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侠女人未识 (第2/3页)
冯大哥你明白了好多新道理,可是跟秋jiejie一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子!” 贺菱儿一本正经的辨白,让冯华心中又是一阵苦涩: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当中,秋瑾的思想与见识无疑是最出色的,她绝对称得上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唉!历史的风云究竟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眼前的这一切到底是命运对自己的捉弄,还是对自己的挑战? 五月的颐和园山清水绿,优美异常。淡蓝色的天空柔和明丽,与葱郁苍翠的万寿山、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蜿蜒幽静的后溪河以及点缀其间的楼阁亭廊,组成了一副赏心悦目的图画。 在邀月门到石舫的那条依山水走势而建的长廊里,大清国的那位老佛爷正在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枋梁上的那些彩绘图画,并不时地向随行的德龄公主等女官讲述画面上的典故、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东西虽然大家也都知道,但每一个人都装出从没有听到过的样子和聚精会神的神态,有人还不时地为老佛爷的博闻多学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条彩绘长廊,咸丰十年曾毁于英法联军的战火之中,重修后慈禧命人从江南临摹了14000幅图画,彩绘于728米长的273间枋梁上。 看着太后兴致极高,李莲英一边小心地在前面引着路,一边轻声地向慈禧建议着:“老佛爷,今儿个没有风,咱们到佛香阁上遛遛吧!” 微微点点头,慈禧答道:“好吧!也好些日子都没到阁顶去过了,今儿个就上去散散心。”说罢,几乘软轿在一群宫女太监的簇拥下,沿着通向山顶的114级石阶,向着佛香阁走去。 佛香阁是一个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它高四十一米,顶端同建在万寿山顶上的智慧海琉璃坊一般高,是全颐和园最高的建筑。站在佛香阁的游廊上,可以俯瞰昆明湖,遥望北京城,揽尽京师风光。 来到万寿山顶,慈禧才在德龄公主的搀扶下从软轿中走出,迈步走向佛香阁。待到得佛香阁顶,她已是浑身汗津津的,并不停地喘着粗气。轻轻地摇了摇头,慈禧叹道:“唉!确实老了。上这么一个阁子,就喘成这样,真是不服老不行呀!” “老佛爷可不老,奴才比您还小十二岁,现在喘的不是更厉害。”李莲英的马屁功夫确实了得,他不说自己一路上跟在软轿后面屁颠屁颠地跑前跑后。 看了看太后没有不悦的表示,他又继续恭维道:“老佛爷,就凭您这身子骨儿,奴才看就是再有个三五十年也一点儿都没问题,咱们大清国还得靠老佛爷您给掌舵呢!” 慈禧笑了,温声说道:“就你会说话,再活那么长时间还不成了老妖怪。再说如今皇上已经亲政了,还有什么事用得着我呀!” “皇上虽然亲政了,但是到底还年轻,不如老佛爷您考虑问题全面周到。而且自从和倭奴签完和约以后,朝野上下都纷纷要求改革变法,像这样影响我大清盛衰的大事如果没有老佛爷您给把关,还不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李莲英小心地回着话。 听李莲英提到“改革变法”慈禧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昨个儿皇上还着人送来了一份儿变法方案,好像就是前些日子那个领着举子们去都察院上书的康有为写的。我看了看,你还别说这个康有为到确实有些见识,虽然其中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他对大清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端却看得很清楚。看来,再守着祖宗的老规矩,一点儿都不变是不成了!” “老佛爷英明,变法确实已是大势所趋。不过,此事毕竟事关重大,究竟该怎么变,还真得好好想想。”深明慈禧想法的李莲英乖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是呀!现在每个人都提变法自强,可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像那个康有为,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那大清的江山还不乱了;李鸿章要说也是个极有本事的人,可他搞了三十年的洋务,到头来还不照样输了个一败涂地。唉,变法到底该怎么变呢?”慈禧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见慈禧这会儿心情很好,又恰好提到这个问题,李莲英在一旁适时说道:“老佛爷真是睿智圣明,康有为的变法方案确实太理想化了,根本就不具有实际的cao作性。这两天,京城中都在盛传,那个取得辽东大捷的临榆镇总兵冯华与康有为就变法的观点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据奴才了解,冯华的想法跟老佛爷您到是很有点儿相似之处!” “噢!冯华竟然对如何变法也有自己的设想?真没想到,他还是一个文武全才。”慈禧显然被李莲英的这番话勾起了浓厚的兴趣,稍微停顿了一下,她又接着问道:“冯华到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