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个宗教团体 (第4/8页)
方面似乎并不急着要他展开工作,时间一天天过去,甚至过了几星期,仍然没有人向他提及此行目的。是的,他抵达的第一天,有几位修士,尤其是院长本人,很有兴趣地和他聊过玻璃球游戏,但是无人谈及有关游戏课程或者涉及游戏系统项目的内容。此外,克乃西特还注意到修道士们的举止、生活作风、与人交往中都具有一种自己颇为陌生的节奏,一种可敬的从容不迫态度,一种悠闲而宽厚的耐性,即或那些显然天性活泼好动的修士,似乎也有着这类共性。这是他们宗教团体的精神,是一个历尽千百次变乱而留存至今的宗教团体所发出的千年呼吸。他们人人都具有这一精神,就像一个蜂巢里的每一只蜜蜂,永远与全体同命运共呼吸,共同承担着每一个人的恐惧、痛苦和憩息。与卡斯塔里的生活风格相比较,这里的本笃会生活初看似乎较少知识性、灵活性、敏锐性和积极活力,但是进一步仔细观察,他们却是较为沉着、坚定、老练,也较能保护自己,看来这里的思想精神早已达到了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境界。 克乃西特对这个修道院的生活情调不仅饶有兴趣,而且十分钦佩,因为早在卡斯塔里尚未诞生之前,这个修道院便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而且几乎早就达到了目前的水平,更何况这一切全都极为契合克乃西特天性中喜爱静思的一面。他目前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贵宾,款待的礼数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然而他很清楚:一切礼遇纯属形式和习惯,既非针对他个人,也并非景仰卡斯塔里或者玻璃球游戏的精神。 而是一个古老的强大团体对一个晚辈宗教团体显示的庄严礼数。克乃西特对此仅有一部分心理准备,因此他在玛丽亚费尔过了一阵子舒适生活后,就产生了不安之感,不得不要求当局较明确地指示行动规则,玻璃球游戏大师亲笔写了下述文字:“你不必心存疑虑,为研究那边的生活之道,你毋须顾虑时间。好好利用你的时间,好好学习,努力让自己受人喜欢,让人觉得你有用,即使他们一直如此款待你,也切勿急躁,切勿难以忍受,不要显得比你的东道主们更为空闲。倘若他们整整一年之久都款待你好似第一天光临的贵宾,你也得若无其事从善如流,莫说一年两年,就是十年也同样。你把它视为磨练耐性的考验,谨慎默修吧!倘若你觉得过于空闲,你就设法每天做几个钟点的具体工作,千万别超过四小时,譬如研读经文或者抄写手稿。不过也千万别给别人以忙于工作的印象,倘若有人想和你随便聊天,你都要遵命奉陪。” 克乃西特听从了这些指点,很快便感到轻松多了。 他来到修道院后一直念念不忘自己辅导此地玻璃球游戏爱好者的教职,这正是他奉派来此的表面使命,而修道院的修士们却把他当作来自友好国家的风度翩翩使者加以接待。最后,格尔华修斯院长终于想起这项工作,召集了几位已经修完玻璃球游戏初级课程的僧侣,想让他们和克乃西特一起研习高级课程,结果令他大感意外,开始时甚至极为失望,这般好客的地方居然对如此高尚游戏的知识极其浅薄,而且纯属业余水平,尤其是他们显然满足于自己的浅显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克乃西特才逐渐体会到了另一种内容。他奉派到此的真正目的完全不是为了提高修道院的玻璃球游戏技艺。教导几位略谙游戏之道的修士一点儿浅显的游戏知识,这太容易了,简直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也许某个还远远达不到英才程度的普通玻璃球游戏选手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由此可见,教授游戏技艺不可能是他此行的真正目标。他开始领悟到,把他派到这里的用意更主要是学而不是教。 无论如何,他了悟这一实情的时刻来得正是时候,恰恰增强了他对自己在修道院中地位的自信心,因为克乃西特的贵宾角色尽管有许多舒适优越之处,却也偶尔让他产生工作调动似乎受惩罚的感觉。后来有一天,他和院长谈话时无意中提及了中国的《易经》,引起院长很大兴趣,还提了若干问题,当他发现自己的客人如此出人意料地熟谙中文和通晓赐经》后,便不加掩饰地表示了喜悦之情。院长也偏爱《易经》,而他并不识中文,因此对这部占卜书以及其他中国神秘学说都仅有肤浅知识,当时这个修道院的多数修士大都学术兴趣广泛,以致似乎满足于一知半解状况。然而聪明的院长毕竟比自己的客人更老练更世故,显然他也真正重视古代中国的治国之道和生活智慧。两人展开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谈话,愉快活泼的气氛打破了宾主相见以来始终不变的彬彬有礼的生硬局面。谈话的结果是克乃西特应邀每周为尊敬的主人讲述两次《易经》课程。 当克乃西特和院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生气勃勃而富于成效,当克乃西特和那位管风琴师友谊日增又同时对自己居住的小小精神王国逐渐熟谙之际,他在离开卡斯塔里时所占卜的卦辞也已接近于完全应验了。作为一个携带自己全部所有出游的旅人,他不仅有了投宿之处,而且也如卦辞所述“得重仆贞”由于卦辞均已应验,这位旅人认为自己有理由把这一切视作吉兆,因为他果真是携带全部所有“怀其资” 而来,因为他尽管远离学校、老师、朋友、支持者和赞助者,远离卡斯塔里充满慈爱、哺育过他的家庭,他仍然是满怀着卡斯塔里的精神和力量而来的,如今他正在这种力量的帮助下迎向一种积极而有价值的生活。 卦辞预言的“童仆”应验在神学院一个青年学生身上。虽然这位名叫安东的青年人在克乃西特后来的生活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然而当年在克乃西特早期修道院生涯那种心情特别矛盾的状况中,却是预示克乃西特即将具有更为远大而全新前程的一个信使。安东是个沉默寡言的青年,很有个性,看上去也颇具才华,当时已接近于进入修士集团的程度。克乃西特常常遇见这个对自己的玻璃球游戏艺术深感神秘的年轻人,那时其他学生都被隔离在一扇“来宾止步”的双扇门后面,显然院方不允许他们接触客人,不允许学生参加玻璃球游戏课程。这位安东却因担任图书馆助理员每周要去那里值班多次。克乃西特常在图书馆遇见他,偶尔也同他交谈几句,日子一久,克乃西特便发现这个黑色浓眉下有一双乌亮眼球的青年人对自己怀着一种特殊的服务热情,这是一种学生式的带有景仰的情感,克乃西特很熟悉这种神情,早在卡斯塔里生活时期便已是他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尽管他每次内心都怀有喜悦,但仍然尽量设法回避,何况他现在处身别的修道院,于是他便决定加倍谨慎小心。倘若他对这个尚在接受宗教教育的年轻人产生影响,那将是对殷勤待客主人的大大冒犯。更何况他也知道“忠贞”是这里的严格准则,因而他觉得这种孩子气的依恋之情会发展成更大的危险。他决心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