇兵为辅。可是奇兵用得好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甚至弱势的一方也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宋哲武和李文田两人反复商讨了两天,主要是对伏击、穿cha、长途奔袭等战术进行细致的讨论,在计划中增加了很大的篇幅对这些战术进行研究指导,最后又找来陶蓉、张亚飞、高宗宝等人对计划和大纲进行最后的确认,直到大家都没有异议才最后定稿。通过这几天的讨论,陶蓉等人都对宋哲武的战术素养十分佩服。李文田甚至认为,宋哲武即使称不上军事家(因为,宋哲武毕竟没有指挥过比较著名的战役),也堪称战术专家。

    几天后,阎锡山的代表赵丕廉一行人在箫国栋的陪同下来到了涞源。

    宋哲武这时并没有在涞源,他已经跑到8o里外阜平山地旅的驻地。对山地作战,宋哲武知之甚少,不要说山地训练,就是山地作战他也只是在小说里和电影中才有印象,他到这里可不是指导工作,他只是来看看这个实际负责山地旅训练的李瑞芳,看看他是如何进行山地训练的。

    李瑞芳很感激这个破格把他从营长提拔到副旅长的总指挥,虽然有陶蓉的推荐,可自己毕竟是刚刚加入第四路军的降将,宋哲武能这样信任他,而且陶蓉也暗示他,只要他做得好,宋哲武以后就会把山地旅交给他指挥。所以,李瑞芳对山地旅的训练下了大力气,在人员到位的第二天,就和叶长贵拉着山地旅来到了阜平。

    之所以到阜平来,是因为这里的山地地形比涞源更复杂,便于训练。

    山地旅的训练十分艰苦,他们的日常训练科目有山地行军、山地武装攀爬、如何利用地势地貌进行掩蔽阻击,有一些训练科目甚至跟特种大队的训练有近视的地方。

    山地旅的武器配置也很有特点,他们没有山炮,就是迫击炮也只有6omm的,这主要是为了在复杂地域可以行动迅,因为他们有的时候是需要在根本就没有路的地域通过。因为这个原因,甚至他们连重机枪也没有配备。单兵除了随身武器,还都多配有一把类似特种兵的匕,主要是为了攀爬使用。

    看了两天后,宋哲武放心地回涞源了,不仅因为他对陶蓉推荐的这个李瑞芳很满意,还因为箫国栋已经派人连催了他三次。赵丕廉已经到涞源两天了,他这个总指挥再不回去,可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其实,宋哲武这些天很忙是不假,可是还没有忙到拖不开身的地步,他之所以如此做,就是想先晾凉这个阎锡山的心腹,先杀杀他的锐气。他要让阎锡山知道,现在是阎锡山和他的晋绥军需要他宋哲武,而不是他宋哲武。

    派箫国栋去迎接,那是因为赵丕廉毕竟有内政部次长的身份,可是到了涞源就得按他的安排行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