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韩遂马超谋叛曹卑鄙的圣人: (第2/6页)
为我献上屯粮,这才成功见驾。且不论功劳,单凭私情我也不忍他一死啊!你不讲情我也要保他,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罚他输作左校,吃些苦头也就是了。” 高柔还是不满:“可是…” “我知道你想的是什么,且忍一忍,杨沛要忍,你要忍,老夫我也得忍啊!明白吗?”曹cao很清楚,治杨沛这样的官,必会助长奢豪敛财之徒的气焰,可在兵败受挫之际,凝聚人心才是最重要的,颍川郡是诸多重臣的家乡,不治一治杨沛,对他们也不好交待。总之千错万错都在自己,谁叫他打了一场大败仗? 高柔似有所悟,缓缓起身,不再说什么。军师荀攸又奏道:“这有封书信,乃是谒者仆射卫觊自弘农发往许都的,令君又派人转过来,请您过目。” 曹cao也懒得再看了,斜靠在案边,轻轻抬了抬手。温恢会意,赶紧接过书信读了起来: 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当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 借道征汉中之事曹cao交托钟繇,连幕府中许多人还不知情,闻听这信的内容惊得目瞪口呆。高柔还没站稳又跪下了:“卫觊所言极是,请丞相三思!若要征讨张鲁,必先定关中。今若遣大兵,西有韩遂、马超等部,必以为丞相发兵乃是图己,难免煽动作乱。丞相何不先收关中诸将之兵权,倘若他们不从,可先除之,后图张鲁;倘若他们肯从,合兵南下直逼张鲁,汉中可传檄而定矣。” 曹cao瞧他这诚惶诚恐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倒是个忠心耿耿之人,惜乎脑袋却不灵光。 和洽就站在高柔身旁,见此情景前跨一步道:“在下一事不明,想向丞相请教。” 曹cao已摸透和洽的性格,只要这丑鬼一发问,必要将自己问住,于是笑呵呵道:“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难为老夫?” 和洽耷拉着那张大冬瓜脸,朗声道:“在下请问丞相,您是真的要讨张鲁,还是别有他图?” 真是一针见血——曹cao兵入关中实是假道灭虢,真实目的就是逼韩遂、马超等部造反,只有把他们逼反了,才能名正言顺下手,铲除这股反复无常的势力。原先他还在考虑尽量平稳收权,可就在前不久得到南边密报,那位在赤壁将他挫败的周瑜也策划着兵讨蜀地,虽说自长江逆溯而上不易用兵,但若是与刘备合力,再暗通凉州诸部,大半个天下霎时化为仇雠。为防患未然,曹cao必须抢先下手,先收拾掉韩遂、马超,才能翻过手再图江东。西征不过是为下一次南征扫除后患,其实他从回到邺城那天起就开始筹划了,早就秘密征调青州部周曜、管容、张涉、李恕等将在渤海cao练水军,以适应风狼中实战。现在看来钟繇办得很好,不单许都有了消息,连远在弘农的卫觊也知道了,过不了多久,这消息就会传遍关中各部,看来出兵之日已为期不远。 和洽见他笑而不答,立时明白底细,也不再追问下去,屈身搀起高柔:“贤弟,这件事丞相早有筹划,你不必多言了。” 曹cao起身伸了个懒腰:“此事改日再议,就这样吧。扬州刺史刘馥病逝,凉州刺史邯郸商被杀,现在还空着职位。温恢,老夫打算让你去补扬州刺史之缺。” 温恢吓了一跳:“丞相,在下犯了什么过错,您不想让我在您身边做事了吗?” “莫要胡思乱想。”曹cao和颜悦色道“你机敏练达,处事稳妥,我非常想把你留在身边,可扬州之事比府里杂务更重要,老夫是想尽你之才啊!《尚书》有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你无需担心,有蒋济为你担任别驾,此人足智多谋,你们齐心协力必能内安黎民外御孙权。”其实扬州的佐官蒋济、刘晔都是不错的人选,但他们皆属淮南旧部,与曹cao的关系不够密切。自从经历陈兰、雷薄等部的反叛,曹cao多了个心眼,像州刺史这样的一把手必要用自己府里的人,似蒋济、刘晔之流,还要多观察几年。 温恢以县令起家,进入相府任事数年,如今虽被予以重任,可想到就要离开曹cao,不禁落了几滴眼泪:“在下将去,丞相多多保重,不知谁替我充任主簿?” 曹cao猛然抬手,往群僚之中一指:“他!”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瞧,皆感意外,原来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当年他被辟入府中纯粹是为了牵制杨彪,没料到这小子才思敏捷多知多闻,竟为曹cao宠信。主簿职位虽不高,却属近臣,日后前途不可限量。那些一般掾吏纷纷投去欣羡的目光,搞得杨修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可大堂另一侧,两位公子却喜忧各异,曹植满面微笑不住点头,曹丕却一脸阴霾。 不论别人怎么想,曹cao却很为自己的决定得意:“就这么办,温恢出任扬州刺史,杨修补主簿之缺。至于凉州刺史嘛…” 他话未说完,荀攸插口道:“前几日令君有书信发来,提议由韦端之子韦康继承刺史。张猛与邯郸商争执生祸,皆因外州之人不谙关中军事所致。韦氏乃京兆望族,令君以为还是用关中之士稳妥…”他边说边关注着曹cao颜色,说到最后声音简直细若游丝。 错用邯郸商是曹cao失察,荀彧举荐韦康分明与他意见相左。如今曹cao要办的就是铲除关中诸部,荀彧竟还要用京兆韦氏的人当刺史。再联想到卫觊的谏书也是荀彧转来的,想必对出兵关中也持反对态度…反对!反对!一切都反对!女儿都嫁过去了,难道荀文若还一心想着那个傀儡天子? 曹cao顺着这个思路越想越远,不禁握紧了拳头,可攥了片刻又缓缓松开了——要忍!至少现在还得忍!他缓了口气,直勾勾盯着荀攸:“令君要举荐韦康,那军师你又是什么意见?” 荀攸赶紧把头低下:“在下唯丞相之命是听。”荀曹不睦,他夹在中间够难受了,再不敢擅自表态。这位大军师的地位已一天不如一天。 曹cao慢慢坐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