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3钱从何来 (第3/3页)
的状况。 他犹豫再三,最后咬咬牙,便将囤积的纸摆在香料铺前卖了起来。还是见好就收吧,赶紧卖了赚回钱要紧。 —— 另一边,冷知秋和小葵走到文庙台前,发现这里又是另一番热闹。 文庙台在十里长街与遛马坪交接的地方,地处开阔,有时候是大戏班子被官家或富贾请在这里唱戏,有时候是武人比试的擂台,据说几十年前曾是文人墨客斗字挂联的地方。 今日,文庙台重新成了文人墨客的地盘,只不过在场的所谓“文士”,其实大部分肚里草莽,只是因为苏州风气转换,他们这些有闲有钱的子弟,便也追个潮流,附庸风雅。 台上,一个青衣小帽的书生,陪着一个山羊胡子的老先生,慢慢走出来,手里举一块牌子:南山书院。 “这位是南粤派的文学泰斗,郭培国老先生,他在两广一带久负盛名,南山书院创办十年以来,已经出了五名进士,现任工部侍郎的曾家明大人,便是南山书院的生员。” 众人听了,立刻一阵鼓掌叫好。 书生又朗声道:“郭老先生受邀来苏州开设南山书院分馆,那边是两湘学政学台保举的鹿鸣书院,两家书院从此落户苏州,这是苏州子弟最大的福音!” “好!”“太好了!” “可算是有正经的书院了!” … 一片热闹的叫好。 冷知秋站定不走了,对小葵道:“这个有意思,我们先看看。” “小姐,这里全是男子,奴婢怕有人对小姐起歹念。”小葵有些担忧。 “我这颗心光明磊落,可以辟邪,你信不信?” 冷知秋一笑,举目看向文庙台上的两家书院代表和那书生。 青衣小帽的书生继续道:“素闻江南才子,冠绝天下,如今皇上更是有意偏袒江南六省,特开恩科,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在书院开馆收弟子之前,郭老先生的南山书院、两湘保荐的鹿鸣书院,两家书院联袂,与苏州的慕容世家摆擂设坛,诸位文人雅士,但凭才学能与两家书院生员一较高下者,每局都有丰厚奖励,还可免去全年束脩,优先选择书院读书。” “不错!”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一个锦衣束缎、青靴翼善冠的男子从石阶飘飘摇摇走上文庙台,游视四顾。 台下立刻有人嘀咕:“是慕容家的大公子?” “如今苏州首富已经不是钱多多了,恐怕得换成慕容家。” 冷知秋偏头打量了一下那位慕容大公子,婆婆项沈氏还曾说要把宝贝嫁给此人,就是嫌弃此慕容大公子已经有了妾室,才没有真的托媒。 慕容大公子,名叫慕容瑄,相貌果然如项沈氏所言,虽远远不及项宝贵,但也算人中麒麟,鸟中丹鹤。 慕容瑄爱笑,笑起来脸颊上竟有两个酒窝。 “作为本地乡绅,慕容瑄自己没什么学问,就仰仗台下诸位给苏州挣点脸面,我慕容家出钱,赢得越好,赏赠的好处越多。诸位,就看你们的了!”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虚应的高喊,可惜,却没人敢上台应战。 那郭培国老先生颤巍巍开腔:“这里有南山书院弟子设坛扶毡请笔仙,敢问诸位,谁愿上来一试?” 台下嗡嗡一片,接着便是鸦雀无声。 冷知秋主仆站在最外面,就听最外一圈有人悄悄问旁边的老兄:“什么叫扶毡请笔仙?” 那老兄茫然摇头:“鬼才知道!” 小葵也好奇,小声问冷知秋:“小姐,奴婢也晓得文人雅士喜欢诗词歌赋对联的,没听说过什么笔仙啊,那是什么仙?” 冷知秋也没想到,满苏州城,台下围了几百个所谓的“文士”,竟然没人知道“扶毡”,可见有多荒废,就这样一拨人,还想考科举、指望金榜题名…真是如同一步登天的难度。 “扶毡,便是两人共执一笔,请来笔仙,在沙盘上作诗,双方不计回合,得了笔仙提示,笔在沙盘上自己就会划动,指向的那一人,便要出口将笔仙的诗词说出来,若说不出,便是请了假仙人,那是很丢脸的。” 小葵惊讶得瞪眼:“真有笔仙吗?好神奇!” 冷知秋一笑不答。有笔仙才怪,但这话向来不说破的,不然就不好玩。 这时候,就见人群中终于有人走上台去,施礼,先前扶着郭培国老先生的那位青衣小帽的书生也走上前,施礼,双方报姓名:“在下苏州苏某。”“在下佛山吴影椒。” 这便开始了第一轮扶毡。 台下的人纷纷伸长脖子观看,今天他们大部分人都开眼界了,头一回见这种比法。 只见苏某和吴影椒同握一支两尺高、两指粗的硬毫大笔,十指交握,笔垂直竖立在沙盘上,凝立不动。 两人对视一眼,吴影椒嘴角一弯,笑道:“笔仙来了。” 苏某大吃一惊,这么快?手上的笔已经被吴影椒带动,在沙盘上画了一个闪电弧,指向吴影椒。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