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_第二百二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第2/3页)

大人,朝鲜比张某想象中还耍有气魄,有洋务的范儿,呵

    过些日子,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曰联刚时局。咱们携手合作才是共存之道,马先生与少帅已经谈妥了,这一次张家人过来,一是替中堂大人来看看,二是商谈淮军整编的事儿

    邓程达早就收到吴辰的电报。让他出面与张佩纶商谈,这件事关系重大。对这位张佩纶,邓程达早就看过他的资料,是个极好的智计献策的人物,因此,他心里头还是有点儿防备的,北洋与朝鲜新军的关键融合时期,绝不能让张佩纶钻了空子,否则许多事遗留下去,可就不太好办了,他点点头:“这事儿复杂的很,不过只要咱们都有诚心,总能商量出个章程出来

    二人开始围绕整合的事儿开始商谈,北洋的意思是,北洋与朝鲜水师组成联合水师,水师提督的人选和人事都由吴辰做主,北洋算是完全融入朝鲜,北洋的官员也都由吴辰任免,在这事儿上,大家都没有歧义,现在李中堂受人最大的诟病就是北洋水师,将这烫手的山芋甩给吴辰。他落个清净,这支从前的亚洲第一舰队,此时也算是李鸿章的投名状,也表示了李鸿章归附吴辰的诚意。

    天下人谁又能想到,曾经显赫一时的李鸿章,与吴辰反目为仇的李二先生。现在却因为共同的利益,与吴辰走到了一起,向吴辰拱手称臣。

    双方的分歧主要是在淮军的处置上,李鸿章和张佩纶希望淮军能自主改编为二至三个军团,保持一安的独立性。军团长的任免权,甚至是中下级的军官任免权交给吴辰,但是有一点必须遵守,那即是不管如何。任免的军官必须由原淮军或者北洋的军官。也既是说,权利全在你吴老大手上。可是,咱们这些安徽人,你总得安置安置。做什么官不要紧,让一些不成器的东西滚蛋也不成问题。可这么多人跟了李中堂一辈子,总不能全部打,得多留点儿名额,让老兄弟们补补缺。邓程达矢口拒绝。这样做只会严重的降低军团的战斗力,吴辰练兵的方法很有特色,既不搞乡党。也不玩什么资格,方法就是统一练,所有军官来自军校,制定严厉的军规。军官用道德和军法束缚,士兵则利用不间歇的练来消狂他们的精力,一旦乡党勾连在了一起。就有了私情,有了私情,就会有询私,这军团还怎么带?更何况淮军的那些军官大多都是几十年前跟着李鸿章剿匪的老军伍,这种人打过仗,也有点战争经验,可是思维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虽然带的淮军都是洋枪洋炮。可是战术却落后至极。再加上他们惯于用传统的老办法练士卒,淮军虽然武装的不错,可是战力并不强。对于吴辰来说,淮军这些军官里。除了一些佼佼者,大部分都适合卷铺盖子滚蛋,或者回炉打造,让这些人钻入整编的新军团里,这兵还带得好?

    李鸿章的想法没有错。毕竟许多人跟了他半辈子,总不能为了保全自己,把人一脚踢开吧,吴辰的想法更没有错,军队不能保持战斗力,还耗费这么多军饷做什么?练着玩吗?吴少帅银子虽多,却还没到烫手的地步,一支满额的军团人数三万人,一年的花销就将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银子有多也不是这样花的。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愿意退让,李鸿章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他萌生了退意,大不了拿北洋、淮军来做投名状。混个差事当当,名利双收也不错。

    可是下头人会答应吗?许多人早已将命运与李鸿章捆绑到了一起,虽然有人萌生叛意,与维新党搅在一起,可是李鸿章却不能只顾自己。

    那程达道:“该革掉的军官是一定要革掉的,那某也知道这事儿李中堂很是为难,可朝鲜新军之所以能有今日,就是绝对不允许乡党掺和到新军中去,况且既是新军。就不能再用从前的老将,世界已经变了,战争的手段也生了变化。仍然故步自封,只会为人宰割,其他的都好说。这个绝不能同意

    张佩纶见那程达态度坚决,亦当仁不让:“这话怎么说的,该革职的革职,这点也没人说什么。可是有本事的,总得留下吧,许多人都是老军伍,怎么到了邓大人口里就这样不堪了,淮军成军多少年?战绩也是显赫的,凭的是什么?还不是那些老军伍,难道大人就保证他们都没有本事儿?我看,大部分还是能用的

    张佩纶说大部分能用,那程达却认为这些人大部分都不该用,至少不该去掌兵,这其中的矛盾既有利益之争。又有点儿名份的争夺。淮军就这样拱手相让,张佩纶还是有点儿不甘心,说什么也要多保些淮军的老军伍下来,将来李鸿章归附了吴辰,至少总有点儿本钱不是。

    邓程达到是缓和下来,知道这样吵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挑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