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三十三章一石千层血淬中华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一石千层血淬中华上 (第3/3页)

,慈禧问道:“恭王爷,倭寇在照会上有没有说明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恭亲王答道:“启禀太后,倭寇的照会也是语焉不详,只是说他们在新竹、中坜等地的军队先后遭到了辽东义勇军的突然袭击,要求咱们大清国尽速解释此事。”

    “辽东的义勇军?倭寇尽是信口雌黄、无理取闹。”向来对小日本没什么好感的慈禧闻言,禁不住冷然一笑:“前几日,冯华刚率领义勇军接收了辽东,又怎么可能突然带兵去了台湾呢?而且,他们既然发来照会,就应该提供相关的证据,怎么能空口无凭的就乱加指责?”

    尽管各位军机大臣都明白情况尚未全部汇报完毕,太后的看法有些主观,但他们也知道此时反驳无疑是触太后的霉头,因此大多识趣地暂时闭上了嘴,只有刚毅居心叵测地突然出列奏道:“太后,倭人虽然无耻之极,但此次照会似乎并不是空xue来凤。刚刚军机处也收到了台南刘永福发来的报捷电报,说台湾军民七战七捷,不但两日内接连收复了新竹、大湖口、杨梅、中坜等失地,而且全歼了倭寇近卫师团第一旅团,南侵日军自倭酋旅团长川村景明少将以下无一漏网。另外,此战还歼灭了倭寇南下增援的比志岛支队1100余人,并迫使倭寇将防线回撤到台北、桃园一线。太后,奴才以为如果只靠所谓‘台湾民主国’的那些人,恐怕怎么也取得不了这样辉煌的战果吧!”

    大殿上突然静了下来,不但是光绪和慈禧被这个意外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就是早已震惊过一次的诸位军机大臣也再次陷入了各不相同的沉思之中。他们有的为此大胜感到异常兴奋、有的担忧此事可能会在方方面面引起变化、有的暗骂刚毅卑鄙多事、还有的在不断揣摩太后的想法心思,一时间仁寿殿上的气氛竟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慈禧不愧是掌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强人,虽然心中依然是无比震惊,但她还是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一种难以言语的感觉不断在心中翻腾起伏。七战七捷、全歼倭寇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第一旅团,让她也不禁产生了一股扬眉吐气的自豪感,倭贼也有这一天!然而兴奋之余,慈禧马上又将思绪回转到了这件事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来:就如刚毅这个不长眼眉的东西所说,只凭台湾目前的那些人,确实不可能取得这样令人震惊的辉煌战果。可冯华和义勇军明明是才接收完辽东,他怎么可能又突然到了台湾呢?会不会是刘坤一弄出来的事?

    刚刚想到这种可能,慈禧马上就对自己进行了否定,不可能!整个大清国除了冯华的义勇军,再也不可能有别的军队能做到这一点。如此看来,这件事确实与冯华的义勇军脱不了干系,只是能将倭寇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第一旅团全部歼灭,义勇军所出动的军队当也不在少数。然而这么多的军队要想无声无息地从辽东到达台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沿途官府的大力照应,怎么都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来。难道皇上也参与了这件事?

    想到这儿,慈禧脸上的神色不由得阴沉下来:难怪皇上这一阶段表现得如此顺从,在御史王鹏运等人呈折弹劾孙毓汶、徐用仪,以及舆论纷纷应和之时,都没有借机发难,原来他竟是在密谋策划此事。哼!也不看看大清国是谁在当家,这样重大的事情都敢瞒着本宫,实在是令人可恼。还有这个冯华,竟也是如此的胆大妄为,居然背着本宫与皇上相互勾结,如果不借此给他点儿颜色看看,将来还不定有多少人会反上天。

    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充满兴奋之情的光绪,慈禧再次开了腔,但声音中却听不出任何的感**彩:“台湾虽然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土地,可是已经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了日本,我大清堂堂的礼仪之邦,岂能作那出尔反尔的龌龊之事。再说,现在已不比从前,泰西列强都是讲国际法的,一旦让他们抓到把柄,恐怕又会给我大清惹下弥天大祸。”

    说到这儿,她平淡的语气突然为之一变,声调变得有些尖厉起来:“私自调兵、欺君罔上,这乃是灭九族的大事。恭王爷,立即着总理衙门向冯华问询此事,并让其尽速予以回复。如今倭国已经发出照会,泰西列强也不会不闻不问,我们怎可不予理会,总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交待。”

    慈禧这番充满无边煞气的话语,立刻就让包括光绪在内的好几个人变了颜色。虽说此事有违规矩和国际原则,但如此振奋人心的大捷,对日暮西山、举步惟艰的大清国来说可是意义极为重大。不但能重新凝聚日益离散的人心,而且还可以让从没把大清放在眼里的泰西列强心生顾忌,岂可按常理予以对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