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一门四侯曹卑鄙的圣人:曹cao (第3/5页)
打断。 杨修捧过军报:“颍川发来军报,朱灵所部无故滋事,哄抢别营粮草,两军发生械斗。” 曹cao不禁蹙眉——朱灵的兵滋事已不是第一次了,当年河北平定曹cao命朱灵管理冀州新兵,与于禁、张辽、李典等六军南下颍川屯驻。临行之际曹cao反复嘱咐朱灵小心谨慎,他全不入耳,结果闹出中郎将程昂叛乱之祸。这才时隔几年,老毛病又犯了。曹cao不再手软了,冷冷道:“火速致书于禁,令他持节钺夺取朱灵所部兵权。哼!我能与之,亦能夺之,谁叫他行事不谨!” 曹丕并非粗心大意之人,他甚至比曹cao心眼还细。但是今天人逢喜事,又被孔桂灌了一肚子迷魂汤,竟没听出父亲这话不单说的是朱灵。曹cao望着儿子的背影有些失落——难道这就是我曹某人百年之后的继承者?大是大非未见建树,蝇营狗苟却有才华,心胸不宽,德行不广,才智不具,行为不谨,哪比得上我死去的昂儿、冲儿… 得了赏赐曹丕刚出幕府,却见孔桂不知从何处一猛子蹿过来,不由分说拿着廓洛带就往他腰上系。 “这是作甚?父亲赏你的…”曹丕连忙推辞。 孔桂满脸笑意:“公子别嫌弃,小的远道而来也没带什么东西,这件宝贝丞相既赏与我,我就转奉公子了。” “这如何使得?” “咳!丞相若问起,小的日后自会解说。丞相之物就是公子之物,莫说是一条宝带,丞相的一切早晚还不是公子您的?”这话正说到曹丕心坎里“我从小没个爹妈,也不懂得怎么孝敬人,您可千万别笑话…” 曹丕看着腰上这条宝带,又随手挂上崭新的宝刀,果然精神十足;官也封了,赏赐也得了,好话也听了,不禁晕晕乎乎起来,拍着孔桂的肩头道:“也罢,谢你一番好意。” 孔桂一边抚平曹丕衣襟的褶皱,一边笑嘻嘻道:“日后还劳大公子在丞相面前替小的多多美言,哪怕招我来这府里当个奴才,天天给丞相和公子揉肩捶背,也比在凉州那破地方强啊!您说是不是?” 曹丕笑逐颜开连连点头… 引狼入室 凡事有好的一面,也必会有坏的一面。曹cao以讨伐张鲁为名谋定关中,成功逼反了韩遂、马超;另一方面周瑜病死巴丘,孙权图谋西进的计划受挫。表面上看曹cao完全掌握了天下征伐的主动权,殊不知祸患已在遥远的蜀地生根发芽。讨伐张鲁的消息不胫而走,既然能传到凉州,也就能传遍天下。当这个消息传到成都时引起了振威将军、益州牧刘璋的极大恐慌。 刘璋字季玉,乃刘焉第四子,本无继统之望。因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勾结马腾兵犯长安,丧于李傕之手;三子刘瑁患有恶疾不能理事,益州牧的位子才落到他头上。刘璋为人温文谦和,全不似乃父阴狠霸气,不过依仗部下赵韪、庞羲主持大局,而赵、庞二人又不和。赵韪是昔日朝廷太仓令,随刘焉归蜀有功,因其本人就是益州籍贯,所提拔的官吏也多为西州之士;而庞羲却是中原人,曾任议郎,战乱之际率三辅士人入蜀避难,受刘焉父子重用,属于东州派。东州西州两派矛盾重重,赵韪迫于形势起兵造反,串通刘表为外援,终被庞羲率部殄灭。但庞羲却在与张鲁的对抗中屡屡失利,搞得蜀中吏民怨声载道,西州士人更是愤愤不平。刘焉父子治蜀二十余载,大小征战却总是不断,这如何能得民心? 刘璋有德无才胆小怕事,多少有些懦弱,得知曹cao意欲征讨张鲁的消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张鲁本是刘焉部下督义司马,其祖父张陵曾在鹤鸣山隐居,研修儒道两家典籍,并以河洛谶纬、阴阳巫术等为参考注解《道德经》,定名为《老子想尔注》,在蜀中广为流传。当年刘焉借剿灭黄巾之机割据蜀地,派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攻占汉中,诛杀了朝廷任命的郡守苏固。不想事成之后张鲁又袭杀了张修,自己占据汉中,不称太守而称“师君”并废除朝廷法令,改用祖父留下的“道法”治民,因入道需缴纳五斗米,因而被人唤为“五斗米道”一来刘焉新定蜀地根基不稳,二来“米贼”断道正好为其切断与朝廷联系提供了借口,加之张鲁之母还在成都为质,刘焉索性听之任之,默许了张鲁的所作所为,彼此倒也相安无事。可刘璋继位后不知听了谁的馊主意,竟处死了张鲁的老母,以至于两家反目摩擦不断。 刘、张之间虽有恩怨,但毕竟同属益州界内。汉中乃蜀道咽喉所在,若曹cao灭了张鲁,蜀地门户洞开,下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刘璋了。 其实刘璋原本有意与曹cao结好,为此还三次派遣使者拜谒曹cao。头一次中郎将阴溥拜谒曹cao,为刘璋求来了振威将军的加官;第二次从事张肃出使许都,恢复了许都对朝廷的贡奉。三年前曹cao兴兵南下,刘琮不战而降,曹军声威震动天下。刘璋不敢怠慢,提高使者规格,又派别驾张松再次出访。不想张松归来的反应却与前两次大相径庭,痛斥曹cao傲慢无礼待人残暴,劝刘璋与其断交。刘璋半信半疑,正在犹豫不定之际传来赤壁战败的消息,于是见风使舵,由亲曹转入反曹阵营,再次断绝朝廷贡奉。 可是现在风向又变了,曹cao从向东用兵转为向西用兵,又该怎么应对?刘璋一筹莫展。关键时刻别驾张松又跑来献策了:“刘玄德,主公之宗室而曹cao之深仇也。此人辗转南北善于用兵,若与之结好使之讨张鲁,鲁必败。主公若能夺取汉中,则全据蜀道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cao虽来,无能为也!”刘璋听了这主意甚觉有理,于是召集僚属商议此事… “万万不可!”主簿黄权当即反对“刘玄德素有枭雄之名,帐下又多心腹虎狼之士。今若延之入蜀,主公如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如以宾客礼待,一国不容二主。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只恐刘备一到,蜀中再无主公栖身之地!” 刘璋是个没主心骨的,方才还对张松的提议浮想联翩,听了这话竟也觉有理:“若不能请刘备,那曹cao到来何以拒之?” 黄权拱手作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深沟高垒以待时清。”说罢不禁叹了口气——叹的倒不是蜀中情势不妙,而是刘璋身为人主竟只会依赖他人,宁可请外人帮忙都不敢自己一搏。 张松之所以有此提议实是暗怀他谋,岂容黄权阻拦?立刻反驳:“敌兵犯界如燃眉之急,若待时清则是慢计也。” “敌兵何在?”又一人出班发言,众人视之,乃是从事王累“今曹兵未到,何有燃眉之急?况西北战事纷纷,曹cao关中尚不可定,更何谈汉中?” 张松强辩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中诸将乌合之众,必为曹cao所破。关中若定,则兵及汉中祸不远矣!”说着又朝刘璋深深一揖“望主公思长久之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