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_卷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二 (第6/9页)

宰告于太庙;又派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于太社。当年十月,皇帝临轩策命道:“呜呼建树外藩之屏,奖掖王室,以前朝之典为钦命,都必须从其而行。惟你早握珪璋国器,生而知孝敬,是有美德的亲属,聚敛美誉,启建大邦,此是伦理之序,用此敬遵民之瞻望,故赐此珪器祥瑞。往日钦命啊为勉励树立声誉业绩,永保宗庙社稷,岂可不谨慎!”策毕,下令王公以下同宴于王宫。仍授伯山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天嘉六年,封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天康元年,进号镇北将军。

    高宗辅政,不想让伯山处于边地,光大元年,转为镇束将军、柬扬州刺史。太建元年,征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六年,又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十一年,入为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仍给鼓吹并扶。后主即位,进号中权大将军。至德四年,出为持节、都督束扬丰二州诸军事、束扬州刺史,加侍中,其余都照旧。祯明元年,因母丧,离职。第二年,起用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班剑十人。祯明三年正月薨,其时四十岁。

    伯山性格宽厚,风度仪表很美,又在诸王中最年长,后主深为敬重他,每当朝廷有加冠婚嫁宴请的事,常派伯山为主事。到其母丧,他居丧而以孝闻名。后主曾驾临吏部尚书蔡征家宅,于是前往凭吊,伯山号啕大哭、悲痛欲绝,便起用他为镇卫将军,并对群臣说:“鄱阳王纯厚性情可嘉,又是西宫中最年长者,豫章已兼司空,他也应改任太尉。”没等到发诏书,伯山已薨,不久正值陈朝灭亡,于是没有赠谧。

    长子君范,太建年中拜为鄱阳国世子,不久为贞威将军、晋陵太守,没有承袭爵位而隋军已到。此时宗室王侯在京都的有一百多人,后主恐怕有变,便都召入宫,命令屯聚朝堂之上,派豫章王叔英总督他们,而又暗地裹有所防备。到六军败北,相继投降,便随从后主人关。到长安,隋文帝把他们全部发配到陇右和河西各州,各给田业而处置。当初,君范与尚书仆射江总友好,此时江总赠送君范手书五言诗,叙述他乡离别之情意,辞句十分辛酸,当世文士都诵读它。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女蜩为贵人,非常喜爱宠幸,便召陈氏子弟都回京城,根据才能录用,于是都为守宰之官,遍布于天下。此年君范为温令。

    晋安王伯恭,字肃之,世祖的第六个儿子。天嘉六年,被立为晋安王。不久为平东将军、吴娶太守,置佐史。其时,伯恭十余岁,便留心政事,宫曹治理。太建元年,入为安前将军、中护军,改中领军。不久为中卫将军、扬州刺史,因公事免职。太建四年,起用为安左将军,不久为镇右将军、特进,给扶。太建六年,出为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九年,入为安前将军、祠部尚书。十一年,进号军师将军、尚书右仆射。十二年,改仆射。十三年,改左仆射。十四年,出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未拜任。至德元年,为侍中、中卫将军、光禄大夫,母丧,离职。祯明元年,起用为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置佐史、扶均照旧。祯明三年入关。隋朝大业初年,为成州刺史、太常卿。

    衡阳王伯信,字孚之,世祖的第七个儿子。玉台元年,衡阳献王速旦自韭眉还朝,于中途薨,这一年世祖立伯信为衡阳王,奉献王祀。不久为宣惠将军、丹阳尹,置佐史。太建四年,为中护军。六年,为宣毅将军、扬州刺史。不久加侍中、散骑常侍。十一年,进号镇前将军,太子詹事,其余均照旧。祯明元年,出为镇南将军、酉盐州刺史。三年,臆军渡红,与堕叠卢立庆同被束衡州刺史王勇所害,事载方庆传。

    庐陵王伯仁,字寿之,世祖的第八个儿子。天嘉六年,被立为庐陵王。太建初年,为轻车将军,置佐史。七年,改任冠军将军、中领军。不久为平北将军、亩涂业刺史。十二年,为翊左将军、中领军。祯明元年,加侍中、国子祭酒,领太子中庶子。祯明三年入关,死于长安。

    长子王番,先被封为湘滨侯,隋大业年中,为资阳令。

    江夏王伯义,字坚之,世祖的第九个儿子。天嘉六年,被立为江夏王。太建初年,为宣惠将军、东扬州刺史,置佐史。不久为宣毅将军、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合州刺史。天嘉十四年,被征为侍中、忠武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祯明三年入关,迁居于瓜州,在道中死去。

    长子元基,先被封为湘潭侯,堕左箠年中为谷熟县令。

    武陵王伯礼,字用之,世祖的第十个儿子。天嘉六年,被立为武陵王。太建初年,为云旗将军、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吴兴太守。伯礼在郡中恣意行暴掠夺,驱逐百姓,逼人财货,前后囤积,百姓视他为患。太建九年,被有司弹劾,皇上道:“逮陵王年纪小,未能通达治政之道,都因为佐史不能辅助所导致,特降军号,以后如再犯,一定绳之以法,有司如不言则与其同罪。”基建十一年春,被人替代征还,值擅于是迁延不出发。这年十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君敷奏道:“臣听闻,车履不等待,是君命的通规,早晚不懈怠,是臣子的常节。云旗将军、持节、都督县兴诸军事、吴兴太守武陵王伯礼,早年擅长英明谋划,久有好名声,惟良者寄重,凡帝乡的人皆为属下。圣上爱育百姓黎民,留心于治政之本,共同化育询求百姓疾苦,早赴皇心,他却又延滞缓归的车马,取移凉暖,徘徊不上路。淑善恭慎未颢,违背惰性仍在,必绳法检迹,以为惩罚警戒。臣等参议,以所见事免去伯礼的官职,让他以王的身份还宫,谨以此上奏。”皇上下韶道:“可以。”祯明三年伯礼入关,隋大业年中为散骑侍郎、临洮太守。

    永阳王伯智,字策之,世祖的第十二个儿子。年幼时敦厚,有才识舆度量,博览经史。太建年中,被立为永阳王。不久为侍中,加明威将军,置佐史。不久加散骑常侍,多次升迁任尚书左仆射,出为使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领会稽内史。至德二年,入焉侍中、翊左将军,加特进。祯明三年入关。隋大业年中,为岐州司马,改国子司业。

    桂阳王伯谋,字深之,世祖的第十三个儿子。太建年中,被立为桂阳王。太建七年,为明威将军,置佐史。不久为信威将军、丹阳尹。太建十年,加侍中。出为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东中郎将、吴兴太守。太建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