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段二刺案 (第2/3页)
我却不敢说,也没有真凭实据,要是张口乱说污了遂平公主的清誉我却担当不起。” 他口口声声说不说,却这样一番言论,等于是隐射了里面的内容,众人都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事情就是这样,要真是有板有眼地说出来,别人不定相信,这样遮遮掩掩的,反而让人多信了几分。 崔呈秀也是到了狗急跳墙的关头,不然他不敢冒着让皇帝生气的风险捣鼓这样的事儿…主要是因为张问下一步肯定是要拿外廷的旧党开刀,为他的政略扫清障碍,人家都明摆着要动手了,崔呈秀不奋起反抗只能等待倒台。 … 二月间,朝廷各衙门告天开印,开始了新的一年运作。张问就在这种流言四起的气氛中进入内阁办公,他现在都不去户部,因为户部还有许多旧魏党的成员,这种情况下去管户部的事儿纯属是自己找不痛快,户部的日常都是侍郎孙有成在打理,孙有成就是魏党的旧人。 驸马王赞元就是张问授意杀掉的,张问就知道会有麻烦,果不出所料,朝廷里都炸开了锅。幸好张问已有心理准备,这时候才可以从容不迫。 相比来说,内阁要简单一些,因为现在内阁就只有两个人,内阁辅顾秉镰还在任上,皇帝顾及到朝局的稳定性,并没有贸然就下旨辅下台,所以张问进入内阁做了次辅。 内阁值房在距离文华殿不足一箭之遥的地方,原本就最靠近皇帝的机构,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因为文华殿是皇帝经筵和召见大臣的地方、而最高行政决策机构——内阁又在文华殿旁边。但是现在皇帝基本不到文华殿的,于是距离皇帝近这一点已经改变了。 不管怎么说,什么衙门都在紫禁城外面,独有内阁在午门之内,足可以证明它的地位。 张问站在内阁门前,看着那几栋并不十分高大的建筑,心下感叹良多,这个地方,应该是科举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了,而自己现在才二十七岁,就站在了这个地方。回顾这十年来走过的仕途,不得不让人感概良多啊。 他久久站在这里,关于内阁、心里想了很多。其实内阁辅制度是嘉靖时候完善的,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却时时把整个帝国抓在手里,内阁制度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一直到张居正执政后,内阁一度拥有极大的权威,皇帝只要玩转内阁,就可以玩转整个帝国,于是政府运行得比较灵敏。 但是国本之争后,党争愈演愈烈,规矩都破坏了,朝廷就乱了起来,外廷的纷乱不是平衡,而是破坏,很多政略完全得不到有效的施行。所以此后的多任辅,空有一腔理想和抱负,完全施行不下去,中兴大明成了一句空谈,除了拿些宫廷秘案吵吵闹闹打击对手,政略方面如一潭死水一般死寂。 张居正之后的辅申时行看到了张居正的杯具,采取低调的政治姿态、做了太平宰相,此后多任辅都努力学习,以期得到善终,并不提什么激进的革新、且无法控制朝局,除了东林党在和稀泥。 就在张问胡思乱想的时候,顾秉镰的话把他拉了回来“张阁老,您怎么不进去呢?” 张问转过头,看见顾秉镰正站在旁边,听到顾秉镰称呼自己“阁老”张问还有些不太适应,毕竟他觉得自己还算年轻。这时候张问有个想象,如果大明出了个甘罗,十二岁就进内阁,是不是也要称呼阁老? 顾秉镰面相很好,方方正正的国字脸,眉间有三道严肃的竖眉,虽然头已经花白,但是须飘逸有君子风范…其实上顾秉镰是被魏忠贤强迫推上台的,属于旧魏党的人。 天上还下着小雨雪,张问看见顾秉镰的帽子有点湿了,正好张问手里拿着一把油纸伞,他便将伞撑开,遮在顾秉镰的头上,一边客气地说道:“元辅来得真早啊。” “老夫来的时候,张阁老已经到了,您不是更早?”顾秉镰爽朗一笑,完全没有焦急的表情,这一点张问很佩服,也很疑惑,一个人的城府不可能深到这个程度吧?人可以不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但是心情实在很难控制。 顾秉镰又看了一眼张问手上的油纸伞,低声说道:“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驸马被刺案,听说现场有把油纸伞。” 张问不解地看着顾秉镰,心道你们还能利用这么一件事把我弄倒不成?我要真这么容易倒,那也太脆弱了吧。张问皮笑rou不笑地说道:“打油纸伞的人多了去,莫非元辅也认为驸马是我杀的?” 顾秉镰笑道:“哪里哪里,老夫从未这样认为…再说老夫也管不着了,这是老夫的辞呈,您帮忙看看,一会就递到皇上那里去。” 张问接过那份折子,看着顾秉镰道:“元辅要辞官?” 顾秉镰摸着长须呵呵一笑:“老夫还留在这里作甚?别说,老夫现在心里面真是轻松了一头,总算可以回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