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最佳导游 (第2/3页)
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 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 林飞扬牵着冰依的手,和王军走在葡萄沟里,欣赏着沟里独有的美景,看着那一串串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冰依一路欢呼。“先生,这里的无核白葡萄、皮薄、rou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王军又开始讲解了。 林飞扬嗯了一声,继续朝前走。 一路欣赏,一路谈笑,林飞扬等人都觉得十分的开心快乐,特别是冰依,初来这里,对于这里的每一种美景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 沟里四处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一是葡萄沟接待站。这是为中外宾客开辟的游览场所,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 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珠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 三人尽情的在葡萄沟里玩够了,便想到去火焰山看看。 赤砂灼灼,草木不生。 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米。 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火焰山,表面热狼灼人,其实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 葡萄沟便是处在其中。 西游记中有三借芭蕉扇之事,使得火焰山更加出名,让许多人慕名而来,林飞扬也是冲着这个来看一下火焰山之美景的。 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林飞扬顺着这些风景点,一个个的欣赏,亲近的感受着大自然的空灵和宁静。 林飞扬在欣赏途中,王军在一旁乐此不疲的介绍着,使得两人都不禁觉得王军这人有些可爱,实在不错。 于是,顺着王军的介绍,三人还在火焰山看到了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 看着这些美景,林飞扬仿佛回到了西游记中的那种浪漫情怀之中,三人似乎都有些陶醉在这种美景之中了。 一行人参观完了火焰山,又驱车去了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 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 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 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 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 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 林飞扬和冰依一起静静的欣赏着墓室中的一切,安静的餐馆,享受着古人带着自己的种种历史之感。 三人看过古墓之后,又去了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的高昌古城。 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 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米,周长公里。为夯土板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 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 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 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 林飞扬牵着冰依的手,顺着人流,一起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