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第3/3页)
双方的摩擦而已,他沉默了片刻。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不若这样要用,其实…二,对干此年轻的军官,可以给他们到6军学堂学光一肥心,两年之后,若能毕业,就给他们差事。 不过对一些年长的,再要他们重头去学恐怕就难了,可也不能对不起他们。除了每月给点月钱瞻养之外,还可以推荐他们的子侄进6军学堂,怎么样?6军学堂毕业出来就是军官,虽然官不大,却也有晋升的空间,要知道少帅的胞弟吴保初在船政学堂毕业,出来也只是个普通水师少尉,在警备舰队做个管轮长而已,其他的,那某就不能再保证了,朝鲜这个,架子这么大,要想不出乱子,就得按规矩来,现在看上去淮军的兄弟吃了亏,可他们再如何,总没有吴保初吴少爷身份高吧。” 张佩纶知道再谈也谈不出结果,这个方案倒是勉强能接受,虽然淮军仍吃了大亏。可总比什么都捞不着强。更何况人家说了,连吴保初出来也只是个下级军官,他还有什么可说的,要服人,就要以身作则,吴辰这家伙也够狠得,朝自己的胞弟下手,谁还能说出什么话? 邸程达见张佩纶无异议,笑了笑:“现在该谈谈招商局和制造局的事儿了吧 招商局、制造局都是李鸿章一力承办的洋务结晶,这些年确实是亏损的很严重,可是在几年前。却是整个大清朝最赚银子的两个官办机构。不说那从前日进金斗的招商局,就说制造局,也是很有名堂的。 该机构成立于蹦耸口月刃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诊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 江南制造局最初的建设走向上海租界的美国公司旗记铁厂购买机械厂房和船坞而成成立之后,又将原本苏州洋炮局和由容闹向美国买的机器设备抵达一起并入而成。是洋务运动几个兵工厂中,规模最大、预算最多的一个”除了开设当年投资约万万两的费用之外,其后早期主要经费来自于淮军的军费,后来弥年时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蹦年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于每年有至少的万两以上的经费。制造局最高领导人是督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均曾担任,但到了后来,大多数时间开始由李鸿章主掌, 督办以下为行政主管,都由李鸿章选任。到了后来,李鸿章对制造局的控制更加严厉,几乎再没有人可以插手其中,甚至到了李鸿章直接伸手从制造局、招商局里拿提银子的地步,朝廷也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每年朝廷欠淮军的军费没有十万也有八千,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说,这制造局和招商局说是朝廷的。其实还是牢牢掌握在李鸿章手中,那程达打起这两个机构的主意,主要是看重他们在长江口岸的然地位,若是能为朝鲜这边所用,对江南各口岸的商品贩卖就更加容易了。 张佩纶苦笑:“怎么?大人看上了制造局和招商局?恕张某直言,一旦咱们联合,朝廷必然会有所动作,重新选任大臣督办上海的洋务机构是早晚的事,这事儿,可不是李中堂和张某能做主的。” 关于北洋、淮军依附朝鲜。参谋机构斗已做了预测,对这事,邓程达显得蛮有把握:“据那某所知,这两个局子从上到下都是李中堂的人。朝廷就算派了人过去,也控制不住,更何况江南那些督抚们态度暧昧着呢,别瞧他们一个。个,喊着效忠大清,真有了咱们和大清朝翻脸的一日,我敢说,这些人立马不敢吱一声出来,更何况这事儿好办的很,咱们步出面,让英国人出面即可,只要李中堂配合,朝廷不敢怎么样。” 张佩纶笑了笑:“看来那大人早就胸有成竹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李中堂占个。一两成的股份总是不成问题吧招商局、制造局对于李鸿章来说已经成了鸡肋,银子赚不到,就差点儿要往里头贴本了,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朝鲜这边从中作梗,若是交给吴辰这边运作。想必气死回生是必然的,说不准利润更高,张佩纶现在是清楚的知道吴辰圈钱的本事,人家既然伸手来耍,必然有赚银子的办法,趁着这个机会要点股份,这李家这么多人。多半是几辈子吃穿不愁了。 “这好办,非但李中堂有股份,张先生这边也是有的,百分之一,虽然不多,算是聊表心意。”给张佩纶一点儿汤喝是吴辰的主意,也算是笼络这个李鸿章身边最大谋士的办法,要让人家真心实意的为你办事,就给把他和你的利益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请登陆心凶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