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於大归天 (第3/5页)
,事情便难以收拾,然而秀赖又让他们感到为难。于大想通过又四郎的母亲让他们知道,所有的顾虑都是不必,家康乃是想做武家统领。又四郎确实没有完全理解于大的意思。 世上之事,知易行难。当事双方往往互相揣测,却都不敢妄动。目下一朝公卿,无一人敢对家康出言不恭。然而家康对自己的事亦总是缄口回避。因此,就连经常与之来往的承兑、崇传和其他五山长老,也不敢妄自推测家康会受何等官职。虽然众人都知,天下已经握在家康手中,却还有已故太阁之子秀赖在。因此,若不弄清家康对秀赖的态度,便无法轻易置喙此事。 深知家康心思的于大忧心忡忡,于是对聪明伶俐的茶屋又四郎提到这些,想让他打探一下当前宫里情形,但她又觉良心有愧:这都是我自作主张,真是过于自负了。她绝非怀疑家康是否拥有这样的实力和品德,而是怀疑自己到底有无插嘴的资格。于大曾向神佛许愿,愿为家康献上自己的性命,她的愿望圆满实现了,她自己却得以安享晚年,所以她总觉得并无资格再有奢望。 愿望都是无休止的欲念所致。因此,于大在又四郎回去之后,便开始诵经忏悔,但忏悔之后,欲念又起:身为母亲,我还没为儿子做一件大事!欲念和自责灼烧着她的心。她哪里知道,这便是母亲对儿子永无休止的关爱。 我的贪欲太深,总是期待本不该期待的东西,真是业障缠身。于大深受佛法的影响,她坚信现世的盛衰苦乐,都是过去的恶因善根积累而致。事实也是如此,据她所知,无事例外。心中有爱的人,子孙皆得到了荣华富贵,而那些整日里相互怨恨、争权夺利之人,由于恶业积累,子孙也无不走向了败亡。 整个院子都已被黑暗吞噬,外面一片寂静,屋内灯光柔和。于大忽道:“阿才,我下定决心了。” 阿才把侍女端上来的膳食摆在于大面前。 “我的脸色是不是好多了?下了决心,便觉得舒坦了。” 阿才笑着点点头。食案旁的于大看起来的确很高兴。 于大与往常一样,对着饭食双手合十,却迟迟不拿筷子“阿才,女人真是罪孽深重啊。” 阿才不答。她知道,老夫人兴致勃勃说话时,必会回忆往事。这时与其附和她,不如默默听着,方更能让她高兴。 “你也是个女人,要好生记着。” “是。” “女人有了夫君,便会爱夫君;有了儿女,亦会爱儿女。” 阿才有些不解,莫非爱也是恶业? “就是恶业。”于大似乎看出了阿才心中的疑问,马上道“关爱兄弟,关爱下人,连养的猫与鸟也爱。这种对爱的执著,不知不觉间便埋下了怨恨的祸根。我曾经见过因嫉妒发狂而杀死侧室的女人,甚至还有因嫉妒而出卖夫君的女人。有人因为太关爱自己的下人,杀掉他人的下人,也有人因为狗打架,去毒杀邻家的狗…” 阿才认真地点点头。若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的确是恶业。 “阿才,因为爱自己的孩子而憎恨别人的孩子,这种关爱便不能成为善根。但女人往往会犯这种恶业。” “是。阿才铭刻在心。” “不,这不是对你说的。我是对我自己说。” “老夫人怎会那样…” 于大眯着眼笑了“看,看,你也老是这般袒护我。我要说的还在后头呢。” “是。可是,汤要凉了。” “哦。我都忘了,那我先喝一口。”于大托起碗,津津有味地啜了两口,放下碗,又道:“然而世上寻常女子,最关爱的是什么?” “这…应该是儿女吧。” 于大摇了摇头“不。你不就没有儿女吗?” “那…不是儿女,便是夫君了。” “不不,你也没有夫君。” “那是…” “是自己!女人最爱的是自己。”于大重重说完,把饭食从膝上拿开,虔诚地双手合十。 阿才以为于大一时说得兴起忘了吃饭,不由微微一笑。七十五岁的老夫人,真是长寿。世上极少有能活到八十以上的女人。许多人往往一过了六十,脑子便不中用了,有的甚至变得完全像个孩子,仅仅是苟延残喘。因此,目下的老夫人实乃罕见之人,不但说话还那般有条不紊,就连自我规诫,严格程度也丝毫不逊于年轻的阿才。可她毕竟七十多岁了。 阿才本来想笑,但她抑制自己,道:“老夫人,您还没吃饭呢。” “哎呀呀!”于大笑了起来“原来你看到了。” “是。您才喝了一点点汤。” “这就已经够了。已经饱了。可能是刚才和又四郎一起喝茶时,吃多了糖。”和往常开心时一样,于大戏谑地微笑道“我要是不吃饭,你就老是担心,我才故意用说教来引开你的注意力,没想到还是被你看见了。” “老夫人您真…” “把这些东西撤下去吧。” “老夫人真的吃饱了?” “当然,我跟你客套什么。” “要是您觉得身体不适,得告诉大人。” “那没用…不,我不喜那样。你告诉了大人,他定会马上派医士过来给我开药。你知道,老太婆最不喜欢吃药…” 阿才并未往深处想,依言将饭菜撤下了。 然而自第二日始,阿才感到于大与往日大大不同。用早饭时,于大说院子里那些枯萎的牵牛花看着碍眼,命阿才去把它们摘掉。阿才摘完花回来,见老夫人已经在喝汤。当时她没多想,可晚饭时,她又吩咐阿才去办事。 这次是让阿才去给在家康麾下效劳的下野守忠吉送一份抄好的经文“在关原一战中,井伊大人救了忠吉的性命,自己却不幸负伤,终于亡故了。忠吉说,要把这个送到井伊家。人老了就是健忘,趁想起来,你快快给他送去。” 阿才慌忙去送经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