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一发动全血淬中华 (第3/3页)
予以办理。” 当下,君臣三人详细商讨和拟定了皇上发表谈话的内容。 3月25日下午,大清帝国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和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的陪同下,约见了《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伦敦每日新闻报》、《中央新闻》等欧美国家驻北京的记者,发表了《强烈谴责日本暴徒刺杀清国头等全权议和大臣,呼吁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声明;同日,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奕訢会见了英国公使欧格讷、俄国公使喀西尼、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德国公使绅珂等各国驻北京使节,要求各国发挥影响约束日本的行为,并再次表示,如果日本人不希望和平,清国将动员全国力量,继续战斗下去。 当天晚些时候,光绪皇帝以太后及自己的名义,给李鸿章发去电报慰问伤势,指示其立即回国治疗休养;按照刘坤一奏章的意思,又指示军机大臣徐用仪、孙毓汶到俄、法、德三国使馆,分别拜会了三国公使。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皇上又让翁同龢草拟几条电谕:要求刘坤一从军事上对辽东日军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保证辽东四条奏章的顺利实现。同时,宣调原驻扎在山海关的广东连镇总兵方友升率兵三千赴山东,协助山东巡抚李秉衡加强黄河沿线的防守;调驻扎在莱州的原广西右江镇总兵夏辛酉,改任山东登州镇总兵驻守登州,就近监视威海日军的动向。 李鸿章身为中国使臣,竟在日本遇刺,实为国际外交史上罕见之事,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政府也大为不安,担心中国因此中断谈判,使欧美列强有机会借题发挥,插手其间。 此时,欧美列强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战争开始时俄国持观望态度;美国则纵容偏袒日本;英国初始推测战争的胜利可能属于中国,黄海战役后又默认了日本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如今各国不愿看到日本单独获取更大的利益,纷纷对中国表示支持,首先展开行动的是德国。 德国深恐战败的中国将成为日本的保护国,而强大的日本加上中国将会成为德国在东亚扩大影响的严重障碍。德国还顾虑日本割据中国领土的结果,将会招致英俄秘密安排,而把自己排斥在外,并影响他与中国的军火贸易。所以在绅珂会见了奕訢和徐用仪之后,德国政府首先向日本发出了照会,指出:中国已要求欧洲列强干涉,而日本对割让中国大陆上领土的要求尤其易于惹起纠纷,列强中某些国家已决定联合干预。相较之下,合理的解决对各方最为有利。但是德国的“劝告”并没有影响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在遭到日本政府的婉拒后,德国立即转而与英俄两国政府接洽。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人便已成功的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因此中方代表团与中枢往来的电文,日本大本营皆一览无余。此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把一份已经破译了的北京发给中国使团的电报递到了首相伊藤博文手中。 看着电文,伊藤博文气得大骂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之人)是白痴、混蛋。这个小山丰太郎是日本“神刀馆”的成员,从属于右翼团体“黑龙会”这些右翼团体,都是战争狂热分子,他们不满中日停战,认为是李鸿章阻碍了日本的战争意图,所以策划了刺杀李鸿章事件,妄图扩大中日矛盾,中止谈判把侵华战争继续下去,直至占领北京。 陆奥宗光说:“伊藤君,要是李鸿章真的就此回国,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 伊藤博文仍然怒气未消:“这些白痴根本就不懂得天皇陛下的策略!想一口吃掉中国,我们现在有那么大的实力吗?就是能吃掉,欧美列强能坐视不管吗?列强一旦出面干涉,我们就前功尽弃呀!” 陆奥宗光点点头:“不错,刚刚接到驻德公使的报告,德国已向我国发出外交照会,虽然措辞不甚强硬,但这也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另据情报机关报告,俄国已经在秘密向中国北部边境部署军队。” 伊藤博文说:“黑龙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干的蠢事简直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情况糟糕透了!溃败犹能挽回,这样的事情还能够挽回吗?” 陆奥宗光劝慰地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抱怨也无济于事,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挽回此不利的局面。伊藤君,您看清国发来的这个电报似是还有文章可做。” 刚才伊藤博文已被北京发来的“让李鸿章回国养伤”的电文气昏了头,此时听了陆奥的提醒眼光不由一亮,沉思了片刻说道:“好!咱们马上去看望李鸿章,把他送进最好的医院,让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疗,无论如何也要尽力把他挽留下来,不让欧美列强再找到攻击我们的新口实。”M.guGe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